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史事挖掘机
世界古代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理想国imaginist  ·  明月,乡愁,情与美丨白先勇共读活动回顾 ·  3 天前  
理想国imaginist  ·  明月,乡愁,情与美丨白先勇共读活动回顾 ·  3 天前  
历史园地  ·  课件大赛一等奖 | 胡芳芸:华夷同风 ... ·  4 天前  
历史园地  ·  课件大赛一等奖 | 胡芳芸:华夷同风 ... ·  4 天前  
史事挖掘机  ·  专家解读光绪《大婚图》 ·  6 天前  
国家人文历史  ·  超强公主:童年战胜天花,长大远嫁漠北主政一方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史事挖掘机

“四品”官升“三品”,为何是清朝最难逾越的一道坎?

史事挖掘机  · 公众号  · 历史  · 2024-10-11 12:00

正文

关注本平台后每天为您挖掘8篇罕见史事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充分吸取了前朝历代之经验教训,可谓封建制度的集大成者。成熟、完善、系统的“九品十八级”官制体系,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制度之一。清朝时期的品级,类似现今的行政级别划分,从“正一品”到“从九品”,依次对应现今的“正国级”到“副股级”。


只是,在诸多影视作品的演绎中,或者文献典籍的记载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朝廷大员”或者“封疆大吏”的说法。


那么,什么级别的官员才能被称为“朝廷大员”或者“封疆大吏”?


按照《清稗类钞·爵秩类》的说法,朝廷上,“四品以上,武三品以上”才能被称为“朝廷大员”;地方上,按察使、布政使,尤其是巡抚、总督等官员才能被称为“封疆大吏”。


另据《清史稿·职官志》的记载,清朝时期的“按察使”为正三品、“布政使”为从二品,“督抚”则更是高居一、二品的显赫官职。也就是说,不光是朝廷之上,就连地方官制系统中,四品以上也是划分官员级别的重要分水岭。


换句话说,对于清朝官员而言,从“四品”升为“三品”绝对是一道至关重要的鸿沟;自然,也是最难逾越的一道坎!


行政级别上的明显变化


根据《清史稿·职官志》的记载,清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从四品”官职为“知府”,行政级别为正厅级,基本类似于现今的地级市市委书记;“正四品”的代表性官职为“道员”,行政级别稍高于正厅级,基本类似于现今的地委专区书记。


而“从三品”的代表性官职为“盐运使”,执掌一省盐务,行政级别稍低于副部级;“正三品”的代表性官职为“按察使”,执掌一省刑名,相当于现今的政法委书记,行政级别为副部级。


也就是说,从“四品”升为“三品”,除了代表着厅级官员步入部级行列,而且还代表着市级领导正式进入省级领导行列。也就是我们上文提及之地方官员正式进入了“封疆大吏”的范围。


正副官职的立马转变


在清朝时期的“中央官职”中,“三品”和“四品”之间的差别更为明显。


中央官职中,翰林院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内阁侍读学士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从四品”官职。“侍读学士”可以理解为高级秘书或者高级参谋。而“正四品”的代表性官职更具统一性,大理寺、詹事府、太常寺、太仆寺好、鸿胪寺等中央直属机构的“二把手”几乎全部为“正四品”官职。


“侍读学士”想要进入内阁,成为从二品的“内阁学士”,就必须进入“六部”等中央行政机构或者外放地方,先行任职一段时间的“三品”官职才行。而上述中央行政机构的“一把手”又几乎全为“三品”官职。


也就是说,对于“中央官职”而言,从“四品”升为“三品”,代表着从“二把手”到“一把手”的关键性转变;更是秘书、参谋们进入朝廷权力中枢的必经之路。


各项待遇的明显抬升


除了行政级别和正副官职上的明显区别外,清朝“三品”和“四品”官员之间的各项待遇区别,才是这道鸿沟最难逾越的主要原因。


1、升职渠道的不同


根据清朝的官制规定,清朝“四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并不在吏部,而是由吏部开列名单,皇帝钦点或者直接由皇帝特旨授予。也就是说,清朝“四品”官员再想往上升,就必须有皇帝而非吏部点头认可,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正常情况下,清朝官员即使“三年一调”,等到顺利升至“四品”也基本到了快退休的年龄。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皇帝的特旨厚恩,才能予以关键性的升迁。“雍正三大宠臣”之鄂尔泰、田文镜、李卫几乎都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才顺利地成为了一方封疆大吏。


也就是说,只要得到了皇帝青睐,顺利升至“三品”,就等于迎来了更为广宽的仕途晋升空间,出任封疆大吏甚至位列殿阁、入职军机都不无可能。


2、家眷待遇的不同


按照清朝的“诰封制度”规定,“正从三品,祖母,母,妻,各封赠淑人;正从四品,母,妻,各封赠恭人”。也就是说,“三品”官员的家眷诰封可以延伸至“祖母”一辈;而“四品”官员则只能延伸至“母亲”一辈;诰封待遇,明显不同。


3、退休待遇的不同


按照清朝的“致仕制度”要求,“三品”及以上官员才拥有“原品致仕”甚至“加衔致仕”并享受“全俸”、“半俸”的退休工资待遇。而“三品”以下官员,除了皇帝特旨,一般只能“无品无俸”退休。


4、追谥待遇的不同


清朝文臣死后想要得到“文”字谥号,必须是“翰林”出身,而且只有“二品”以上官员才能向皇帝请求谥号的追赠。但“三品”官员如果生前无重大过失,一般会在死后予以“加衔”恩赏,也就是硬性将其升级至能够给予追谥的资格。


但“四品”官员则没有这个特殊资格,就算给予“加衔”,恐怕满足不了“二品”的硬性规定。


5、蒙荫待遇的不同


所谓“蒙荫”,即“因上一辈有功,而给予下一辈入学为官的待遇”。清朝的“三品”官员,按例“荫子一人,以正七品委用”,直接就是一个正处级待遇。而“三品”以下官员虽然也有“蒙荫”一说,但级别待遇就差得远了。


就此来看,清朝官员从“三品”升级至“四品”,不仅仅是行政级别上的关键性跨越;“二把手”向“一把手”的决定性职务升迁;而且还能拥有“朝廷大员”、封疆大吏”才能享受的多项特殊待遇。诸如荫妻封子,诸如退休待遇、诸如死后追谥这种古代文臣最为看重的所在。


所以,“三品”升“四品”才是清朝官员最难跨越,也最渴望跨越的一道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