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律读库
法治新媒体阅读管家,传递常识,启迪法治。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每日向用户推送优质法律类文章1至4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法制日报  ·  司法守护老年人幸福晚年|法治时评 ·  4 天前  
小纽美国法律咨询  ·  I-485申请硬核干货知识汇总:绕过雇主自行 ... ·  4 天前  
小纽美国法律咨询  ·  印度人霸榜H-1B签证的背后:剥削式商业模式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律读库

如厕权指的是什么

法律读库  · 公众号  · 法律  · 2016-12-19 06:00

正文

                 

作者郝铁川,上海文史馆馆长,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原题:如厕权的意义。法律读库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厕所是最不容易被提及的问题。每个人一生中,平均有两年是在厕所度过的,而且女性花的时间要更长。每个人每天大约要光顾厕所6~8次,这样算来,一年大约会有2500次。


一些学者关注的都是波澜壮阔、风云变幻的大事,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通常不加理会。作为人类排泄的场所,厕所注定登不上大雅之堂。但是,任何人,无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幼、种族民族,都要如厕,都要行使如厕权。然而,如厕权究竟是什么,未必是每个人都明白通晓的。


2001年11月19日,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代表在新加坡举行首届厕所峰会,难登大雅之堂的厕所问题受到全世界的关注。2013年7月24日,第6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1月19日设立为“世界厕所日”,因为全球70亿人,但只有45亿人有厕所,25亿人缺乏厕所等基本环境卫生服务,11亿人随地大小便。世界上最缺厕所的是印度,12亿印度人,近7亿人缺少厕所或其他卫生设施,有很多印度女性打出标语:“没有厕所,没有新娘。”13亿中国人有5000万人是在户外上厕所。


在11月19日 “世界厕所日”当天,纽约联合国大楼门口摆放一个巨大的充气马桶,以此提醒人们全世界有25亿人没有最基本的卫生设备可用。


第一,如厕权是平等权。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怀孕以及经期妇女使用卫生间的时间要(比一般女性和男人)长很多。据世界厕所组织统计,女性上厕所的平均时间为89秒,而男性则为39秒,女性所花时间是男性的2.3倍。女性厕位不足的问题尤为凸显,许多城市女厕排队、男厕闲置的现象较常见。


数年前,章剑锋先生发表了《女厕争位战》一文,该文透露,长期关注男女厕所比例失衡、“占领男厕所”活动的发起人李麦子与其所在的民间团体性别平等工作组发布《九城市公共厕所男女厕位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被调研城市无一达到男女厕位1:1.5的合格线,相反,男厕位全部多于女厕位。其中,男女厕位最失衡的是广州,比例为1.79:1,也就是说每1.79个男厕位,才对应有1个女厕位。比例最为均衡的是北京,男女厕位比为1.22:1。


从计划经济时代开始,中国男女厕位的比例一直停留在1:1。直到2005年12月,建设部才在《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中提到,公厕男蹲(坐、站)位与女蹲(坐)位比例宜为1:1—2:3,独立式公共厕所宜为1:1,商业区域内公共厕所宜为2:3,男女配比自此进入1:1.5时代。


早在2003年,《国际厕所标准》就提出1:2的男女厕位比例。2013年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共厕所卫生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公共厕所服务区男女厕位比例宜为1:2。然而,“宜为”表明,这是非强制性的标准。


有人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在大超市和商业区男女蹲位比例即使达到1:3,女厕仍会出现排队潮。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内的男女厕位比例是1:2.5。一位管理员称,其所负责管理的C片区人流量最大,共20座公厕,但女厕排队最长时间也不超过5分钟,说明这个比例“很好地照顾了男女如厕的习惯和需求”。

 

第二,如厕权是生存权。


中国民间向来认为“管天管地,管不住拉屎放屁”。其实,人的一生就是两个字,“入”和“出”。只“入”不“出”,背离人生规律。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出差到北方某大城市,在火车站碰到这样一件事:广场附近厕所很少,仅有的一个厕所是按通行的女厕所面积小、男厕所面积大规则设计的,而女性进厕所恰恰所费时间要比男性多,因此站在厕所外边等待进厕所的女性甚多。一个抱小孩的女士,终于遇到了难题:小孩要小便,急得哇哇哭叫,她没办法了,只好让小孩就地小便,刚刚便毕,一个戴红袖章的女执法人员杀出来说:“随地大小便,罚款!”


