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5星奢华酒店过去
被拍卖/关停
的文章,我们着实写过不少:
上海宝格丽、上海外滩万达瑞华、天津丽思卡尔顿被抛售易主;
三亚洲际、三亚亚特兰蒂斯(
拟出售
)同样也被摆上了货架;
北京威斯汀、重庆解放碑威斯汀也没能逃脱被拍卖的命运;
北京瑜舍永久关停,原酒店或被改造为其他商业形态;
......
而这股被拍卖的风潮,不仅没有消停的意思,反而在近段时间越刮越烈:
热议中的重庆北碚悦榕庄,因业主重庆柏椿实业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以¥7亿的价格挂上了阿里资产的拍卖网站,开拍日期为大约一周后的9月02日。
宁波索菲特摘牌停业
、
北京索菲特大酒店(
前身为北京W
)以¥28亿的价格再度出售转让;
成都协信希尔顿酒店资产招募公告从4月份就开始挂出,拟到10月份结束,总评估参考价值约¥6.58亿。
@阿里资产官网
上海嘉定喜来登酒店
、上海浦东开元大酒店都被作为其业主债权的抵质押物,被资产处置主体放上了阿里的债权营销公告。
以上我列出的仅只是知名酒店品牌各类拍卖信息中的很小一部分,其他各个档次(
知名不知名的高中低端都有
)酒店的拍卖信息还有很多很多。
所以,我今天想和各位璞粉们探讨的就是
酒店拍卖背后的故事
!一间看似风光的5星高端酒店最终落得被拍卖的下场,究竟是谁的错?
首先,我最想澄清的一个误解就是:被拍卖的酒店不完全是酒店品牌的原因!就以上面列出的酒店来看,无一例外都是来自知名国际酒店集团的头部品牌,比如万豪
、洲际、希尔顿、悦榕集团、雅高等。
而更能说明问题的,就是这些酒店集团刚刚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我就挑万豪和雅高这两个酒店集团,用实实在在的数据来大致分析下各自的Q2表现。
@ 万豪官网
万豪
的大体量从来都是让人惊叹:全球141个国家
、
9000多家酒店
、160万+房间数
、2.1亿+会员人数!
二季度
全球平均客房收入
同比增长约5%,
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为13.2亿美元,同比增长9%,
调整后摊薄每股收益
为2.5美元,同比增长11%。
新增房间总数为55.9万+间,净房间增长率达到6%,其中一半以上的房间数(
57%
)在除美国以外的国际市场。
就连万豪的总裁兼CEO Anthony Capuano 先生都表示:
除中国外
的亚太地区业务增长最强劲,领跑其他区域!
关键数据都做到了增长的万豪,最终实现2024年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比同期增长1亿美元,净收入比同期增长约5000万美元。
再来看看
雅高
的数据(
注:雅高发布的是2024上半年财报
):
@ 雅高官网
上半年
全球平均客房收入
同比增长6%,
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为5.04亿欧元,同比增长13%,
调整后摊薄每股收益
为0.9欧元,同比增长11%。
集团
营业总收入为26.77亿欧元,比同期增长11%,净利润同比基本持平。
在雅高发布的财报中,同样有一条引起了我的注意:
中国区在第二季度贡献了集团收入的19%,
但平均客房收入增长(
RevPAR Growth
)却为负值!
原因嘛,就是中国区旅游业虽然已如预期般复苏,但并未使国内市场受益,中国游客更多地前往东南亚国家旅游,所以导致本国
RevPAR 增长为负,而亚太
、特别是东南亚的
RevPAR 却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不可否认,以上的两份财报都提到了中国市场的倦怠和其他亚太市场的强劲,确实反映了整个大环境对酒店业的影响。
但是,和酒店命运息息相关的,我个人认为更多的还是背后的
酒店业主们
!
纵观以上被摆上货架酒店背后的业主们,无论是来自民营的万达
、复兴集团(
聚焦全球家庭消费产业
)
,还是来自央企的中国金茂
、华侨城集团等,每一个都大佬来头,但他们大多数的共同点都是
房地产开发商
这个核心DNA。
那么,由房地产开发公司来做奢华酒店的品牌输出,最近几年它为什么就突然行不通了呢?
