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声
「三声」聚焦文娱创业领域的企业、人物、热点、资本,提供最专业的文娱产业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煮娱星球  ·  某冰终于要翻红了? ·  2 天前  
煮娱星球  ·  他没事儿吧? ·  4 天前  
深圳新闻网  ·  知名男星粉丝假冒“人民网”发文,官方回应 ·  1 周前  
深圳新闻网  ·  知名男星粉丝假冒“人民网”发文,官方回应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声

《路过未来》成戛纳唯一入围华语片,“现实主义”李睿珺关注“农二代” | 电影人说

三声  · 公众号  · 娱乐  · 2017-05-31 23:13

正文


入围戛纳电影节的新片《路过未来》投资是1000万,这是李睿珺从影以来投资最高的一部影片,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作者 | 马程


在出发戛纳前,李睿珺还在制作电影的最后放映的剪辑版本。


这部在2016年年底才拍完的影片,当参投戛纳时,只有粗剪版本,但仍然获得了戛纳选片团队的青睐,入选了“一种关注”单元。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到主流电影节的舞台。2010年,他导演的《老驴头》入选釜山电影节新浪潮单元大奖。2012年,改编自苏童乡村题材的作品《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入围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2014年,《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又入围东京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在早期的很多作品里,他都是自己担任制片人,自己攒钱投资拍摄。2012年,他成为天画画天的签约导演,第一次获得了基本的投资,电影成本也提高到百万级。然而,这样的投资,也只能用素人演员,通过电影节、海外发行等收回成本。2014年,他的作品《家在水草风茂的地方》第一次在国内院线上映。


李睿珺的大部分电影场景都设置在他的家乡——甘肃高台。他用现实主义的风格,关注老人、儿童等群体,以及老龄化、沙漠化,空巢等社会问题。在新片《路过未来》中,李睿珺第一次把目光放在了城市,关注农民工子弟“深漂”们的生活。


在接受《三声》(微信公号ID: Tosansheng)采访时,李睿珺表示,他在此前的电影里一直在讲述留在乡村的空巢老人和儿童,而他这次把目光聚焦在缺席的父母们,了解他们在异乡生活的状态。虽然环境和场景改变了,但是他仍然想探索的是普通中国人的故事。


在安乐影业等公司的加持下,影片的制作体量上升到千万级别。李睿珺认为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他延用了此前一直合作的团队,也延续着自己的现实主义风格。

这些电影的思路是延续的


李睿珺


三声:《路过未来》的剧本想法是怎么来的?


李睿珺:我的第二个电影《老驴头》就是关于甘肃的西北的老人,在儿女出去打工之后,面临土地改革,要讲的老人何去何从,如何解决晚年的物质生活问题。而《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也是讲儿女出去打工后,留在农村的老人和孩子的故事。到了《家在水草风貌的地方》,主角变成了孩子。因为老人去世了,兄弟两个人要去找外出打工的父母的故事。


《路过未来》就很自然地讲到了那些在外面打工的父母到底是怎样的生活状态,他们和孩子之间有什么样的牵绊和联系。这些电影的思路是延续的,也很自然。


三声:这次从策划到前期共用了多长时间?


李睿珺:从2013年开始,我就有了这个电影的想法,2016年的4月份,整个剧本定稿,做了一些细小的调整。正好我在写完剧本的时候碰到了安乐的人,我们聊起来了,他们就看来我的剧本,觉得有合作的意愿。


三声:你此前的作品都是以家乡的题材为主,写实拍摄手法,也是素人演出,但这次提到了关于虚拟世界的梦幻绚烂,好像风格和过去不太一样,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李睿珺:这符合当下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我们天天拿着手机,来看这些虚拟世界的东西。通过别的眼中看到了很多,然后我们从手机里看到了的。这些虚拟也是和现实有关系的。就好像人在这两个世界里穿梭。


这部电影的背景放在了城市和年轻人的故事,拍摄、空间关系和叙事手法都有一些变化的,去符合人物的状态。


但是,我没有想过刻意地转型,这仅仅是针对题材选择了相应的呈现方式。演员上也有变化,但这也是工作的需要。

关注社会题材的“本能”


《路过未来》剧照


三声:这次《路过未来》是回到你的家乡甘肃高台拍摄的,你之前的电影里也有很多关于家乡的描写,为什么这么执迷对家乡的表现?


李睿珺:那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他们的生活和情感变化,是我做电影的驱动力。另外,也是因为我对那片土地更加熟悉。


在甘肃生活的人,他们的生活在荧幕里永远是缺席的。我希望在荧幕里呈现一个大家不熟悉的人们的生活状态,这也是我的另外一个考虑。


三声:这次从投资到各方面的体量也在增加,主创团队有变化吗?有延续之前合作的人员吗?在拍摄过程中遇到比较大的困难是什么?


李睿珺:这一次的制片团队、特效团队、录音、化妆还有非职业演员的团队都是以前合作的团队。摄影加入了新的朋友。还有新的美术。之前的美术都是我自己来做,但现在因为精力有限,我就请了更专业的人来做。


这次拍摄过程中,公共场所都很多。还有几百号的群众演员,这个调度的问题,我之前很少接触,其他的都还好。


三声:你在影片里提到了很多关于现代社会的反思,如全球化、人口老龄化、环境问题等等。这部电影里主要是是对什么问题的探讨?


