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韭菜的成长记录
深度研究行业及公司基本面, 一起探索大牛股的内在基因, 与企业一起分享净利润的增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爱否科技  ·  OPPO Find N5 ... ·  3 天前  
爱否科技  ·  iPhone 17 Pro 渲染图、17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韭菜的成长记录

三重压力下:2025开年中国市场的真实面貌与隐忧

小韭菜的成长记录  · 公众号  ·  · 2025-01-14 00:25

正文

由于微信公众号试行乱序推送,您可能不再能准时收到推送。为了不与小韭菜失散, 请将“ 小韭菜的成长记录 ”点亮为星标账号,并常点文末右下角的“ 在看 ”。


今天的市场仍然是在压力中,这个压力目前看上去没有放松的迹象,虽然市场的盘面走的还可以。首先我们从三条逻辑线上来看一下各方的进展,来找找蛛丝马迹。

第一个就是从宏观基本面,今天发布了进出口的数据,这个数据蛮重要的。出口数据最终表现也比较亮眼,在12月份的同比增长了10.7%,明显比11月份要好。那么进口数据也比11月份要好,实现了同比增长1%。

这个数据我们说是第一眼美女数据,第一眼看上去很漂亮,但是第二眼可能就会有别的想法。因为在12月份这个年底,是不是存在一定的抢出口的情况,会把这个数据人为的拉高。资本市场很可能往这个方向上去想。因为2025年美国的特朗普上台了之后,会不会有新一轮的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会导致很多的企业规避这个风险,提前的把很多的订单结束掉。所以12月份的数据很可能会比较漂亮,但是它并不能证明这件事情能够持续。

另外还有一个证明的因素,就是大家看到进口的数据也有好转,直接从11月份的负值变到了12月份的1%的增长。这个是不是也是中国方面有一些企业,是基于规避贸易摩擦的问题,也提前的去下单,提前的去完成。所以这两个数据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说不能把它认为成是一个大利好,不能认为说整个的宏观经济已经原地复苏。

另外还有一个隐忧是藏在更后面的。就是如果把12月份的数据全部算完之后,2024年中国整体全年实现的贸易顺差达到了将近1万亿美元,达到了一个历史新高值。这个数据我们自己心里很肯定很开心,但是你把它摆在桌子面上,全世界都能看到说,你这个国家怎么还那么大额的顺差。那么顺差的情况之下到底合不合理,是不是我们也要采取一些行动?这个会不会让美国这边加征关税变得有一点点合理,这个是带来的麻烦。所以进出口的这个数据放出来了之后,我们说综合考虑之后,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是偏中性的。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第二条逻辑线,就是政策层面上的变动。今天最明显的是关于汇率,央行这边出手是遏制了一下人民币汇率的贬值趋势。就是刚刚在今天发布了调节一个因子,全名叫做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的调节参数,把它往上调了。这个上调用最简单的话来理解,就是很多的企业,如果你想借美元债,你的这个额度是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那么借美元债让美元流入国内,这个额度增加了,实际上就是在调节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这种供给的平衡。

所以最终的目的是要遏制人民币贬值的趋势。既然官方已经明确表态了,那么会不会让人民币的汇率原地马上开始反弹?那应该当天会起到一定的效果,就像我们看到的,从7.36稍微的回弹一点,达到了7.35。但是如果你还想继续的再升值,改变彻底的扭转贬值的这个趋势,单靠这一个因子目前看还是有点太为难了。

同样的情况曾经发生在2023年的七月份,当时官方也做过这个因子的调节,也是把它往升值的方向上调整,目的也是为了遏制人民币汇率的贬值。但是我们如果去稍微翻一翻,2023年7月份调整了这个因子之后什么时候人民币的汇率才开始掉头向上的?是一直等待到2023年的十月份,也就是三个月过了之后,当时央行调节这个因子最主要的目的也是考虑到那个时候很多的资金跨境的流出,拖累了国内的经济和拖累了国内的金融市场,造成了人民币汇率的大贬值,所以当时当机立断的做了出手。今天这个状况,跟2023年7月份有点类似,所以最后开出来这个药方也有点类似。

如果参考当年干预之后拿到的那个结果,也不能指望今天我们干预完了之后,马上立刻能够迎来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汇率的影响因素实在太复杂,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并不在我们自己手里,而是在海外。就是什么时候美联储觉得降息还是要还是要一步一步的往下走。那么对于人民币的汇率,对于所有全球其他的非美货币,可能都能够在那个时候迎来一个反转。但是现在当下显然并不是那个时间点。那么人民币汇率的方向上,官方表态非常的坚决,这个延伸到货币政策,其实对于当下的市场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儿。

因为汇率的政策如果要坚决要维护人民币的这条红线不破的话,那么就意味着货币政策在当下是有点束手束脚的。如果你在当下再去搞一些这种降准、降息宽松,它会让国内的这个市场利率进一步的下挫。那么这种下挫又会传染给人民币汇率,形成新的贬值的压力,这两件事情是拧巴的。如果二选一,你在当下更倾向于去保汇率的话,那么货币政策相对来说在国内会稍微紧一点。就这两天大家会看到说国内有一些这种市场的利率,其实是往上走的。不管你是在股票市场当中所看到的这个国债逆回购的利率,还是去看央行盯住的那些利率,其实都是微微出现上涨的。这个其实就是证明了国内目前的这个资金的流动性并没有那么充沛。这个对于市场的情绪会多少造成一点向下的压力。以上是政策层面上透露出来的,就是中性偏压力。

