腾讯“证券研究院”特约 汪杰 北京博睿达鑫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A股四月第一个交易日的光头长阳K线让市场再起风波,背后的原因也是惹人关注。历史经验数据表明,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往往有“跷跷板效应”,资金回流有力促进了A股市场的全面复苏。
沪指自2017年1月16日经历年内最低点3044点以来,经历3波反弹,4月7日更是到达近期最高点3295年,距离3300点整数关口咫尺之遥。
这三波反弹也耐人寻味。第一波是在1月底到2月底,房地产调控政策刚出台,加上新年初春节前资金面宽松,资金大量进入股市推动上涨;第二波是两会后,有关政策进一步落实强化,部分资金开始闻风而动,慢慢撤离市场,股市上涨已经开始预示资金有所回流;第三波是最近一次,“雄安概念”彻底点燃市场激情,带来短短三天内,沪指上升近100点。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6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数据,2016年个人购房贷款余额19.14万亿元,全年增加4.96万亿元。考虑到个人购房者30%左右的首付比例,即3.33倍杠杆,再加上其他机构投资者资金,简单估计2016年新增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超过20万亿元之多,除去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资金,个人与机构投资者相关资金预计在15万亿元左右。截止4月7日收盘,沪市总市值31.03万亿元,其中流通市值25.79万亿元;深市总市值24.02万亿元,其中流通市值16.36万亿元,沪深两市(包括B股)总市值已经达到55.05万亿元。目前看来,未来随着房地产调控的进一步趋紧,房价的逐步回落,无疑资金会有进一步回流进入资本市场的直接动能。
不考虑增幅的情况,如果能够2017年能有2016年度个人与机构投资者65%的楼市增量资金回流股市,即10万亿左右的资金进入A股市场,即使不考虑由此带来的个股股价上升导致市值的增量,也能让整个A股市值净扩容近20%,可以带动相关指数上涨至少在20%以上。按目前的沪市最新指数计算,预计可以突破4000点大关。
从监管层面看,2016年11月份以来的IPO过会上市的提速,以及在2017年2月,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关于2-3年解决当前IPO存量企业堰塞湖的表态,都在传递一个积极信号,即通过资本市场大扩容,来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是资金由虚入实的重要举措。
面对实体产业经济空心化,金融机构资金空转,监管层果断出手是一剂强心针,更是一颗定心丸。
上一轮牛市已经过去近两年,除去接近尾声由广泛配资引发的资本泡沫坍塌,从2014年8月开始的上涨行情,更是又一次资本回流中孕育而生,历史规律总是有迹可循,精明的投资者应该能够从过去的事件中寻找到答案。
国家统计局将于本周三(4月12日)公布3月份CPI和PPI数据,而包括投资、消费、工业增加值在内的大批宏观数据将于4月17日出炉。从已经公布的2017年1月和2月数据看,市场普遍预期,2017年第一季度,受高基数因素影响,PPI、工业增加值等同比增速或略有放缓,整体投资增速也有望出现回落,但基建投资仍会保持较高增速,制造业投资增速料将继续回升,国家整体经济料延续向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