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90
字
7
图,阅读大约需要
15
分钟
文章首发于猫哥的视界(maogeshijue),作者:花猫哥哥。已获得授权。
香港问题分析文章很多,但是大多流于表象,比如外籍法官导致司法系统失控,比如教育问题,比如舆论导向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存在,但是,
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仅仅是因为英国佬埋雷,美国佬捣乱?
问题远不是这么简单。
本篇立足于更高的视角,系统性的分析香港问题的根源。
对,这次要带着你们,把香港问题的根给刨出来。
1
精英阶层的诡异表现
香港动乱不止,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街头非法活动的曱甴身上,其实,
躲在这群曱甴背后的香港精英阶层的表现才更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何为香港精英阶层?包括公务员、教师、医生、司法系统以及法律界人士、媒介、商界与本地资本。
这票香港的精英阶层在香港的动乱中是啥表现?
公务员群体保持暧昧的沉默;
教师在鼓动学生上街;
医生在虐待受伤的警员;
媒介公开偏袒暴徒;
商界与本地资本不是纵容暴徒就是公然表示支持——比如李嘉诚旗下的超市就公开为暴徒提供暴乱物资。
这票香港精英阶层的表现非常不合常理。
为什么?
在任何社会,精英阶层都是社会秩序最坚定的维护者,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定海神针——原因很简单,精英阶层在任何社会阶层划分中都处于食物链的上端。
只要社会稳定,精英阶层就能在整个经济蛋糕分配中切走最大的一块。倘若社会发生动乱,经济蛋糕的分配模式以及精英阶层较高的社会地位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所以,在社会学研究中有一个公认的结论——
纺锤体的社会结构(高端人群与底层人群较少,中产阶层人群较大)是最良性最稳定的社会结构。
但是,到了香港却发生了诡异的变化——精英与中产阶层其实在支持与纵容暴徒作乱!
正是这个原因,香港动乱半年多,乱港的泛民派在区议员选举中反而获得压倒性胜利!
美国只是外因,光有外因没有内因配合是绝不可能在香港掀起如此大的风暴的。
苍蝇也不钉无缝的蛋!同样,任何一只老母鸡也不可能将一块鹅卵石孵化出鸡仔,美国佬要坏人家事,也是要找合适地方下蛆的。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香港精英阶层为啥会有如此诡异的表现。
2
香港为啥崛起?
要分析香港精英阶层这个“内因”出了什么问题,首先我们就要分析香港崛起的历史原因。
香港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小渔村,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人强行“租借”了香港。然后就面临着如何发展香港的问题——
换句话讲,
就是如何将香港这个殖民地价值最大化的问题。
香港没啥资源,更没啥产业,赌博业也被澳门抢了先机,英国佬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将香港打造成一个0关税的自由港。
这真是一个“天才的创意”。
在一百多年前,全球经济还没有“自贸区”的概念,更没有配套“自贸区”的管理制度。
所以,当时没有任何一个主权国家会允许自己身边出现一个0关税“自由港”,因为这玩意一旦出现,最大的作用就是挖主权国家关税的墙角。
也就是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特征,才会有香港这个奇葩的存在。
香港成为自由港之后,迅速就成为面向大陆最大的走私基地,
这个走私基地的定位就成为香港这个城市延续的基因。
49年驰骋大陆,但是却留下了香港没有解放。为什么?
因为大陆面临着西方国家集体的贸易封锁与技术封锁,大陆保留香港这个特殊的“管道”就是为了进口我们工业化建设急需的设备与技术。
香港就这样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成为大陆与西方世界交易的窗口。
特定的历史机遇造就了香港成为一个“灰色地带”。这个灰色地带是大陆与西方世界角力的特殊产物。
对于大陆而言,国外的科学家与重要人物需要通过这条路回国,一些西方对华禁运的设备与物资需要这个通道进入;改革开放之后,香港也成为海外资金主要进出大陆的通道,这对于大陆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作为交换,大陆也容忍了香港这个“自由港”对大陆关税壁垒的侵蚀。
1992年,美国出台《香港关系法》,给予香港独立关税区待遇,这个法令强化了香港这个“特殊通道”的作用,让香港成为大陆与发达国家转口贸易的主要通道。
回顾香港的历史,大家就能明白一个道理,
香港的繁荣与崛起从来不是靠香港人自身奋斗出来的,而是特定历史时期中西方角力的结果。
这个结果让香港成为大陆对外贸易的“马六甲海峡”,香港人躺着收“过路费”收得手软。
香港精英阶层作为香港繁荣与崛起最大的受益群体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维护与强化这个“特殊通道”的地位就是维护香港精英阶层最根本的利益。
3
特殊通道
怎么维护与强化这个“特殊通道”?
香港背靠大陆,面向西方,要维护自身长期成为中西方的“特殊通道”就要取得大陆与西方的首肯。
在历史上,大陆经济长期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香港精英阶层对大陆总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
大陆有求于香港,所以,大陆认同香港成为“特殊通道”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要西方国家认同。
怎么让西方国家认同?