我们再来看第三条逻辑线,资金层面上,今天市场上其实资金层面没有太多好消息。一早晨起来,反倒市场表现得非常争气。就是大家看到的一度三大指数全部都翻红,甚至深成指和创业板指最高还涨到了百分之一左右。但是如果非常细致地看今天整体资金的动向,确实出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就是今天市场在早晨表现得还不错,但实际上背后的推动力却没有很多的大资金,也就是我们之前跟大家聊到过的打引号的这种国家队的资金,没有这种力量在今天的市场上发挥太多托底的作用,这是看不到的,反倒是今天是有很多的小碎单来支撑市场的活跃度和支撑市场的指数的,那么这种小碎单来自于哪里呢?我很难想象说这个小碎单在当下是来自于个人投资者。因为现在市场温度并不高,赚钱效应也不大,你很难调动个人投资者的情绪,让他们真金白银冲进来。

所以这个地方很反常识,为什么在最近的这一天里面出现了小碎单来支撑市场的这种特点,我个人有一点怀疑,这个时候量化基金在当下应该起到了一些作用,为什么会想到量化基金呢?一方面是量化基金一般打出去的单子就是小碎单,它如果老是用大单的方式去在市场上买入卖出的话,很容易影响这个市场的价格,不利于它静悄悄地去赚钱,所以它一般都是倾向于拆成非常多的小碎单。另外一个,就是今天大家看到很多的微盘股,很多的中小盘股表现的是要比大盘股要好的。这个最典型的比如说一些微盘股的指数,还有中证2000的指数,其实都要比这种大块头的公司表现得要好。而这种标的它的特点就是波动性很强,一般是量化基金所喜欢选择的那些交易的标的,所以这两个证据放在一起,我个人理解量化基金不能排除这样的嫌疑。

量化基金在2024年的时候灰头土脸的,一度被认为只是创造波动不创造利润,甚至还拿走了这个市场上仅剩的一点小蛋糕,让其他人没可吃。所以对它的监管也连续出现了升级。那么现在当下会不会迫于现在形势的需要,能够让它稍微有一点喘息,能在这个市场当中制造一些活跃度,制造一些流动性,基于这样的考虑,它又来了一部分,我们并不是说完全的恢复。

还有一点就是也可以大胆地联想一下。因为前段时间关于人工智能大模型,其实来自于一个量化团队所推出来的这个大模型,在全球引发了大量的热议。就是大家对这个大模型中推出来这个结果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那么量化大模型国内终于有一张牌可以打,而且还是来自于以前这个名气非常偏负面的量化基金。是不是重新的又给它证明了,重新又刷新了一下认知,以此来获得一些生存的空间,我个人是有这样的怀疑的。是不是这个样子,从盘面上好像也能够看到这样的证据。但是我们说量化基金在这个市场上,我们必须得非常客观地看到,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它其实并不贡献持续的向上的推动力。因为它并不是这个市场当中完全的一种增量的资金,贡献利润的资金,不太能带来长线的趋势。它能带来这个市场当中的一些波动,一些热点不停的轮转,能够带来一定的活跃度。所以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我个人理解即使它重新回来了,也不见得是能够把目前的这个市场能够实现反转,能够带出来一个向上的趋势,这个还是要非常冷静客观地来看待。

那么今天即使有这样的一些隐藏的资金参与到这个市场,那么沪深两市的成交量也是向下跌破了1万亿,这个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心理关口。之前我们跟大家聊到过,一路跌下来,从2.5万亿到2.2万亿再到。突破了2万亿,再到1.8、1.5,那么现在是跌破了1.0万亿,那么证明什么呢?就是有很多的资金在当下其实还是一种观望的情绪,这个市场的热度是在趋冷的,是在变得冷淡的,这个其实不利于这个市场在当下去发挥。而且有一点,以前我们经常说牛市和熊市的一个市场情绪的分界线,往往就是以这个1万亿来作为标志线的。现在,也是破掉了,所以还是要小心一点。

还有一个证据也证明当下这个市场上现在资金的情绪不高。这个就是今天出现了批量的跨境ETF基金集体出现跌停,在消化它的溢价。这个我们前两天提示过风险,就是很多跨境ETF基金是谨慎的,你可以直接投资海外的一个品种和渠道,出现了大面积的溢价。那么今天出现了跌停,很多的ETF基金都没有给你任何出手卖出的机会。所以对于高溢价的产品,一定要120%的警惕这种火中取栗的玩法,可能最终的结果是肉没吃到一口就没有少挨,这种跨境产品的泡泡稍微破掉一点,也证明了现在资金层面上是承受有一点压力的。

所以我们结合以上说到的这个三条逻辑线,大家放在一起来看,其实宏观基本面上出现了一点点乐观的迹象,但是你仔细去想你会认为它偏中性。那么整个的政策层面上,还有资金层面上,尤其是资金层面上所透露出来的还是有蛮多的压力和困扰。所以本周我们的观点没有发生变化,就是还是要小心为妙。至于说很多的外资行在今天在吹喇叭,说中国的股票市场2025年会很好,至少会涨20%等等,我觉得没有太多的证据,就是一个乐观的前瞻。而且这些外资行内部有很多的研究团队,不同的研究团队的判断也都不一样,所以在媒体上发酵的往往是大家乐意去见到的一些这种观点,或者说比较极端的一些观点,这个大家看看就好了。更多的我们还是回到一些证据,回到一些线索,回到这种分析的框架内,再得出自己的判断。

—END—

投研工具—小韭菜好友办的一个专门分享上市公司调研纪要的知识星球。

星球已经运营多年,目前365元/年,也就是一天一元钱而已。

星球分享什么内容呢?

顾名思义,就是各种券商关于上市公司或行业的最新的电话会议调研纪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