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左岸读书
致力于美好的阅读体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书评  ·  王振忠|共享一片天 ·  昨天  
单向街书店  ·  【单向历】2 月 19 日,宜埋首 ·  昨天  
凤凰网读书  ·  在宋朝想讨口饭吃,需要多全能? ·  昨天  
左岸读书  ·  如何吸收一本书的精华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左岸读书

饺子

左岸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25-02-18 09:14

正文

文/赵紫生

2002年,四川成都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的优等生杨宇,在毕业前夜对母亲说:“我要做动画。”母亲的手抖了一下。她知道儿子从小痴迷画画,但放弃医学铁饭碗去搞“不务正业”的动画?邻居的闲言碎语、亲戚的质疑眼神如潮水般涌来。最终,母亲只说了一句:“你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辞职后,他蜗居成都家中,啃老三年半,依靠母亲1000元退休金生活,他每天伙食费不超过10元,一箱泡面吃半个月,甚至都吃不上肉!

一台电脑、一箱泡面、一套盗版动画软文版件,每天16小时“闭关”做短片。期间自然少不了邻居的指指点点,亲戚曾经当面讥讽“名牌大学生在家啃老”,邻居背后议论“老杨家养了个精神病儿子”,“老杨家儿子不务正业,在家啃老!”辞职后的杨宇,改名“饺子”,把自己关进成都老宅。他买不起正版软件,他翻烂教程自学盗版 Maya ;没有团队,他一人包揽编剧、分镜、建模、特效。有人说热爱可抵万难,杨宇硬是凭着一腔热血坚持下来。


饺子顶住了所有压力坚持创作,2008年,饺子的作品《打,打个大西瓜》出场了,这部16分钟的反战动画横空出世,如同黑暗中凿出一线光,横扫30多个国际奖项。网友惊叹:“中国居然有这种神人!”但现实却是:无公司敢用他。国产动画行业寒冬,投资人甩话:“做动画?不如去开火锅店!”为养活梦想,饺子开始接外包:﹣给儿童科普片画插画,每张30元;﹣替游戏公司做特效,日夜颠倒赶工;﹣最窘迫时,连500元的婚庆视频剪辑都接。饺子攥紧拳头:“中国孩子不缺乖宝宝,缺的是敢对命运喊‘不’的精神图腾。”从医学生到国漫标杆,饺子用了17年验证一个真理:这世上没有天生的“魔丸”,所谓逆天改命,不过是凡人把眼泪咽下去,把拳头攥出血,在至暗时刻依然相信——“若命运不公,就和他斗到底。”他如哪吒一般,“自己的命自己说了算!”

如今饺子,这个名字在动画电影界可谓如雷贯耳。 谁能想到,当初那个放弃专业,一头扎进动画制作领域的年轻人,会成为如今的动画巨匠。 刚毕业的杨宇,没像其他同学一样,进入医院开启稳定的职业生涯,而是被动画制作深深吸引。 而这在旁人看来,无疑是“不务正业”。 那几年,足不出户的他谢绝一切应酬,依靠深爱他的母亲微薄的一千多元生活费,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 三年时间,没有任何收入,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这在很多人眼中,就是“玩物丧志”。 但是杨宇的母亲用自己的大爱给予了他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 她看着儿子日夜颠倒,废寝忘食地钻研动画,没有丝毫抱怨,默默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容忍儿子看似“荒废”的三年。 这份沉甸甸的母爱,深沉且伟大,要知道并不是世间的每一位母亲都有这样的勇气和远见! 正是这份大爱成就了饺子,也成就了中国动漫史上的王者之巅。

事实证明,饺子没有辜负母亲的信任。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斩获了惊人的票房,让所有人都看到了他的才华和坚持。如今该影片再创佳绩,更是带来更为丰厚的回报。曾经辛苦操劳的母亲,终于可以安享生活,不必再为生计奔波。饺子也可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饺子, 一个非专业科班出生的笨人,自认平时说话都说不大顺的人,只因热爱,死磕到底的信念,他让行业从新洗牌,用底层小人物也有权利追求艺术的真诚打动了全行业的技术专业人,信念……信仰……吸引的是同频共振的人。团结就是力量,互助才会互利,互利才会共赢。这也是中国中小企业未来发展模式。有人说,从来没有哪部影片让我这样担心导演赚不到钱。也有人说,让导演赚,让他狠狠赚,让他赚钱好好孝敬妈妈,毕竟没有饺子妈妈对饺子无私伟大的爱,就没有影片的辉煌,没有中国动漫的现在。

饺子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年轻人追逐梦想、实现逆袭的故事,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母爱见证。有一种信任,叫母亲相信儿子;有一种回报,叫用成功回馈母爱。而哪吒展示的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如果没有路,我就扭转这乾坤,踏出一条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