广州市某中学一名高三同学向报章投诉,她所在学校为申办省重点中学,本学期起规定了高三学生晚自习期间不准上厕所,校方说:不准上厕所,是为了减少学生们在自修时间的走动,保持教室安静,更重要的是要为高考做准备。


英国《太阳报》报道,在2005年5月17日举行的伦敦马拉松比赛中,奔跑了22英里的女子冠军拉德克里夫忽然放慢了步伐,喘着粗气,到路边蹲了下来,在上百万名电视观众的注视下,她半蹲在路旁,半掀开内裤,急切地开始小便。


第三,如厕权是隐私权。


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在建国初期到河南大学视察,突遇内急,当即进入学生厕所方便。完后走出厕所,痛斥陪同的校领导:“你们这是什么厕所?!大家开臀相见,成何体统?简直是斯文扫地!”校领导赶快解释说,国家初建,经费紧张,使用这种旱厕茅房实属无奈,待到经济恢复正常,经费许可,将立即改善厕所设施,陈老听后方才气消。不论何等人士,进入厕所总得露出私处,保障人的隐私权,莫此为甚。


第四,如厕权是人身权。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许多落后地区的女性因为家里没有洗手间,到野外方便的时候遭到性侵;平均每2.5分钟就有一个小孩因为饮水污染引发的痢疾死亡,因为他们饮水里,经常会混入邻居的粪便等污物。(转引自《360百科·世界厕所日》)


2014年的世界厕所日主题为“平等与尊严”,旨在为两个突出问题寻求关注:妇女和女童因失去如厕隐私而面临的性暴力威胁,和厕所使用权中出现的不平等。 


第五,如厕权是环境权。


美国教育学博士朱莉·霍兰,花了8年时间研究厕所的历史,最终写成专著《厕神——厕所的文明史》。该书从公元前3000年开始,一直写到了20世纪,记录了5000年来厕所的变迁。著作中写道,城市下水道系统只有150年的历史,抽水马桶也不过是200多年前的发明,大规模的应用更是20世纪的事情。


起初,人们是在远离家门的地方进行排泄,后来,改为将粪便收集到容器中扔出窗外。在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间,欧洲的许多城市都是脏乱不堪的。巴黎的下水道之脏,使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气愤地写道:“下水道是个愤世嫉俗者,它控诉着世间的一切。”


18世纪晚期,英国人发明了抽水马桶,这使他们深感自豪。1796年的一幅漫画中,英格兰人坐在自己的抽水马桶上,苏格兰人伏在水桶上,法兰西人蹲的是茅坑,荷兰人则在池塘里排便。美国人使用马桶的历史,要比英国人晚了半个多世纪。现在著名的生产卫浴洁具的科勒公司,它起源于1873年一个奥地利移民创立的家庭作坊。《厕神》的最后部分介绍了最新的21世纪马桶,其中既有日本公司生产的具有各种奇妙功能的高科技马桶,也有美国航天飞机上使用的造价2300万美元的太空马桶。


现代社会渐渐把厕所当作人权实现的重要场所。日本把厕所叫做“化妆室”。这是因为日本的许多厕所里都有洗脸盆、镜子,进入厕所之后,可以整理一下自己的衣衫,梳理一下头发。美国把厕所称为“休息室”(restroom)。这跟日本人所说的“化妆室”具有相同意义,干净、宽敞,免费提供洗手液和手纸。


国际社会有一个专门的“WorldToiletOrganiza-tion”——“世界厕所协会”。这个协会在各国从事厕所以及厕所文化的研究。每年还举行年会,组织各会员国互相参观,以改善和提高各国的厕所设备与环境。


第六,如厕权是健康权。


世界厕所组织(WTO)希望通过世界厕所日鼓励各国政府展开行动,改善环境卫生及建立卫生习惯。马桶等卫生设备是许多人公认自1840年以来最重要的医学贡献,比抗生素、疫苗及麻醉法的贡献还大。


世界厕所日活动,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每年世界厕所日,中国许多城市都和其他国家一样,纷纷组织开展各种宣传、研讨活动。最近报章透露,为了解决公厕数量总体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特别是女性厕位紧张问题亟待解决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了标准修订工作,统计了72.6万人的如厕时间,在新发布标准中将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的比例提高到3:2,人流量较大地区为2:1。此标准于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将有效缓解女性如厕难题。


在中国历史上,谈论厕所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厕所这个主题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的厕所观念有了很大的改进。这从一些厕所的对联可以看出。例如,体现如厕权平等观念的内容有:上联:天下英雄豪杰到此俯首称臣,下联:世间贞烈女子进来宽衣解裙。横批:天地正气。体现如厕权实现之后愉悦之情的内容有:上联:静坐觅诗句,下联:放松听清泉。横批:清静世界。体现享用如厕权的同时须注意履行义务的内容有:上联:最适低吟浅唱,下联:不宜滥炸狂轰。横批:讲究卫生。


故此,法律是什么?法律是一种文明的、能给人带来体面和尊严的生活方式、生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