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IPO通过率仅为80.99%,同比去年降幅明显。其中,盈利能力、内控制度、财务规范、信息披露等问题依然是企业被否的主要原因。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证监会发审委审核企业达275家次,同比去年上半年增长了141.23%。但与此同时,IPO的审核通过率却在不断降低,今年上半年首发企业过会率仅为81.45%,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1%。
近期被否决的首发企业却集中呈现一个特点:净利润(以扣非后净利润孰低计算)低于3000万元的创业板申请企业、低于5000万元的主板和中小板申请企业的被否率都趋高。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顺利通过发审会,净利润低于3000万元的企业仅有2家。与之对应的是,近期被否企业中,最核心的原因都是因为业绩规模。其表现为报告期内净利润保持在2000多万元,且未来发展前景难有重大突破。
持续盈利能力存疑 成为最大“拦路虎”
2017年证监会指出未通过发审会的拟IPO企业共存在五类问题,分别是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及会计基础的规范性存疑,经营状况或财务状况异常,持续盈利能力存疑,关联交易及关联关系存疑。监管层对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等粉饰报表和商业贿赂的关注持续增加,不断加大发行质量审核力度。
平均排队时长为654.17天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月获得批文企业的平均排队时长正在逐月缩短。
值得注意的是,每月首发通过率也在逐月递减。
IPO获批的224家企业合计来自46个证监会细分行业,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35家位列第一。医药制造业企业排名第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排名第三。
从过会率来看,广发证券(上会33家,过会26家)过会率位居榜首。中信证券与国信证券紧随。
被否券商排行榜前三分别是英大证券、方正证券、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和华福证券。
各大律师事务所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国浩律师事务所,共有40家企业首发获准通过,远远超过排名第二的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其有23家企业首发获准通过,排名第三的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则有18家企业首发获批。
上半年,表现最佳的会计师事务所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共有62家企业首发获准通过,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差距明显。
与首发上会企业暴增不同的是,今年并购重组企业的上会数量锐减。根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会的并购重组企业仅为79家。而并购重组企业的过会率却并没有明显改善,与去年基本持平。
首发过会的224家企业合计来自24个省市,其中广东省以51家企业获批的成绩,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浙江省和江苏省。
年初,证监会的监管有三大关键词:IPO过会率趋减、首发审核趋严、并购重组降温。但经过六个月的发展,监管层也略微调整了相关的政策。尽管IPO常态化的整体路线并未改变,但随着市场上关于IPO提速的质疑之声出现,监管层对新股发行略有谨慎,批文发放速度在6月开始放缓,不过总体而言IPO仍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排队”IPO的现象明显改观。
而在并购重组方面,证监会打击忽悠式跟风式重组、遏制非理性定增,防范股东清仓式减持等不良现象的决心仍然坚决,但在鼓励市场化并购、基于产业整合的并购上也开始发力,并购重组在6月份回暖。
更多精彩
◆【研究报告】雄安新区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喜茶”——茶饮行业研究报告
◆最全股权激励方案报告(珍藏版)
◆PPP项目操作手册(完整版)
专业IPO、新三板、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投融资等金融咨询服务
咨询电话: 138 2746 3969
咨询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址:www.shuoxiangzi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