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夏能源网
碳中和第一财经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掌中淄博  ·  就在明天!张店发布最新提醒 ·  昨天  
掌中淄博  ·  就在明天!张店发布最新提醒 ·  昨天  
Python见习室  ·  “李飞飞团队50 美元炼出 ... ·  昨天  
涵江时讯  ·  “如何用DeepSeek赚到100万” ? ... ·  昨天  
涵江时讯  ·  “如何用DeepSeek赚到100万” ? ... ·  昨天  
天天基金网  ·  飙涨40%!资金激烈博弈 ·  2 天前  
天天基金网  ·  飙涨40%!资金激烈博弈 ·  2 天前  
湖北工信  ·  小米落子武汉,最新消息! ·  3 天前  
湖北工信  ·  小米落子武汉,最新消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夏能源网

超预期寒冬下,硅料龙头的焦虑与日俱增……

华夏能源网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4-12-23 21:47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光伏行业中的硅料企业面临的困境。自今年5月硅料价格跌破现金成本以来,龙头企业陷入大面积亏损。虽然龙头企业采取各种方式应对,但行业仍面临压力。文章分析了原因,主要是供需失衡,产能远超市场需求。目前行业正在采取限产限价措施尝试自救,一些企业调整开工率和产能以缓解压力。未来可能出现拐点的时间和因素还不确定,需要观察市场需求和下游产业的景气程度。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行业概况

光伏行业中的硅料企业面临亏损压力,龙头企业陷入大面积亏损。

关键观点2: 亏损原因

供需失衡是主要原因,产能远超市场需求。

关键观点3: 企业应对措施

龙头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应对压力,包括融资、减产、检修等。

关键观点4: 行业自救措施

行业正在采取限产限价措施尝试自救,包括制定新标准、签署自律公约等。

关键观点5: 未来展望

未来可能出现拐点的时间和因素还不确定,需要观察市场需求和下游产业的景气程度。


正文


作者 | 田思

编辑 | 杨亦

前两年在硅料上行周期中躺着数钱的硅料龙头们,如今也 不好过。

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统计发现,自今年5月硅料价格跌破现金成本以来,二三季度硅料龙头们陷入大面积亏损 ,协鑫科技(HK:03800)、大全能源(SH:688303)、新特能源(HK:01799)、 通威股份(SH:600438)四大 硅料 龙头合计亏损超过92亿元。

虽然从资产负债率来看,上游硅料企业明显好于下游厂商(大都在60%以下),但停产检修、降薪裁员一样在上演。即便是自诩为“优质产能”的硅料龙头们,在极度内卷中也感觉到压力山大。
之前两年光伏行业军备竞赛式扩张埋下的“祸根”,如今酿成了所有企业对未来深深的担忧与恐惧。

如果亏损成为常态,即使是龙头企业也扛不了多久,更何况硅料是光伏产业链的“牛鼻子”,其过剩问题直接影响整个产业链的供需走向。如今从政府主管部门到行业协会,对硅料环节的产能调整已开启,那么还要多久硅料企业才有望走出谷底?拐点何时能出现?

亏损、裁员......硅料大厂很焦虑

在十几天前,新特能源与其母公司达成交易,以15.08亿元受让一优质火电资产准东能源股权,被解读为借此实现业绩修复。
更早的7、8月份,合盛硅业(SH:603260)传出裁员5%-10%的消息。硅料龙头“某大”还将今年入职的新员工的劳动合同给解除了。

大全的业绩下滑压力,外化呈现在了管理层和核心技术团队的变动上——自2023年至今,公司已有8名高管或核心技术人员离职,而在今年10月份更是一个月内三名高管辞职……
这些硅料龙头企业的“众生相”,是行业现状的真实写照。在行业整体寒冬下, 硅料龙头的压力其实不难理解。
自今年5月硅料价格跌破现金成本后,硅料开始集体亏损。据今年二、三季财报数据计算, 协鑫、新特、大全两个季度分别亏损了28.38亿元、17.64亿元,14.29亿元。 而通威也在上半年由盈转亏,净利润-9.39亿元,而去年同期还是盈利164.24亿元的水平。
除此之外,龙头企业还面临因降价带来的库存减值损失。因为存货跌价损失,大全前三季度计提资产减值合计13.67亿元,通威也同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合计32.87亿元。

业绩亏损和存货跌价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现金流。 今年前三季度,通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29.8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163亿元缩水了4/5;新特能源今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仅7.75亿元,几乎相当于去年同期95.74亿元的一个零头。好在通威有饲料等其他业务的利润补充、新特有自备电厂的低电价优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硅料亏损对现金流的冲击。

