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产主业的推动下,恒大通过多元化布局,逐渐形成了集消费、高科技为核心的产业集群,而这将成为“新恒大”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
2018年7月19日晚,《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行榜如期发布。今次,恒大以460.19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230名。
作为榜单中少有的中国民营企业,年仅22岁的恒大充满活力,在2017年大幅提升了158名后,今年又再度提升了108名,其总资产、销售额、净利润等各项指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让恒大保持发展活力的关键元素,一则是通过2017年初,对主业房地产发展模式的及时调整,保证了其行业领先地位;二则是多元化布局踏准了中国经济发展节奏,在健康、文旅、消费等领域为恒大创造了新盈利增长点。
守住房地产的业务优势
2016年,恒大以全年3733.7亿元的销售额问鼎房地产行业;2017年,恒大势头依旧,保持高速增长。
一组来自2017年底的数据,说明了恒大过去一年间取得的成绩:营业收入达3110.2亿,同比增长47.1%;
核心业务利润405.1亿,同比增长94.7%,成为行业“利润王”;净利润243.7亿元,同比增加378.7%;
毛利润1122.6亿,同比增长89%。多项核心数据创下行业第一。
事实上,恒大2017年的业绩,较2008年上市前,各项数据平均增幅达数十倍:2017年总资产达到17618亿,较2008年上市前的285.2亿,增长了62倍;净资产2422亿,较上市前的85.8亿,增长了28倍;年销售规模5010亿,较上市前的60亿,增长了84倍。
许家印在2017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如今的恒大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恒大”已到来。
回顾2017年,引领“新恒大”出现的是许家印在年初时提出的战略转型,实施“规模+效益型”发展模式以及低负债、低杠杆、低成本、高周转的“三低一高”经营模式。
发展模式的及时转变,促使恒大摆脱了地产行业传统的“规模为上”思路,走上了注重发展质量的道路,这也是当房地产行业整体毛利率不足30%时,
恒大2017年依然实现毛利率同比上升8%至36.1%的关键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许家印虽然着重提出了“效益”,但并未放弃规模的增长。事实上,“20%左右的规模增长”是“新恒大”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
2017年,恒大销售额同比增长34.2%至5009.6亿,较2016年逾80%的增速出现下滑,
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超13.37万亿,恒大的市场占有率约为3.75%,较2016年的3%有所提升。
于是,这样的发展势头下,许家印又在在2017年业绩说明会上,为恒大定下了“三年规划”:2020年底,恒大将实现总资产3万亿,年销售规模8000亿,年利税1500亿,负债率下降到同行中低水平,成为世界百强企业。
从房地产到新消费集群
房地产行业在2017年虽然依旧风风火火,但随着行业白金时代的降临,转型成为各大房企的首要任务,但究竟瞄准哪个方向呢?事实上,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已经给出了答案。
2017年,我国经济实现6.9%的增速,超出预期。其中,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主动力。数据显示,
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8%,高于资本形成总额26.7个百分点。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称,
中国正在进入以消费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具体来说,中国已经从温饱、耐用品、住行阶段,进入了“买健康、买快乐,追求美好生活、品质生活”的消费升级阶段。
恒大首先将视线瞄准了健康产业。
2015年以来,恒大开始布局大健康产业,借壳完成了恒大健康上市。2016年,恒大为大健康版块勾画出了“优化医疗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发展大健康产业”作为“三大战略”的发展蓝图。
2017年,大健康板块业绩初现,恒大健康实现营业收入13.28亿元,同比增长522.15%;总资产达到76.56亿元,上升171.27%;净利润3.01亿元,同比增长约5倍。
2017年12月份,恒大推出了酝酿多时的“恒大养生谷”,并创办“会员制”模式,满足客户租、购、旅等多元化需求。事实上,养生谷的概念,将养老从粗犷的“卖床位”升级成精细的
健康养老。
随着中国迈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养生谷在恒大版图中的战略地位也将进一步体现,成为大健康板块业绩持续上涨的关键因素。
除了孝敬老人之外,中国人同样看重的便是下一代的健康成长。2016年末,恒大斥资愈3000亿在全国布局童话神话主题公园——恒大童世界,面向2-15岁的少年儿童。
数据显示,恒大童世界设计规划的大型游乐项目共30个,约为迪士尼的1.5倍。
每个“恒大童世界”乐园辐射半径500公里,拥有8000万潜在消费人口,年游客量预测将达1500万至2000万人次,拉动旅游消费超200亿元。
由此来看,围绕着消费升级,恒大打造了一个满足中国13亿人口的庞大需求开展的服务业,而这也将成为恒大未来发展的驱动力。
握住新经济命脉
2017年,除了消费升级之外,另一个大热的名词应该就是新经济了。从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到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再到数字货币,新经济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数据显示,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4%。其中,
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69万辆,比上年增长51.2%。
事实上,这一趋势在7月17日发布的2018年中国经济“半年报”中亦得到体现: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6%、9.2%和8.7%,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