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松蔚
湖畔贩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化学  ·  印尼首个纯碱项目落地!Pupuk ... ·  2 天前  
新闻在线  ·  警惕!春节剩菜,吃它比吃剩肉风险更大! ·  3 天前  
笛扬新闻  ·  今天起,柯桥人请步行1小时!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松蔚

发疯改变世界

李松蔚  · 公众号  ·  · 2024-09-19 19:50

正文

我要推荐给你一部音乐剧,叫《我,堂吉诃德》。上周在北京启动了2024全国巡演。
这部戏引进国内已经十年了,主要还是在音乐剧爱好者的圈子内部流行。作为普通人,听到这个名字未必有什么感触,其实它已经在 百老汇演出了60年,首演就演了两千多场, 翻译成30多门语言,引入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 音乐剧领域堪称殿堂级作品。 托尼奖拿到手软,最佳音乐剧、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词曲和最佳舞美。引入国内的规格也很高,由中国唯一职业音乐剧译配程何老师担任剧本总监,马伯庸老师担任顾问……总之集结了一系列「不得不看」的元素,但这些都不是我推荐给你的理由。
我推荐给你,纯粹是因为它让人感动。
音乐有时具有救命的力量,它会传递给观众故事以外的一些东西。否则你无法解释音乐剧这种艺术 为什么存在 ——论讲故事的效率,它比不过电影,更不如小说,何况《堂吉诃德》的故事早就不稀奇了。那么还有人愿意在剧场里泡上两个小时,说明他们从这里获得了某些别的东西。
关于背景知识,没有太多好介绍的。 我更推荐你什么准备都不做,直接去现场感受这个故事。 你只要知道有本叫《堂吉诃德》的书,作者叫塞万提斯就够了。 塞万提斯就是这部戏 的主角。
要我来说,这是一个浪漫主义击败现实的故事。当然现实不会承认,现实看来永远是自己战胜了一切不切实际的理想和浪漫。就这一点而言, 塞万提斯所在的时代,16世纪末的西班牙,跟21世纪的都市没有区别。没人再相信理想之类的童话。故事一开始,塞万提斯就是一个被捉弄的对象。他得罪教会被投入监狱,落入一群百无聊赖的囚犯中间。他们试图从「新来的」身上找点乐子,方法就是 否认他的价值。不难想象,面对这么 一群愤世嫉俗,自认为看透一切的人,最理智的选择就是不跟他们 硬刚,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好汉不吃眼前亏。
但是塞万提斯很疯,他要为理想主义辩护。
他辩护的方法就是拿出剧本,跟囚犯们一起排演了一出戏。也 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堂吉诃德的故事。这场戏多有力量呢?直接看片段吧。
对,就是我们熟悉的那个故事。一个落魄乡绅,看骑士小说入了迷,幻想自己也像骑士一样行侠仗义。于是抓一根长矛,带着仆人出发了,一路上把风车当巨怪,把小客栈当城堡,把厨娘当女神,热情讴歌她的美德,匍匐在她脚下。怎么看都是一个纯纯的疯子。——但就这么一个疯狂的,毫无意义的故事,竟然让牢里的其他囚犯都感动了。
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
To fight the unbeatable foe
To bear with unbearable sorrow
To run where the brave dare not go
To right the unrightable wrong
To love pure and chaste from afar
To try when your arms are too weary
To reach the unreachable star
追梦,不会成真的梦
忍受,不能承受的痛
挑战,不可战胜的敌手
跋涉,无人敢行的路
改变,不容撼动的错
仰慕,纯真高洁的心
远征,不惧伤痛与疲惫
去摘,遥不可及的星
(《不会成真的梦》,程何老师译)
这就是音乐剧的魅力。放在任何一种叙事形式中,要把这个过程解释出来都非常麻烦。谁会被这种疯狂蛊惑呢?可是当疯狂被热情洋溢地歌唱出来的时候,它突然就合理了,也获得了感染力。
所以推荐你去现场感受。 我们就和那些囚犯一样,嘴边挂着不屑的笑,像看杂耍一样看着一个疯子在台上耍宝,一边在心里暗暗为自己是个「正常人」感到安慰。 但是看着看着我们就笑不出来了。 跟那个兴高采烈的疯子相比,说不定是我们更像个傻X,活得没滋没味,还努力说服自己「这就是现实」。 这种转变是因为你会从这个故事里获得一种自由的视角。那些 响彻云霄的唱段在一瞬间点燃舞台,有一种力量笼罩整个剧场,轻易将人拎到空中,让人俯瞰一切。 然后声音散去,你坐在原地,但刚才的力量仿佛还留在你的经脉里。 用语言来讲很难讲清楚,只有去现场做一次观众,你就可以直接用身体感受到。
作为一部音乐剧的推荐,我能告诉你的差不多就是这些。但我还想多聊一下「发疯」本身。
发疯在今天几乎已经是一个褒义词。疯狂意味着一个人在别人眼中失去了可预测性,他做什么都不奇怪。这是因为一切用于推断他的常识、规则、逻辑都失效了。换一个词来讲就等于自由。他不再受到任何常识的约束。只要他不满意现在的生活,他就可以按自己想要的方式去折腾,去改变。
你可能会想,有那么简单吗?不用承担后果的吗?但是承担后果又如何呢?再怎么理智计算,也不如活生生看到一个疯狂的人,用实际行动显示出:「我就这样」。可以自在地活,像一个不受束缚的人那样,荒谬,任性,大胆。大不了就是做别人的笑料嘛。你可以不喜欢,但不能说不存在这样一种活法。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流行发疯文学,在一个过于理智的世界里,遵守规则未必是最优解,还有远远更多的可能。 它拓宽了人们的想象空间。
疯狂是具有感染性的,它用最快的速度找到每个人心中未被触及的火种,再点燃它。不论是囚犯塞万提斯,还是他笔下的堂吉诃德,他们从未将身边的人仅仅看做现实中呈现出来的一种面相。堂吉诃德固执地把厨娘 阿尔东莎称为 女神,高贵的杜 尔西内娅,这让阿尔东莎 非常愤怒:「你看到的根本不是我!」 可是她如果没有被看到,何至于那么愤怒呢?不就是一个认错人的疯子,笑一笑就可以过去吗? 那就是她无法承受之重——你看到的我,是我太用力想去否认的东西。
我们在做心理咨询时,也需要释放这个声音: 「你现在是这样,但你也可以不只是现在这样」,来访者也常常会愤怒地拒绝这句话。 停留在牢固的现实框架里,对他们意味着安全。
但只要有条件,就要在这一点上工作下去。 这正是改变有可能发生的地方。 他们似乎 已经认输了,在现实面前不挣扎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