第一:
以投资为目的和以投机为心态的地产品牌酒店,注定很难成功
。公众节假日的虚高房价和一房难求的表象并不能掩盖平日入住低迷的事实,高昂的日常维护成本和每隔几年必有的重装大额费用,导致了5星酒店的平均资产回报率极低(
一般为3%左右,有些甚至不到2%
)。
所以,最讲求投资回报的地产开发商们,对于这样既 “亏钱” 又 “
烫手
” 的5星酒店产业,一旦出现风吹草动,一定最先把它们出手。
顺手查了易主后上海宝格丽在国庆期间的房价,最低¥6K,最高¥258K,令人咋舌 @ 酒店官网
第二:
开发商业主们真的缺钱
。当初把建5星酒店作为一张通行证从地方政府拿地时有多风光,现在急于出售酒店回血现金流就有多尴尬!
到底有多缺钱呢?从他们发布的财报来看就很能说明问题。
根据
华侨城
(
股票代码:华侨城A 000069
)发布的2024 Q1财报来看,虽然总营收同比增长了25.86%,但
归母净利润和净利润率依然为负
!同比有增有减,但亏损一直在持续!
数据来源 @ 百度股市
最后得出的结论:总体财务表现中性,成长能力、偿债能力表现一般,
现金流量表现偏弱
,
盈利能力表现较差
。
回到现实中,华侨城旗下酒店的各种换牌
、出售动作确实此起不彼:
最显眼的当属去年上海宝格丽的拍卖易主,让华侨城 “一卖再成名”;
深圳威尼斯睿途酒店(
最开始为威尼斯皇冠假日,后由华侨城自营为威尼斯酒店,最后改名为威尼斯睿途
)在去年下旬再次换牌为洲际旗下的英迪格,现为威尼斯英迪格酒店;
深圳威尼斯英迪格 @ 酒店官网
和万豪合作的旗下首家深圳前海华侨城艾美酒店,今年年初刚开业,还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被华侨城以¥18亿的价格挂牌整栋出售......
深圳前海华侨城艾美酒店 @ 酒店官网
肉眼可见华侨城真的急了,不断抛售酒店重资产以充盈现金流,毕竟在两年内到期的债务多达¥700+亿!
万达
(
股票代码:万达信息 300168
)
的情况似乎更糟糕,2024 Q1 财报可以明显看出不仅总营收同比减少了近50%,亏损额度和幅度也巨幅增加。
以上数据足以说明万达在盈利能力、资产管理和现金流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和偿债压力!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万达一直在 “卖卖卖”,因为其一直在 “亏亏亏” !至于被万达卖掉的具体酒店资产,可以点击查看曾经发布的这篇文章
-
旗舰酒店也卖了!万达真的没钱了?
,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中国金茂
(
股票代码:中国金茂 00817
)
2024的财报还未公布,但从之前的数据来看, 2023整年同比总营收减少,亏损同样严重!希望在今年即将发布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一些起色。
数据来源 @ 百度股市
第三:
经济下行压力
。经济危机带来的
无差别打击让民企和央企都在忙着卖酒店自救。比起其他在经济压力下仍有潜力逆势增长的行业(
比如
基建投资、制造业、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等
),
房地产在这个特殊节点可能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被拍卖的酒店将何去何从?
5星酒店
被拍卖,它的最终结局将会怎样?
还是以上海宝格丽为例,背后的 “
金主爸爸
” 由原来的华侨城变为了现在的业主江苏金峰水泥集团,酒店品牌依旧延续;
以北京瑜舍为例,太古集团既是业主,又是酒店方,自家的酒店在自家的地方关闭后,可以任性的 “爆改” 为其他的商业形态,只是 “北京瑜舍” 的名号从此便在酒店江湖成为传说;
以万达为例,身份从原先的酒店业主变为新业主的运营管理公司,以轻资产的运营形态继续为原酒店提供管理服务,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即将新开一波新酒店,走起了 “边卖边开” 的新路子;
最新开业的老挝万象万达文华酒店 @ 酒店官网
中国金茂
、绿地集团
、碧桂园等也是
“边卖边开”
路线的
拥趸者。
金茂旗下第一家自家酒店品牌
嘉悦
将在这个夏天于宁波开幕;绿地和国内外的酒店项目合作,推出商务及度假品牌
铂瑞
(
Primus
)
、
铂骊
(
THE QUBE
)、
铂派
(
Q-box
)酒店;而碧桂园旗下的
凤悦酒店及度假村
等项目将于今年在多个城市陆续开业。
还有就是业主
、管理团队
、酒店品牌都大换血的酒店拍卖案例,如果你知道的话欢迎留言和我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