首先就是要拼命维护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但是仅此是不够的,因为大陆周边搞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很多,华人族裔的血统本来就不被白人精英信任(参考美国交通部部长赵小兰的遭遇)。
所以,香港精英阶层毫不犹豫向西方国家交纳了“投名状”。
这个投名状包括自发在教育系统“去中国化”,在出版与舆论场一边倒的妖魔化大陆,最后甚至主动将司法权让给外籍法官——外籍法官是由香港律政司挑选推荐,以司法系统的集体意志逼迫行政长官任命。
香港高等法院法官国籍
大家看看这份名单,没有一个是纯粹的香港本地人!这是偶然吗?当然不是,这是香港精英阶层向整个西方世界纳上的最有分量的“投名状”!
香港精英阶层为了让香港永远成为西方国家资金与货物进入大陆的主要通道——做得不能再彻底了——意识形态去中国化,司法权完整的献出去!
说白一点,香港精英阶层就是一个黄皮白心的“买办”阶层。为了自己的利益那是啥都可以出卖的。
4
香港精英阶层的心思
香港回归之后,大陆对香港好不好?
那是真正掏心窝子好啊。
深圳机场不扩建,国际航班通过香港转运;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主动放缓进程;
大亚湾核电站的电力优先供应香港;
新鲜蔬菜、肉类保证香港供应;
为香港开通自由行,2018年大陆出境旅游人次为1.3亿人次,香港竟然占一半达到6500万人次,一个700万人口的城市送去6500万人次的游客大家知道意味着什么吗?(我们后面来讲)
投资几千亿的港珠澳大桥香港要求不接通深圳,大陆也答应了;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一分钱不上交国家,连驻港部队费用都是中央财政买单。
这些惠港政策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这些利益之大是一般大陆城市望尘莫及的。
随便列举一组数据。
2018年香港进出口1.2万亿美元,在全球所有的经济体(国家与地区)中排名第八,其中出口5692亿美元,进口6275亿美元。一个700万人口的城市,进出口1.2万亿美元,这个“过路费”油水是非常丰厚的。
比较一下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上海。上海去年进出口贸易额是5000亿美元,仅仅相当于香港的四分之一,但是上海有2000万人口,香港只有700万,上海每年向中央财政上交5000多亿元,香港一分钱不交。
另外,2018年香港贸易逆差是582亿美元,大家想一想,仅仅一个香港能消化这582亿美元的货物吗?
当然不能!
这582亿美元的逆差除了本地少量消化掉,其余的不是被6500万人次的大陆游客消费掉,就是走私进入了大陆。
合法的非法的贸易香港都赚得手软。
但是香港精英阶层并不领情!
为什么?
站在香港精英阶层立场——注意,是站在香港精英阶层立场,大陆给得再多,也只是锦上添花,香港的根本还是这个“特殊通道地位”!
这个“特殊通道地位”是需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认同的!
说白一点,站在香港精英阶层立场就是这样的想法:我想要的,大陆给不了,只有西方(美国)才给得了!
举起美国国旗的香港示威者
请注意香港精英阶层的这个心态描述:
我想要的,大陆给不了,只有西方(美国)才给得了!
这个才是所有香港问题的根源所在!
所有香港现状问题的根源,统统是这个心态的表象。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香港这票精英阶层会有这样的心态?
这个问题深挖下去,就涉及美国的金融霸权问题。
给大家梳理一下这个金融霸权。
5
金融安全
现在我们从香港这个城市跳出来,梳理一个至关重要的金融问题——
为什么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
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原理。
这个原理是这样描述的:
一个国家不能同时维持固定汇率,独立的货币政策,和资本自由兑换。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宏观经济范畴有三个至关重要的领域:货币稳定的汇率、独立的货币政策、货币的自由兑换。
这三个领域你只能拥有两个,必须得放弃一个。
同时拥有三个是不可能的
——虽然这三个都是所有主权国家非常渴望同时拥有的。
比如西方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日本、英国、欧盟,就是选择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货币的自由兑换,放弃对货币汇率的控制权。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意味着资本可以自由流动,货币可以全球化,在国际结算中占据一定的份额。
现在国际上主流结算货币就是美元、欧元、英镑与日元。
而中国呢?
选择的是独立的货币政策、稳定的汇率,而放弃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为什么会这样选择?
因为这是为了确保金融安全!
