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哲学园
哲学是爱智慧, 爱智慧乃是对心灵的驯化。 这里是理念的在场、诗意的栖居地。 关注哲学园,认识你自己。
51好读  ›  专栏  ›  哲学园

你愿意让西塞罗住在你家隔壁么?

哲学园  · 公众号  · 哲学  · 2024-12-28 00:00

正文

当然,是那位西塞罗。

今天是圣诞,马上又是新年了,很多人会为赠送亲友什么礼物发愁。

诚然,我知道对我的很多读者朋友们来说,送书给自己友人或孩子,是一件很雅致的事情。

但究竟送一本什么样的书才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上不算突兀也不算拿的出手呢?

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聊哲学相关的话题,但当我想为大家介绍原典书籍,但发现挺难的,因为哲学家们的原典固然很好,但它们写作的时代因为距离现代太远,往往失去了应用场景,变得不那么亲切了。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我曾经向您介绍过哲学家柏拉图的名著《理想国》,但写那篇稿子、作那场直播的时候,我真的是费了好一番的功夫,因为《理想国》这本书的展开方式,不是我们今天的人们所熟悉的那种哲学科普读物的展开。

我们今天常见的哲学科普读物,比如著名的《苏菲的世界》,它会试图用一个小女孩的视角、以她问问题的方式去向你介绍她眼中的哲学问题是什么样子的。但《理想国》《普罗泰特拉篇》这样的古文并不是这样,作者会假定你已经有了相当的思考深度,甚至对雅典城邦的历史有很多的了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给你看他所要向你展现的对话。

这一点,就是因为古典哲学著作所假定读者并不是我们这些现代的普通人,而是那些古希腊和罗马的贵族,那个时代人们获取书籍和信息的难读也远比我们今天困难的多,所以拿到一卷手抄本的著作当然会很用心的读,理解其中的微言大义。

另外,古希腊罗马哲学家的作品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可能会把自己对于同一个问题的论述写在不同的演讲当中,你想系统了解这个人对该问题的观点获得对生活的指导其实非常费劲。

这就造就了一种现代人对哲学的疏离感,但事实上,哲学是一种非常切近人们生活的学问,它们涉及到我们每天的一餐一食、一举一动。

在这种时候,就需要后人对哲学原典做通俗化的介绍和阐释。

但在这类图书中,中文出版界的偏科还是蛮严重的——尝试通俗化解读中国古代哲人著作的书籍好歹有一些,比如我小时候读过的李零先生的写的《丧家狗——我读论语》,就试图站在现代平民的视角对孔子思想进行重新的解读和阐发。

但这本书当年被舆论骂的狗血淋头,记得有个老先生看到书的名字就立刻暴怒,愤怒的质问李零“那你又是谁的狗?”——毫不顾忌李零先生解释,说丧家犬其实孔子的自称。

所以其实将哲人作通俗化解读这件事,在咱这儿挺难的。很多人似乎觉得,圣人么,就应该那样一副高居云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请下凡间解读是不可想象的。

但通俗化中国传统哲学的好书,虽然难产好歹还算有一些,西方哲学就更惨了。

对黑格尔、康德这些近代哲人可能还有人有些兴趣,希腊罗马时代的哲人们,很多人甚至连碰都不愿碰一下。近几年兴起的“西方伪史论”,干脆公然质疑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些人“不存在”,不存在的人,你跟我说他什么思想?

但如果你深入接触过西方社会,会发现他们的思想之根,其实恰恰深植于希腊罗马时代的哲学,那里是他们思维的起点与源泉。国外通俗化解读希腊罗马各个哲学流派的书籍很多,只是国内我们很少看到而已。

而如果你有足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条件阅读一些英文原版的这类哲学科普书籍,将对你生活以及对外接触中产生莫大的裨益。

最近,普林斯顿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古典智慧的现代启示”系列丛书,就力求帮有此需求的朋友解决这个问题,它的妙处是把高冷的古典哲学流派还原为了一个又一个现实中的应用场景,告诉你应该在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样的哲学,而你在阅读并使用这些书籍的时候,也就真正与哲学拉近了距离。

但要警告一下,这是一套国内引进的英文原版哲学书,虽然尽量通俗化,还是有难度的。

我看了一部分这个系列丛书的试读,觉得阅读这套书的感觉是让一位位高冷的哲学家们在这个系列中成为了你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指导老师。像小时候读《苏菲的世界》一样,通过思考一个又一个你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引出一位又一位哲学家在这些问题上是怎样贡献他们的思考的。

简单说几个作品:

1、《怎样谈论爱(How to Talk about Love)》,

爱情和死亡是人类的永恒话题,而一提到爱情,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哲学家也许就是柏拉图,毕竟“柏拉图式恋爱”如雷贯耳。但柏拉图对人类的爱情观究竟做了什么样改造,当我们谈论爱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这是这本书将带给你的思考。