另两家龙头的财务数据也寒意深重。大全今年前三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合计-44亿元,而2023年同期则是51亿元;协鑫经营现金流净额也由2023年上半年的30.23,骤降至今年上半年的-41.63亿元。

重重压力下,各家用不同的方式来做出应对:

本月19日, 协鑫科技 刚刚完成了15.6亿股配售,每股配售价仅为1港元;接下来公司还计划发行5亿美元的可转债,进一步补充现金流——这两笔融资将为公司获得超过7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通威股份在接受投资机构调研时称:公司正研究减产方案,将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生产安排,按照最经济的生产组态进行排产。
亟需A股上市的新特,下半年将开工率降至25%-30%。11月5日,公司公告:准东、内蒙多晶硅生产基地全面检修,同步开展提质降本的改造。

年关已至,在4季度大概率还是亏损的预期下,硅料企业的艰难日子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检修、去负荷,但库存仍居高不下

头部企业“焦虑症”是与行情挂钩的。2024年,硅料行情不是一般的差,寒冬持续时间比普遍预期要长很多。

年初行业专家的预测,2024年多晶硅行情可能在二三季度走出底部,依据是四大龙头占到八成市占率背景下,会稳价维持一定利润。预计全年硅料价格将基本维持在6-7万元/吨。

但如今来看,情况比预期要严峻得多。

根据CPIA统计数据,2024年1-10月,多晶硅价格下滑超过了35%。其中,自5月中旬硅料集体跌破4万元以来,除n型硅料近期均价在4.07万元外,其他种类硅料一直挣扎在3万元区间。
而4万元是硅料企业的成本线——2024上半年,新特硅料生产成本是48元/KG,大全现金成本为40.31元/ KG ,协鑫颗粒硅的现金成本则为37.84元/ KG 通威的数据最优,据券商数据,到2024年8月其硅料全成本已降至40元/kg,现金成本已降至35元/kg。

5月以来,硅料企业的产线大范围检修降负荷,十几家企业进入检修,行业产能利用率从6月的80%降至11月的50%-60%;多晶硅月产量也由4月份的19万吨下滑至下半年的13万吨左右。

然而,硅料库存却不降反升。据安泰科公布的数据, 6月底硅料库存为25万吨,而到11月底,多晶硅库存累计已高达40万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解读是,多晶硅产能(相对下游产能)调整速度较慢,至12月才有可预见的大幅下降。因此,硅料环节始终呈现逐月累库的状态。

硅料行业困境,归根结底还是产能超出市场需求太多了!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最新预测,预计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为230GW-260GW。 按照1GW光伏组件需要0.25-0.3万吨硅料测算,57.5-78万吨硅料年产能就能满足市场需求。
根据国际半导体行业协会(SEMI)中国光伏标委会联合秘书长吕锦标的预计,目前行业硅料产能达到265万吨,还有80多万吨已经建成延迟投产。对比供需数据 可以明显看到,硅料端产能远远超出了市场需求。

实际上,仅计算四大龙头的合计产能,都已经超过了市场需求。截至2024年6月底,通威、协鑫、大全、新特的年产能分别为65万吨、42万吨、30.5万吨、30万吨,合计167.5万吨。

对此吕锦标表示,“这些产能都是5万吨级多晶硅项目,技术水平、能耗物耗、产品品质、单位产能投资强度以及能源优惠价格等方面,均属于同等竞争力的产能。”

那么,为什么多数企业调整了开工率,供给端的产能依然很难“出清”?

吕锦标认为,开工率差异的因素主要是现金流。“负荷高的企业,是有更多的现金流支持其持续亏损,而减负荷、停产、以及建成后延迟投产项目的企业,则是不愿意亏本生产,或者现金流有限不允许持续高负荷失血。”

“市场上的低价竞争可能让高负荷的企业现金断流,但无法逼迫5万吨级的产能出清。”吕锦标说。

行业艰难自救,拐点何时出现?

面对优质产能难以出清的尴尬,在各方推动下,硅料行业的自救已开始。

在制造端,相关部门已经调整出台了新标准。11月6日,工信部公告了新修订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对新建和改扩建多晶硅制造项目要求还原电耗小于40Kwh/Kg、综合电耗小于53Kwh/Kg。这一高标准将推动不符合标准的老产能尽快退出。

之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又对现有产能推行“限价、限产”方案。先是对组件每月划定成本红线的“指导价”;12月5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又牵头33 家企业法人代表在行业自律公约上签字实行“配额制”限产,还要求企业交了保证金,限产方案将于明年1月开始执行。

根据公开信息,上述33家企业中有7家是硅料企业,分别为通威股份、红狮控股(亚洲硅业)、青海丽豪、协鑫集团、大全能源、新特能源、新疆晶诺,基本覆盖了市场上绝大部分硅料产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