货币自由兑换好处很多,但是有一利必有一弊,带来的弊端就是金融风险性很大。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有一个波动周期,如果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就是给国际资本提供狙击你的机会。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索罗斯为首的金融资本,先是狙击泰国,让泰国元气大伤,再狙击香港——
如果不是大陆出手相助,香港也会被废掉。
按理说英美是铁杆盟友,但是92年英国经济出现问题,索罗斯一票投机资本照样狙击英镑,让英国金融系统受到重创。
以上血淋淋的事实,让中国对人民币自由兑换非常谨慎,正是我们金融系统相对封闭稳定,所以,改开之后我们经济发展一帆风顺,几乎就没遇到大的挫折。
2001年,朱总理在北京会见索罗斯,问索罗斯金融和股市怎样监管,索罗斯回答道,中国逃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主要是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对外封闭,如果对外开放,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因此,应先加强后开放。
按:索罗斯这票投机资本只在一个国家栽了跟头,这个国家就是俄罗斯,之所以栽跟头就是关键时刻俄罗斯直接耍赖掀桌子,动用行政手段,直接没收了索罗斯这票投资客的资本。
但是这样干副作用很大,首先是国际资本将俄罗斯拉入黑名单,没有外资,俄罗斯发展制造业搞基础设施建设统统没戏,俄罗斯就变成一个单纯依赖资源的国家,其次,俄罗斯因此与西方国家长期交恶,国际环境非常糟糕。
还是那句话,有一利必有一弊,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虽然保证了金融安全,但是对于吸引外资就有问题了。
假如一个美国的资本家,准备投10亿美元到中国内地建厂,但在中国建厂之前,先得把美元换成人民币,10亿美元折合70亿人民币,70亿投下去之后,三年之后变成了100亿。
美国资本家想把这笔钱拿到美国,按照目前中国的管理制度,就得提交申请,才能把钱换成美元拿回去,这就叫
资本管制
。
这样管制起来,对资本而言,风险提升了不是一点半点,万一你说我违法了,把我资金冻结了怎么办?或者干脆直接扣了当做罚款呢?
虽然可以申请国际仲裁,但不是耽误我资本流动嘛。对于资本而言,时间就是金钱不是空话,而且这时间可以用秒来计算的。
如果人民币和其他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任何美国资本家,动动鼠标,在中国的钱就可以从人民币换成美元转回美国,这些风险就可以规避掉。
10亿美元还只是一笔小数目,对于众多跨国企业而言,需要通过金融中心流动的资金,总量都是万亿美元级的。
所以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让很多资金不敢进入中国,只敢绕道走,更不敢把结算地放在中国大陆的城市。
现在上海洋山港已经是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口,可很多跨国企业物流从上海走,结算还是放在香港,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你看看,绕了一大圈,又绕到了香港。
为什么跨国资本与中国做生意要把结算地放到香港?
因为香港货币可以自由兑换!
6
中国的金融两翼
现在我可以给大家描述一下中国金融系统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
这是一套组合牌。
这个组合牌就是通过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的组合,来突破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的困境。
中国大陆:保留独立货币政策+稳定的汇率,放弃人民币自由兑换;
中国香港:保留稳定的汇率+货币的自由兑换,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
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的组合,就实现了任何国家绝无可能的“不可能三角我都要”的目标。
这一套组合拳威力巨大,让中国长期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2018年美国号称全球GDP第一的国家,吸引外资只有2200亿美元,而中国地区吸引外资却高达2500亿美元(中国大陆1400亿美元,中国香港1100亿美元)。
但是这套组合牌带来的另一个影响就是——中国香港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中国对外开放不可替代的城市。
2018年还算好,外资大概有40%是通过香港这个通道进入大陆,在过去大部分时间里,外资通过香港这个通道进入中国大陆占比长期高达70%。
而香港之所以能成为这个特殊的通道,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美国的一部法律——《香港关系法》基础上的。
这部法律赋予香港有别于大陆其他城市完全不同的待遇:独立关税区地位(利于转口贸易),与美元可以自由兑换(港币就是以美元为锚发行的货币),直接双边贸易,鼓励美资赴港投资(目前美资企业在港超过1000家)。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香港精英阶层的这个心态描述:
我想要的,大陆给不了,只有西方(美国)才给得了!
现在明白了吗?只要美国废掉这个《香港关系法》——光是废掉港币与美元的自由兑换,香港也受不了啊!
如果再取消给香港的独立关税区地位,不仅香港这个特殊管道基本就废掉了,而且大陆两翼齐飞的金融开放组合牌(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就被打残了一翼。
当然,美国也不大可能轻易对香港下杀手,因为美资在香港也有重大的利益,2017年,香港与美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高达5400亿港币,不仅如此,直接废掉香港这个通道也影响美资进出大陆的便利性,这固然会重创中国,对美国也是杀敌1000自损800的买卖。
7
买办的投名状
但是对于香港精英阶层而言,看到的却是这样的局面:
大陆对香港依赖很大:
对外开放需要香港补上金融系统货币不能自由兑换的短板;
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需要香港;
转口贸易需要香港;
大陆企业对外融资需要香港——目前大陆企业在港交所上市大约有1100多家,市值超过20万亿港币。当然这个市值不代表直接融资金额,就算直接融资金额只有6万亿港币,这个融资规模如果压到A股市场后果如何我想任何一个股民都能明白。
美国佬却可以废掉香港这个城市的特殊管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