人类今天能够把爱情推高到如此崇高的位置,某种意义上说就源于柏拉图,在柏拉图的观念中,爱情不仅仅是感情双方对于身体的互相吸引与满足,而应该是对于彼此内心精神层面的沟通与交流。柏拉图认为,在这种爱情中,两人要深入了解各自的内心,体验灵魂互相融合的那份美好。当然,你可能也知道,柏拉图理想中最完美的爱情,是男人和男人之间的,而对于这一点,这本书中,也做了许多很有趣的思辨。

这里就不剧透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买来看:

2、《怎样死亡(How to Die)》。

聊完了爱情,让我们再来看看死亡。

这一次《how to》系列问你介绍的哲学家,是古罗马的塞涅卡,我曾在之前的文章中问您介绍过他,塞涅卡这个人的人生其实比较戏剧性,他的晚年基本上都在等待着他那位暴虐的学生、罗马暴君尼禄对他下达死亡的命令。但这位古罗马的哲人,斯多葛哲学的集大成者,却在这段时间中生活的异常坦然,而无有对死亡的恐惧,可谓是做到了自己生命的主人。

究其原因,这是因为塞涅卡自己就是一个对死亡非常通透的人,在 《How to Die》这本书中, 作者系统的想你介绍了塞涅卡对于死亡的理解:塞涅卡认为生命只是一场通向死亡的旅程,我们需要去“排练”死亡。

因为人终有一死,我们拥有了让我们从痛苦、奴役和无所挣脱的压迫中最终解放出来的力量,给了我们生命最后的尊严。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思考怎样的死亡才是好的死亡,一个良善的死亡,给了我们生命最后的尊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本 How to Die 是著名塞涅卡研究专家 James S. Romm 在对塞涅卡文本阅读的基础上,整理、收集、翻译而成的。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完整地集纳收录塞涅卡对死亡问题沉思的专题哲学科普书。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因为就如前文提到的,古典时代人们写作和阅读的习惯与我们迥异,把散见在塞涅卡众多作品中对死亡的思考归位一册,这是个相当了不起的工程。

3、《怎样去做正确之事(How to do the Right Thing)》。

这也是一本介绍塞涅卡思想的作品,但我想推荐它,是因为它对你的帮助可能会更大,因为该书介绍了塞涅卡所代表的斯多葛思想的另一个侧面:为人处世的伦理学。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被误会、被轻视或被不公平地对待。也有一些时候,其他人会觉得我们对他们同样不公平。而本书就借鉴了塞涅卡的论述,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实际问题——如何正确对待他人。

简单的总结,塞涅卡对待他人的处世哲学是有些类似东方的孔子的。“人不知我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塞涅卡同样倡导对误解和不公要有宽容和隐忍的精神,但相比孔子强调的“对”

——双方基于彼此的关系,各自做到自己的“本分”,孔子强调的是相对性。而西方的塞涅卡更强调的是一个公正的人需要在永恒的自然法秩序下冷静而清晰的思考,并主张在评判他人之前要公正地评判自己,以此获得对他人错误的宽容和怜悯心,塞涅卡强调的是绝对性。

如果你有一些对儒家处世哲学的了解,阅读这本书可能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你也能从中理解为什么同样是人们眼中“好人”或“恶人”,东西方之间评判的标准还是有着微妙的区别的:

4、《怎样哀伤(How to Grieve)》。


每个人都有消沉的时候,忧伤时应该做怎样的思辨与自我调理呢?《How to Grieve》为你请出的哲学家是西塞罗,公元前45年对于西塞罗来说是一个打击异常严重的年份:一方面,在这一年,他心爱的女儿图利亚死于了分娩并发症。而屋漏偏逢连夜雨,也在这一年,他的政治宿敌凯撒当选为罗马的终身独裁官。西塞罗亲眼见证了自己所心爱的罗马共和制度走向末路,而又不敢发声,无可挽回。

在这极度的消沉与低落中,西塞罗到底是怎样安慰自己的呢?《How to Grieve》为你梳理了西塞罗的这场思辨——在他在《图斯库鲁姆辩论集》中对悲伤、死亡与生命中消沉阶段的辩证思考,写下了著名的《安慰》演讲词,借鉴希腊哲学和罗马历史的全部内容,西塞罗使自己相信,痛苦乃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其他人都能挺过来,我们也可以;韧性、耐力和毅力是人类前进的道路。而苦难则是我们值得骄傲于此生的证明。

如果说塞涅卡教会了你怎样荣耀的死,那么西塞罗在教会你怎样坚强的活:

5、《怎样讲个笑话(How to Tell a Joke)》。

以上这些书籍,给人一种刻板印象,觉得哲学家都总是一副苦大仇深的面孔,下面让我们来说点幽默的,让西塞罗教教你怎么开个玩笑。

西塞罗在政治家和思想家之前,首先是个演讲家,他一生需要用赋予吸引力的演讲去吸引听众、直刺社会弊病的,所以他一直在研究笑到底是什么,幽默究竟是一种天赋才能,还是能后天习得的技巧?靠讲笑话能化解政治敌意、甚至赢得一场选举吗?怎样用幽默最有效的击败看似最强大的对手?

