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新闻周刊
这里是《中国新闻周刊》掌门周刊君,有聊、有趣、有料,每天真诚推送犀利观点+深度报道+暖心好文+有趣视频。欢迎勾搭,和100万小伙伴一起玩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班级沸腾了!全班免费吃汉堡!原因你想不到→ ·  22 小时前  
新华社  ·  夜读|阅读,要带着这个能力 ·  昨天  
都市时报  ·  O:OOO ·  昨天  
新华社  ·  不能遗忘!70多年前的一段故事让人泪目 ·  1 周前  
人民日报  ·  奔跑吧,未来之城!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新闻周刊

曾聪:以他山之石遏制“白色污染”

中国新闻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6-26 17:40

正文

2007年12月31日,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如今,“限塑令”实行已满9年,超市的塑料袋虽然早已开始收费,但却没能遏制住“白色污染”的脚步。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仅全国快递业所使用的胶带总长度为169.85亿米,可以绕地球赤道425圈。另外,随着外卖行业的火爆,塑料袋的使用更加普遍,每天用餐后产生的白色垃圾有目共睹,数量惊人。


现实证明,想要遏制“白色污染”,仅靠一纸“限塑令”还不够。


  广州石头造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创始人曾聪


 “以石攻塑”


作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之所以大受消费者青睐,就是因为其方便性。“限塑令”实施的初衷,正是从减少这种“方便性”入手,提高塑料袋获取的成本,让用户为使用塑料袋支付一定的费用。但几角钱的费用让消费者消费起来毫无压力,甚至有学者指出,消费者付费以后,会产生代偿心理,使用起塑料袋来反而会更加理直气壮。


面对“限塑令”的限而不止,我们需要 “禁塑令”来加强管制吗?或许,还有第三条道路可以选择。  从“限塑令”出台伊始, 广州石头造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头造”)董事长兼创办人曾聪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在不改变消费者使用塑料袋的习惯下,减少塑料制品对环境的“白色污染”?答案就在塑料制品的原材料上。


以往塑料制品原材料,主要来源于日渐枯竭的石油资源,通过提炼的聚苯乙烯、聚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可降解性差,燃烧易焦化的同时还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广州石头造董事长曾聪在选择可替代原材料时,最基础的要求就是要有较高的可降解性,最好能取之于自然,还之于自然。


石头,自此进入了曾聪的视线。


通过9年的刻苦钻研,一块块硬邦邦的石头,被研磨成了纳米级的极细粉末——超微粉碳酸钙,然后混合入高分子材料一起加热,使高分子材料熔融,让超微粉碳酸钙与之均匀的混合在一起生成石塑母粒,最后通过对石塑母粒的流延或吹膜生产出钙塑薄膜,也就是市场上俗称的“石塑制品”,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广州石头造突破了传统工艺中碳酸钙配比的瓶颈,实现了环保石塑母粒50%以上的高比例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其制品的可降解性,而最神奇的则是这样的“石塑制品”在燃烧后完全没有了焦油和黑烟,只剩一堆灰白无味的细腻粉末,如同最初的石头粉末一般。


希望为后代留下一抹绿色


在2017年6月15日举办的第八届“低碳发展·绿色生活”公益展的活动上,石头造获得了“2017低碳榜样”的荣誉称号。


“这些年,石头造的科研费用已投入上千万元,但是这样的事业值得我们去坚持。”曾聪表示,“石头造是属于全社会的一个企业,它需要为我们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增添一抹绿色。目前为了石塑制品更高的可降解性,公司还在不断研发70%-80%,甚至更高的碳酸钙配比。”


据曾聪透露,今年6月份,石头造还将在北京和广州同步启动全城覆盖计划,即对城市内所有能接触到塑料袋的终端,如农贸市场、餐饮店、生鲜水果等地点进行石头造石塑袋的换新活动,以满足两城70%民众的袋类环保消耗。


以科技助推环保,不仅是当下的一句流行口号,更是广州 石头造的一份绿色践行答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推荐文章
新华社  ·  夜读|阅读,要带着这个能力
昨天
都市时报  ·  O:OOO
昨天
人民日报  ·  奔跑吧,未来之城!
1 周前
理想聚焦  ·  从袋鼠精看供给侧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