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是所有的领导都有很高的水平。
02
体制内需要大量能写稿子的人才,但能写的人奇缺,且每个单位都缺。
03
老实人,真的会被欺负。
04
对于单位的刺儿头,领导也是能不管就不管,不求干工作,只求不惹事。
05
平台和机遇真的很重要,甚至比能力还重要。
06
把本职工作干好、守好摊子就是好领导。把历史遗留问题拿出来解决,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协调能力,这样的领导凤毛麟角。
07
忙闲不均是机关痼疾,有的人忙得像狗一样,也有人闲的像遛狗的人一样。
08
公检法部门招录人员,政审比政府部门更严格。
09
男孩子最好会喝点酒。
10
远离这样的人:40岁以上,女性,嘴很碎、爱八卦,又不大干工作,否则会严重影响你的工作状态。
11
打铁需要自身硬。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注重学习,提高自己,养成爱看书的习惯,不要放下前进的脚步。
12
要学会拒绝,坚持“谁的活谁干”,不然,非自己分内工作且自己又不喜欢的事儿,你会干很多。
13
如果工作想调动或进步,一定要和一把手说,虽然有民主集中制,但只有一把手才有决定权,一把手不同意的事项是办不成的。
14
体制内形式主义根深蒂固,靠几个运动整治掉形式主义不现实,但用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每个单位都有一套。
15
体制内工资不高,福利也并没有社会上传说的那么好,但也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少。
16
在提拔使用干部上,论资排辈比较严重。
17
女性公务员怀孕生育有比较长的假期,怀孕期间很多工作可以不做,请假较容易,产假也比企业长很多。
18
体制内的人有很多体制内的朋友,办一些私事会比一般人方便。
19
体制内的未婚青年,几乎是介绍对象的标配,不管对方满不满意,但对方父母大都比较青睐。
20
体制内的工作严重依赖年轻公务员,他们压力也大,是加班的主力。一些年龄大的公务员工作非常轻松。
21
体制内的人对行政级别比较敏感,如果同一桌吃饭,每个人都能找准自己该坐的位置。
张五常教授说,
“
邓小平能做到的,是其他人做不到的。
中国200多年来,没有出现过思路这么清晰的一个领导人。
”
今天要向大家重点推介的,就是傅高义先生遗作《邓小平时代》。
这是傅高义先生“十年磨一剑”的巨作,
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披露了大量不为人知的细节。
在写作上既不苛求历史人物,也不为尊者讳。
这本书不只是给邓小平一个人,而是给一个时代立传。
资料非常出格,但写得很客观,还原了那个时代的真相。
这是一部比历史课本生动百倍的当代史,向我们展示出了教科书里所未提及的那些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历史细节。
邓质方:
我最近看《邓小平时代》,这本书太值得看了。我通读了全书,才真正意识到,老爷子后来提出的24个字的战略方针,“绝不当头”最重要。这不是简单的权宜之计,这里面体现了老爷子的世界观——谦虚、敬畏和开放。老爷子还说,他不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没有做什么事,
他仅仅是给松了一下绑,解除了一些禁忌
,
一切的一切,都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出来的。
张维迎: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一看《邓小平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