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进口依赖和技术上的“卡脖子”问题,远没有想象得那么容易......
中国是世界上的养猪、消费猪大国,全世界有超过一半的猪肉都进了中国人的肚子。但是,中国养猪企业的成本却居高不下。除了猪瘟的影响,导致成本升高的主要是种猪性能差、饲料“卡脖子”两大问题。
种猪和饲料是猪场两项重要的“原材料”。它们的重要性之于猪场,就像芯片之于手机。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朱增勇告诉《财经》记者:“中国培育出来的种猪的商品代生产效率跟国外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直接的表现就是成本竞争力不强。国外生猪成本一公斤在8元-12元,我们国家当前要到17元甚至更高,至少高40%以上。”饲料的重要性更不必说。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饲料“卡脖子”要比种猪“卡脖子”的问题更为严重。
中国生猪养殖落后的问题得到了政府的重视。2009年国家就提出了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21年5月,《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提出要大力支持专业化育种和联合育种发展。
饲料“卡脖子”问题同样也得到了重视。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加大农作物领域的科研育种,打好“种业翻身仗”。为广辟饲料来源、提升饲料利用水平,中国农业农村部印发《猪鸡饲料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提出了饲料替代方案。菌种蛋白等新兴产品能够提高饲料吸收率,减少饲料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