李睿珺:这部电影聚焦在外出的务工人员。中国从80年代到现在发生了很多的改变,农业为主的国家,大家都在一起朝夕相处。在面临城市话进程的时候,过去,家就是全家人一起生活的场所。现在,大家都离开家到外面的地方。有了一个寄居的地方,而真正的家变成了一个和自己亲人社交的场所了。第一代农民工到现在已经60多岁了,他们也面临着一个去留的问题。


对于他们的子女,可能是在父母打工的城市出生长大的,而孩子却拿着父母家乡户籍的身份证,这就是一个情感归属和身份认同的问题。


这也是电影里强调的,异乡和故乡的概念。


我没有办法不关注这个群体,就是2.3亿农民工,在社会的大变革之下,面临着的一些选择而改变。包括我在内,也是离开甘肃到北京来北漂、工作,只不过是职业身份不同。我们只不过是一个离开家乡到另一个地方讨生活的人而已,这是每个人都意识到的。


我不可能看到身边的这一切,假装我自己没看到,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本能。在传统电影里面,真正普通的当下人的生活的比较少,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从十万到千万的进阶


李睿珺在片场


三声:你之前的电影中,和方励、杨城等文艺电影的制作人都有过合作,这一次合作的监制或者制片人方便透露吗?他们对你有什么帮助?


李睿珺: 我之前和很多业内的制片人合作过,现在杨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方老板也有很多自己的项目在做,所以这部影片,最终选择了安乐。这部片子是张敏和林晶来做的执行制片,也是之前一直合作的团队,他们都比较有经验。


在前几部作品里,我自己还会承担一些影片的制片工作,但是这一次团队人比较多,分工更为精细,我就没有再管这些了。这一次的制片难度要大很多,牵扯到步行街、医院、地铁等很多公共场所,给制片上造成了很大的难度。但最后完成得很顺利。


三声:《路过未来》的投资在什么体量?你曾因为资金的问题,遇到了多多少少的困难,你会选择去回到独立电影的状态再去创作吗?


李睿珺: 《路过未来》是我所有影片里投资最大的,大约有1000多万。


我觉得之前做独立电影很自由,没有太多的干扰,很多人资金少会影响创作,有时候恰好是因为资金少,会激发你去做很多新的努力和尝试。这种尝试会呈现出来之后,也许会远远高于你的期待。资金高之后,制作人员会更庞大更趋于工业化和流程化,也会潜藏着另外的危机。


我的下一步电影,也许也是一个小成本的独立电影,这个也看机缘。


三声:《路过未来》考虑什么时间在内地上映呢?安乐影业总裁江志强在之前采访里说过,可能把电影放在艺术院线里上映,你怎么看呢?


李睿珺:电影肯定会在国内的院线上映,这是一个关于在中国的一个1.2亿的群体的故事,不在院线内上映,就失去了我们的初衷。我们肯定希望能让更多的观众知道它。但是现在具体以什么样的方式,还没有定,但是发行的情况,就让安乐来决定吧。因为现在国内的市场是什么情况,我也不得而知。


这一代艺术电影导演的出路


《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剧照


三声:上一部《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在院线的表现还是一般的。我自己也在两个点映场合看过你的分享,艺术现有上院线一直是个比较困难的事情,你怎么看这之间的矛盾?


李睿珺:《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上映的时候,可能整个国内的艺术片市场并不好,首日的排片是0.3%,第二天是0.17%,到了第三天就是0.1%以下了,一周最后非常少,最后票房也就100万左右。确实不理想。


如果排片能够涨到1%或者3%呢,那这个结果就可能不一样。我们也愿意努力改变这个现状,尽量让更多观众看到我的努力。


早期,第六代导演,像贾樟柯、王小帅、娄烨导演等人,一直在推动艺术电影的上映,让观众看到了一些与商业片不同类型的电影的存在,可以在电影院里看到。市场才变得更加包容。


再到后来,像《水草》才有这样的机会。如果没有这些导演在后面一步步的推送,到了我们可能连上映的机会都没有。


很多艺术电影,新导演没有知名度,没有明星,不是当下最主流和流行的类型,观众在接受上肯定会有很大的问题,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困难就不去做了。到了去年,《路边野餐》、《塔洛》的情况比《水草》就好很多,这都是在进步的。


三声:和第六代导演相比,你这一代的导演的环节有了一定的改观,风格也更加多样, 你怎么来看,包括画天出来的一批导演,以及其他的这一代导演的创作状态?   


李睿珺:当下的电影更加多元,一方面,主要的几大院校培养影视相关的人员,但后来,很多学校都增加影视相关的专业,他们的风格肯定会比较多元。


过去的国营电影制片厂的概念已经结束了,现在变成私营公司。电影彻底已经从笨重昂贵的胶片时代解放出来,在数码时代,给新人拍摄的自由度更大,整部电影用长镜头完成都是有可能的,这种变革很深刻。


各种综合的教育和环境,让大家的创作风格都具有多样性,这也是为什么第六代导演之后,没有人能会定义新导演。这是一件好事。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关键词 更多精彩文章

摔跤吧,爸爸 | 周健工 | 私人影院 | 直播监管 | 丧茶 | 知识付费色情幽灵 | 贾跃亭 | 仙剑 | 马东谈狼人杀 | 博纳 | 快手 | 大悦城 | 樊登读书会 | 网吧复活 | 朝鲜动漫代工 | AVG | 青岛影都 | 速8 陈可辛 | 娃娃机 | 微博短视频 | 电影巨头业绩对比 恐怖娱乐 | 奇葩说 | 腾讯影业 | 《白鹿原》停播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