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YouCore
个人核心力(思维力、学习力、人脉力)赋能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广角  ·  去年全国结婚登记610.6万对 下降约20.5% ·  23 小时前  
园长说广州楼市  ·  过年去巴厘岛一趟,踩了一堆坑…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YouCore

领导的一切痛苦,都源于对人性的无知

YouCore  · 公众号  ·  · 2024-04-30 09:49

正文



领导之难,其实并非难在繁杂的事务,而是 难在人心难测。

许多领导者之所以感到管理难、管理痛苦,往往不是因为他们缺乏专业技能或战略眼光,而是因为他们对人性的细微之处缺乏深入的洞察。

洞悉了以下五点人性,或许就能帮他们消除众多痛苦之源。



01

个体高自尊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死要面子活受罪”。

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也发现, 与提升自尊相比,人更愿意放弃享受美食、性爱、喝酒或拿到薪水。

可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自尊都是人们内心深处渴望维护的东西。

尤其是一些高自尊的个体,他们更为敏感和脆弱。

例如,有位高自尊的女生,分享过她初中考800米时的故事。


她的跑跳能力差,因此很怕800米长跑的考试。


考试中,当她跑到最后一圈,眼前发黑、耳中作响、腿下发软之时,一位同班的女生一下子从跑道边冲过来了,用胳膊挽着她,猛拖着她跑了半圈。


因为有了这位同学的帮助,她800米考的成绩还不错。


但她并没有去谢谢这位同学。


她说道: “我的心里,并不感谢她。

我的逻辑是:

她是个热心肠,这是她的性格,她帮我,是她自愿的,我接受就好了。

我学习好,又是班干部,人缘也不错,所以她才愿意帮我。”

这就是高自尊的人,在得到他人帮助后的真实心理反应。

一旦他们认为自尊受到威胁,就会启动相应的补偿反应,如贬低对方、否定对方的帮助、强调自己的价值。

因此,作为领导,你要清楚团队中不同成员的自尊水平,并采取不同的对策。

对于高自尊的下属,不必经常口头强调自己给予的帮助,因为这样的帮助往往不会被他们感激。

相反, 你应该多赞扬他们的能力,以此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更不能当众批评,也不能说教。

因为说教这个行为本身,就包含了居高临下的潜台词,对他们的自尊形成了威胁。

你要通过讲述故事来传达意图,因为故事能够绕过对方的心理防线,使对方更容易接受其中蕴含的道理。




02


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



根据社会互惠理论,人们在接受帮助后,通常会产生一定的内疚心理,并希望尽快回报这份人情。

而,当受助者发现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回报时,就可能会产生心理生存的威胁。

例如,两个人是朋友,其中一个人是有点地位的中产阶层,另一个人是社会底层。


中产阶层的这个人,经常对社会底层的这个朋友给予帮助。


今天救济他1000元,明天送他一个自己家换新后淘汰的旧冰箱


你觉得社会底层的这位朋友,会对中产阶层的这个人感恩戴德吗?

很大概率不会。

由于双方阶层的差距,他已经给对方形成了压迫性的心理优势, 他每一次“帮助”,就又一次地加剧了对方对这种不平等关系的感知。

对方为了解除心理生存的威胁,反而会采用“恩将仇报”的报复方式,启动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

像经济条件相对宽裕的家庭,在帮助一些经济条件相对困难的穷亲戚后,最后收获的往往不是更深的亲情,而是反目成仇,就是因为这种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在作祟。


所以, 作为领导,你在给团队成员提供帮助时,一定要营造出平等的氛围 ,而不能是居高临下的不平等关系。

比如,有的领导喜欢表现出自己很有身份地位或有钱,有的领导帮下属指导完某个工作后总要秀下自己的资历优势。


这些做法其实都会在下属心目中营造出不平等关系 。

只要不平等关系形成,你对下属的施恩就不是在积累信任,而是在加剧下属的心理生存危机。

一旦你出点什么事,不但得不到任何同情,你的下属可能还会以报复心理看你的热闹。


03

人性的依赖性


在人际交往中,“升米恩,斗米仇”的情况屡见不鲜。

就像孙俪资助贫困生的经历。

她从2002年3月起,资助了一名高一学生。

2004年这名学生高考名落孙山,在孙俪的资助下他继续复读,于2005年考取上海水产大学。

后来这名学生到上海来报到时,孙俪和妈妈亲自去火车站接他。

之后孙俪妈妈还陪他到学校去报到,给他交了学费,生活费按月寄给他,并说只要缺钱就给她们打电话。

这名学生入学后仗着有孙俪的资助,花钱就开始大手大脚了,于是孙俪2005年11月起就停止了对他的资助。

后面的剧情发展就是这名学生写了一篇6000字的公开信,控诉孙俪的小气。

为什么会这样呢?

社会心理学对此有深刻的解释:

“人类出于生存本能,对偶发性事件更加敏感,对持续发生的、不变的事件不太敏感。”

也就是说,当我们对某人施以小小的恩惠时,对方会敏感地意识到,并感激不尽。

然而,如果你持续给予过多的帮助,对方反而就习以为常,感知不到了。

而且过度的帮助会让对方产生依赖心理, 你一旦减少或停止帮助,反倒会引发对方的警惕和不满。


所以,作为领导,千万不能认为只要自己一味对下属好,千方百计地为下属争取利益,下属就会感激自己,对自己忠诚。

要把握好度,既 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又要避免让下属产生习以为常的依赖心理。

否则,你不是在培养感恩的下属,而是在培养 “白眼狼”。




04

不珍惜轻易得到的东西


人们往往对轻易得到的东西不以为意。

这在工作中同样适用。

如果领导者过于轻易地满足员工的需求或给予奖励,员工可能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失去珍惜和努力的动力。

因此,作为领导,我们表扬和奖励别人时,要避开下面两个误区:

1、 不能轻而易举

表扬和奖励不能轻而易举地给,一定是员工通过一定的努力和付出获得的,否则表扬和奖励就失去该有的作用了。

2、 不能泛滥

尽量不要将奖励做成普天同照奖,人人都有的奖励跟没奖励几乎就没啥区别了。

跟给每个人都发10000元相比,只给一人发6000元、其他人发2000元,拿到6000元的这个人感受到的激励感反而会更强,虽然他实际上还少拿了4000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