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冠没道理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小冠没道理

Day22 Guan读《精神分析引论》

小冠没道理  · 简书  ·  · 2018-08-20 10:35

正文

#乱说心理,通通没道理# by 小冠

第十八讲 创伤的固着

图:头脑特工队

1.    「对过去的某一件事情始终难以忘怀,以至于自绝于现实和未来。」弗洛伊德竟然以这么浪漫的一句话,开始讲创伤的固着,译文也是很棒了。

这里的【创伤】不是指重大的情感打击才叫创伤,只要是欲望未能满足,造成了内心冲突,都可视为创伤事件;就像不论小纸片划伤还是大刀砍伤都造成【伤口】一样。

发生在某个久远阶段的创伤,一再固着,可能以症状方式表现出来。

2.    这一讲里,几乎看到了精神分析的【悲悯】:那些常人看来匪夷所思的精神病,原来只是个体停留在了由于在小婴儿时期不被好好照料、产生的创伤里,没能学会如何走出来,于是只能原地打转,自绝于其他的可能性。

精神病学是要消除症状,但在精神分析的框架之内,目标是要去理解这些症状——不去简单评价,而是试图理解。

3.    症状的意义是患者所未知的,如果潜意识中的内容进入意识,症状便消失了。

我想,这个表述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潜意识当中的内容意识化,被意识到/被命名/被看到,症状便消失了——这大概是弗洛伊德和布劳尔的原意;另一层是潜意识当中的内容被意识化之后,便得到了可以被适性应地处理的机会,于是症状便无存在的必要。

倾诉/倾听是有帮助的,原因就在这里吧。

心理学当中有很多神奇的【悖论】,例如:恐惧/紧张/悲伤的感受一旦被说出来(言语化),情绪就可以得到缓解;独处的能力,是在相信有他人陪伴当中发展出来的;心存执念的欲望被人看到,反倒是释然了…
但遗憾的是,从小婴儿开始,父母常用「不哭」「不怕」「不伤心了哈」这种否定式的、想尽快翻篇er方式来处理孩子的情绪。
•  幸运的孩子可能学会了坚强懂事;
•  更可能的情况是,孩子学会了「不可以哭(可控制不住)」「不能伤心」「害怕是不好的」;
•  最可怕的是,孩子体会不到什么是「难过」「悲伤」「委屈」,失去了跟自己的感受联系,只知道跟自己讲道理。难过的时候不知道难过,只知道「每个人都会碰到难题啊,为什么别人能挺过,我挺不过去呢,我真是太没用了,我活着有什么意义呢」。

4.    弗老爷子终于承认自己的晦涩足难懂了,于是留下两条探索的主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