在 《How to Tell a Joke》 这本书中,美国康奈尔大学古典学教授 Michael Fontaine 集合了西塞罗对幽默的阐释,并从历史角度解析了幽默是如何帮助人们认识社会问题、并推动人类智慧的发展。如果说哀伤的本质是一种恐惧和无力,那么幽默则是一种勇敢和对强权无畏嘲讽,把这两本书结合起来读,你会理解西塞罗为什么能战胜自己的哀伤。

时刻记得,幽默是我们对这充满无奈和强力的人生最好的解毒剂:


6《怎样过上幸福的生活(How to Flourish)》。

最后,让我们聊聊这本以亚里士多德为主题的书——我以前写过很多文章聊他了,但亚里士多德真的如同一部百科全书,聊之不尽。

但动笔前,我犹豫了半天要不要把这本书入列——因为该书的基础是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

《尼各马可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该书讲述了亚里士多德眼中一个人应当怎样过好自己的一生,被誉为有关人类幸福的最伟大指南。但《尼各马可伦理学》也是一本异常佶屈聱牙、晦涩难懂且部头巨大的书,其篇幅和风格折磨了选修相关课程的学生,令其苦不堪言。

大体上讲,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人过上幸福生活(Flourish)的途径是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并且过上拥有丰富的思想生活。

然后亚翁在书中,从饮食、理财到控制愤怒、怎么讲笑话等方方面面提供了很多实用建议——以他那种事无巨细、不厌其烦、疑似处女座的讲述方式。

最后亚里士多德得出那个著名的结论:“这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珍宝,那就是知识,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罪恶,那就是无知。

道德的良善和知识的富足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最终是同律的,想幸福吗?那就多学习,多思考。

这就是我对《尼各马可伦理学》自己的理解……非常粗浅的理解。我不敢妄称自己懂这本奇书。

而《How to Flourish》是对这本重要却难懂之书的通俗化解读和诠释,这本书是对过于冗长的《尼玛伦理》做了精心删节,加上宾夕法尼亚大学哲学教授 Susan Sauvé Meyer 那易于阅读和口语化的阐述,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亚里士多德关于如何过上美好生活的永恒见解。

这本书估计仍不好读,但我相信应该会有人用得上——比如在欧美读相关学科的学生朋友:

——————————————

其实“古典智慧的现代启示”这个系列,作为一套全景式的系统还原和科普人类古典时代哲学生活的丛书,目前已经出了几十本了,以上的介绍只是该丛书的冰山一角: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扫码去他们的专区浏览更多相关书籍介绍:

在出版方给我的书单当中,我看到它的新作已经出到了第欧根尼犬儒主义哲学的《How to Say No》,还有讲亚里士多德如何为科学思考奠基的《How to Innovation》,以及古典时代人们吃什么的《How to Eat》。这些书看起来似乎更有趣一些。

但我还是挑了我最喜欢的几位哲学家的几本,写了这篇简介,你会看到它是比较倾向于斯多葛学派的,因为我觉得斯多葛主义,或许我们在生活中最容易学会的幸福处世之道。

而这些哲学科普作品所达成的目的,就是我们前文所讲到的,拉进你和这些哲人之间的距离,让他们真正走入你的生活。用“问题模式”去为你介绍古典时代哲人的方方面面,如果你有一定的英文阅读习惯和基础,它应该是一套让你读来非常有趣和得意的丛书。读来你会觉得西塞罗、塞涅卡、柏拉图这些人,仿佛穿着夹克衫,住在你家隔壁的普通人,偶尔会来串个门子,和你闲聊几句,为你生活中遇到的某个问题排忧解难。

我觉得这种对待哲学的态度,方才是正确的,哲学的本质并不是吃饱了撑得的无用之学,数千年前当那些先哲们开始他们的思考的时候,他们所面对的,也同样是一个又一个诸如“如何去爱”“如何忧伤”“如何幽默”“如何面对死亡”这样具体而实在的问题。

他们从那里开始思考,如今,让我们重新回归问题的本质,才能看清他们所想的到底是什么。

当然我知道,在中文圈里推介这样一整套英文的、谈哲学的而且还是谈西方哲学的系列丛书,不是一件非常讨喜的事情。但这套书,确实很棒也特别重要。加上普林斯顿出版社是我的老朋友了,读者口碑一直不错。那就任性一把,权作此次推荐。

而且根据我的了解,这两天购买该套丛书还有优惠:一本9折,两本8·8折,三本8·5折,另外还有精美文创相送,选上几本您感兴趣的古典哲学家的科普书,在年节的假期里坐在家中读上一段,既长了见识,又练了英语,是个挺值得回味的礼物?

有意了解普林斯顿出版社更多图书的朋友,请点击下图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