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神剧,Sir第三次安利了。
每出一季,安利一次。
前几天,它的第三季刚刚问世,Sir第一时间尝新,哎,又要再说一遍——
它带给我们最大的“失望”,就是从来不让我们失望。
来吧——
《9号秘事》第三季
Inside No.9 Season 3
这是一套对路人极其友好的神剧。
它没有庞大的世界观,也就没有教科书般罗嗦的讲解。它放弃深刻的思想性,也就放弃教科书般刻板的说教。
它最大的魅力是,
故事。
一个个让你欲罢不能的故事。
以第三季第三集为例,Sir敢打赌,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不到最后一刻,也猜不出结局。
为免剧透,只说前10分钟。
这是一个阴风阵阵的夜晚,窗外雷雨交加,一个年轻女人,爬进一栋装修低调但奢华的别墅。
字幕来源zimuzu,下同
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入室抢劫?
当然不是。
注意这个女人,她似乎对家里种种高档装饰品视而不见,径直走向的,是一块盖着黑布的黑板。
就在她打算掀开黑布那一刻——灯被打亮,一个穿着睡衣的男人拿着一把枪,对准了她。
男人的第一句是:你是谁?
男人是这家房子的主人——斯芬克斯教授。
气氛二度如箭在弦。
女人吓了一跳,但很快镇定下来,她完全没有抵抗,瘫坐在沙发,对教授说,你能不能给我递块毛巾,我身子都湿透了。
教授见她似乎并没恶意,也放下武器,甚至对女人说,其实这是一把空枪。
追问之下,得知女人的名字是妮娜,是一名面包店员工。她的男友是建筑学院学生,酷爱填字谜。
而教授恰好是剑桥的填字谜之王,他每周都会给学生布置字谜作业。
这次深夜私闯,就是想提前获知答案,好在男朋友面前威一把。
哦,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追爱游戏?
当然不是。
作为字谜届的扛把子,教授不能轻易把谜底透露给其他人。
但,他可以教解谜的方法。
教授很快就原谅了她,并兴致勃勃地和妮娜一起拆解下周字谜。
一个隐秘线索,总是包含两个解谜提示
一题,一题,当其中一个谜底,“窒息”被解出来时。
画风突转,教授突然间呼吸不了,显然,他被“窒息”了。
谁造成的?
毫无疑问,妮娜。
所以,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室内谋杀?
请看看进度条,此时该剧开始,不过十来分钟。
事情,远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结局究竟是怎样,Sir就不剧透了。
只能说,豆瓣的
@维西好少年,
说出我们华语观众的心声。
山路十八弯反转到你喊娘
非华语观众,同样脑筋被拧成麻花。
反正主演兼编剧之一史蒂夫·佩姆伯顿也说了——
这是《九号秘事》有史以来最复杂的一个故事
。
坦白讲,《九号秘事》第三季开播前,Sir不敢有太多期待。
毕竟一开始惊为天人的英剧《黑镜》,到了第三季也开始诲人不倦的教化,急不可耐地将黑白分明的世界观双手呈上。
豆瓣评分,从第一季、第二季的
9.3
、
9.1
下降到
8.7
。
三年磨一剑的《神探夏洛克》同样走下神坛,精巧严密的案情让位于狗血拖沓的情感,评分从
9.5
落到
8.2
。
唯有《九号秘事》,依旧坚挺。
豆瓣评分:第一季
8.8
;第二季
8.8
;第三季目前近
3000人
打分,
9.2
。
英剧标杆,绝非虚名。
这得感谢主演兼编剧,里斯·谢尔史密斯和史蒂夫·佩姆伯顿超一流的脑袋。
左为里斯·谢尔史密斯,右为史蒂夫·佩姆伯顿
因为背后金主BBC作为公共服务性质的电视网,两位编剧没有过多商业的压力,这让他们可以拥有比一般英剧更高的自由度,制作出心目中
“商业味道偏淡,更具有艺术实验性”
的节目。
对《九号秘事》,他们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experimental
(实验性的)
。
不拘泥于任何形式,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比如说,
全程哑剧
。
效仿早期无声电影,主角没有一句台词,纯靠肢体语言呈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入室抢劫。
再比如
,戏弄观众。
一位如花少女被诓骗到一座阴森城堡做保姆,结果被两位神经兮兮的姐弟绑架。
闻讯赶来的朋友,竟然还是帮凶。
之前被囚禁十几年的怪物哥哥,也挣扎爬起,一副要吃了女孩的样子。
就在你已经吓尿的时候,听到一句台词:
恶作剧
(Mischief)
!
这是综艺节目常见的招数,但这一次,被耍的是观众。
在Sir看来,《九号秘事》能长盛不衰的原因,是因为它始终抓住了影视作品的根本——
故事。
好莱坞著名编剧麦基说过:“我们对故事的嗜好反映了人类对捕捉人生模式的深层需求。”
这话说得直白点就是,我们对故事的渴望,来源对现实的不满足。
普通人的人生,再精彩,生活主线总大致雷同:上学,恋爱,工作,买房,结婚,生娃……
但通过听故事,却能最大程度满足我们对生命的想象。
在麦基看来,
这不是纯粹的娱乐,也不止于对人生的探索,更是对人生庸常的逃避。
而《九号秘事》,几乎每一个故事,都能刷新你的经验。
它好就好在,每一次都能做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好就好在,没有一丝多余的赘肉。
以Sir刚刚举例的第三季第三集为例。
不难发现,整个故事其实被嵌进字谜当中,唯有字谜全部破解,结局才会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