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以研究的态度解读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笔吧评测室  ·  聊一类「马上就更新」的笔记本 ·  16 小时前  
参考消息  ·  中国载人登月服、月球车命名发布 ·  昨天  
笔吧评测室  ·  机械革命推出新款极光 X 游戏本:酷睿 ... ·  昨天  
参考消息  ·  美媒:另一重要领域,中国也迎来“DeepSe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社会科学报

西方文学的源头,究竟在哪里? |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  · 公众号  ·  · 2019-12-01 18:29

正文

点击上方 “社会科学报” 关注我们



希腊文学 希伯来文学 是西方文学的源头,已经成为外国文学史中的一种常识。然而, “两希”就是西方文学的源头吗?除了“两希”,西方文学还有其他源头吗?“两希源头说”的“源头”又在哪里?


原文 : 《西方文学的源头究竟在哪里》

作者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曾艳兵

图片 | 网络


最近我发表了几篇关于西方文学源头的文章,又做了几次关于西方文学源头的演讲,在学术界有了一些反响:有赞赏,有认同,当然也有修正、补充和质疑。这自然是我极愿意看到的。既然有反响,就应该有反思,也应该有回应,于是就有了 西方文学源头的“再探”

关于西方(欧洲)文学或文化的源头,我们都知道 “两希说” ,即希腊文学和希伯来文学是西方文学的源头。 朱维之等主编的《外国文学史》 上写道:“古希腊是人类童年发展得最完美的地方,在这里产生了欧洲最古的文学。它是欧洲文学的源头……早期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另一源头,是它新的组成部分。”这里说的基督教文学也就是希伯来文学。由 郑克鲁主编的《外国文学史》 中写道:“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文学史上称之为‘两希’的传统。”“两希”指的就是“希腊主义”和“希伯来主义”。“两希说”已经成为外国文学史中的一种传统、一种常识了。 然而,“两希”就是西方文学的源头吗?除了“两希”,西方文学就没有其他源头吗?另外,“两希源头说”的“源头”又在哪里?我们是否也应该去探个究竟呢?




“两希说”源自阿诺德


有关“两希说”, 茅盾 在1930年出版的 《西洋文学通论》 中明确提及过,这就是西方文艺思潮发生和发展的“两个H”之说。所谓“两个H”指的是Hebrism(希伯来主义)和Helenism(希腊主义)。“尤其是‘二希’,很被重视为欧洲文艺史的两大动脉。”茅盾此说是自己的独创,还是援引他说?茅盾没有注明。果然,我们发现,早在1927年, 朱光潜 在《东方杂志》第24卷上撰文 《欧洲近代三大批评学者》 ,文中专门论述了 马修·阿诺德的“希腊精神”与“希伯来精神” 。朱光潜写道:“他(安诺德)把西方文化分成希腊主义(Hellenism)和犹太主义(Hebraism)两个成分……犹太主义产生世间极虔诚的宗教,希腊主义产生世间极灿烂的哲学。安诺德以为文化在趋赴完美,希腊主义与犹太主义不可缺一,缺一则流于畸形发展。”



马修·阿诺德 是19世纪下半叶英国最重要的批评家。他一直被视为英美知识思想传统,或者说主流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重要著作 《文化与无政府状态》 出版于1869年。阿诺德在书中明确指出:“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这两者之间的影响推动着我们的世界。在一个时期,感受到它们中的这一个吸引力大些,在另一个时期,又感到另一个的吸引力大些;虽说从来不曾,但却应当在它们之间保持适当和幸福的平衡。”阿诺德的这一关于西方文化源头的说法影响久远,也渐渐为中国读者所认识和接受。 原来,“两希说”源自阿诺德,由阿诺德到朱光潜,再到茅盾,最后为中国的外国文学史撰写者所采纳,于是,渐渐变成了我们对西方文学源头的一种共识。

然而,阿诺德的这种“两希精神”的说法又源自何处? 当然,阿诺德对这一问题有专章分析论述,因此,这种说法或者就是阿诺德的原创。不过,即便是原创也常常是有所依傍的。阿诺德有关“两希精神”的说法据说来自德国著名作家 海涅 ,海涅又或者受到了 歌德、温克尔曼 ,以及英国唯美主义作家 佩特 的影响。那么,歌德、温克尔曼、佩特的思想又源自何处呢?如此探寻下去,或者没有止境,我们也就暂时到此为止吧。




西方文学有其他源头吗?


阿诺德的观点当然也会影响西方学者对西方文学源头的认识。 不过,也有西方学者指出,西方文学的源头还应加上哥特文学或文化 ,“欧洲文明的主流发源于古典文化和希伯来文化时代,随后又因哥特人的入侵而加入第三个重要支流。”哥特人被认为是日耳曼部落中最凶暴、最活跃的一支。哥特人的主要特点是躁动不安和激情好动。他们没有在书面文学、艺术形式以及文化装饰品方面作出贡献,但是,“他们对个人自由理想的强调、对怪诞事物的迷恋、对妇女的神秘态度以及个人对首领的忠诚等观念,在创造中世纪和后来的欧洲生活形态过程中也颇有影响力。”的确,近年来哥特文学在西方文学传统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西方文学源头既然可以加上哥特文化,变成了“两希+哥特”,那么,我们或许还可以加上其他第四或第五种文化?



比较而言,作为西方文学的源头,哥特文学出现较晚,希伯来文化则有些间接,作为西方文学最直接、最古老的源头应当就是古希腊文学了。因此,我们暂且先不说作为源头的希伯来文学和哥特文学,而是 直接探寻最古老的希腊文学源头 。古希腊文学是西方文学的开端,铸就了西方文学的精神品格和基本走向。“古希腊人的神话,经荷马传诵,成为西方文学的源泉。”西方文学的源头在希腊,希腊文学的源头为荷马。

荷马 是“当时唯一写作的人”,但他的写作并非只是一种消遣,有关特洛伊的战争也并非只是传说,甚至荷马根本就没有“写作”,他只是“吟唱”,当然还有整理或者改编。荷马与西方文学源头究竟为何种关系?如何能领略西方文学的精髓或精神?到古希腊文学那里去,大概是我们的必经之路或理想之路,并且应该是我们最先的选择。如有可能,我们就应该到源头去饮水。这句话包含两个意思:一是若想品味西方文学,就得首先品味古希腊文学;二是若想真正品味希腊文学,就得去阅读希腊原著。 但是,设若做到了以上两点,我们是否就饮到了“源头活水”呢?




西方文学的源头并非“死水”


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西方文学的源头并非一泓固定不变的“死水”,等待着我们随时去“豪饮”。 一旦我们诚心去追寻西方文学的源头时,我们发现这个源头其实并不确定,也并非可以轻易涉足其间。对于古希腊文学,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只是一些断片或片面性的传说。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文学作品,我们所掌握的约有百分之二十,而越往前我们所掌握的就越少。我们保存下来的文学作品大多经过书写和印刷而定型,而文明之前的野蛮人的文学作品的保存却只能通过记忆和传承,在今天看来,这种保存方式自然是不可能精确和可靠的。而作为文学的真正源头的显然属于后者,而不属于前者。前者在经过文字的记载和传播后,已经从“源”变成了“流”,且蔚为大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