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对部分地方中小银行机构现场检查情况的通报》。
全面通报在针对部分地方中小银行机构风险管理及内控有效性情况开展现场检查时发现的各种问题。
1、未能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
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领域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2、公司治理不健全、股东股权管理不规范:
主要集中在入股资金来源、高管人员履职、关联交易等方面。
3、全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要求落实不到位:
主要集中在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内部问责不力。
4、违规办理信贷业务和处置不良资产:
主要集中在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不审慎、贷款资金被挪用等。
5、违规开展表外业务:
主要集中在信贷资金承接委托贷款、“内保外贷”审查不到位、贸易背景审核不到位等。
6、同业业务治理不到位、经营不规范:
主要集中在同业业务资金投向管理、穿透式管理、交易对手名单管理等。
7、违规开展理财业务:
主要集中在理财资金投资违规领域、理财产品之间相互调节收益、虚假披露等。
8、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政策执行不到位:
主要集中在小微企业划型不准、变相乱收费等。
这次银保监会对中小银行在房地产业务上违规违法的全面通报,意味着监管层对房地产整顿的又一次收紧,也意味着后续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强监管,将常态化。
后续,必定出台更多更细的管理措施与处罚细则,堵住这些漏洞。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一季度,银保监会对中小银行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11735份,罚没总计59.41亿元,罚没金额超过了之前10年的总和。
02
银保监会这次点名通报各种监管问题,是本周管理层对楼市的第二次补刀。
在此之前,腾讯新闻披露,多家银行近期收到窗口指导,自即日起收紧房地产开发贷额度,并且原则上开发贷控制在2019年3月底水平。
针对开发贷的收紧,本号前天推送的文章有专门解读,这意味着管理层对房企融资渠道的全面收紧。
也意味着
宣告房企的冬天已经提前到来,尤其是对于中小房企。需要说明的是,以管理层的态度来看,这个冬天也会格外的漫长。
今天,银保监会对中小银行问题在房产业务上违规的全面通报,则意味着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冬天,已经来临。
时下的楼市,如同风向中的老鼠,两头受气。
对群众来说,对中心城市高不可攀、且没有丝毫下降之意的房价,恨得咬牙切齿。
对管理层来说,高房价与躁动的楼市,拖累了群众的消费能力,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尤其是目前的环境下。
所以,从今年5月份开始,以苏州调控加磅为节点,中国楼市又进入了新一轮调控收紧周期。
在金融领域,7月底,央行在北京召开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调整优化座谈会,明确提出: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认真落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保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适度增长,严禁消费贷款违规用于购房,加强对银行理财、委托贷款等渠道流入房地产的资金管理。
加强对存在高杠杆经营的大型房企的融资行为的监管和风险提示,合理管控企业有息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
这几句话,基本为今年房地产市场的融资,定下了基调,就是严控资金过分过量流入楼市这个资金池。
上半年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房地产贷款余额增长17.1%,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长17.3%,二者高于总的贷款余额增速(13%),更远高于实体经济的贷款速度(5.2%)。
表明,上半年热钱仍在往房地产市场加速流动,于是便有了7月份银保监会、国家发改委先后发布文件,收紧房企的信托、海外发债等融资渠道,有的项目甚至直接叫停。
本周的开发贷收紧,也是这个大背景。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