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唐山大地震有前兆,汶川地震的时候有前兆吗?
答:首先必须大声疾呼,仅凭目前的技术,地震是无法做出短期预报的。
网上传说海城地震是唯一做出短期预报的地震,这是误解,就像网上传说清朝有个人活到
200
多岁一样。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因为资料有限,荒诞的传说非常多,海城地震就是一例。
海城地震是
1975
年
2
月
4
日下午
7
点多发生的,震级
7.3
,震中烈度
9
。根据后来整理的资料,海城地区从
1
月份开始小震频率逐渐加大,地震局打的报告认为一年以内会有
5-6
级地震,这属于中期预报,不在讨论范围内。
2
月
3
日晚上小震活动突然增加,到
4
日早上为止发生了
200
多次小震,最大的
4.7
级,这种频度的地震别说地震局,就连老百姓都警觉了。当时官方并没有明确发出将要地震的警报,只是预测一周内可能会有大的地震,没想到
4
日晚上大地震就来了。因为当天老百姓已有警觉,再加上地震发生于下午
7
点,所以才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这不是地震预报的功劳。
也就是说,海城地震是非常罕见的小震频发然后大震立刻到来的案例。相比之下,唐山地震之前并没有发生像海城这样的前兆,地震局无法做出短期预报。后来钱刚写的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指责地震局渎职是没有根据的,中国纪录片工作者王利波拍了一部《掩埋》,全片都在纠结于唐山大地震没有预报这件事,同样是毫无根据的。后来这部纪录片还获了奖,说明中国纪录片界的评判标准相当民科。
关于地震预报,大家可以看看
BBC
拍的“地平线系列”中的一集《我们为什么不能预报地震》(
Why Can't We Predict Earthquakes?
)。这部片子前半部分用各种案例说明了地震预报从科学上讲为什么这么难,后半部分则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告诉大家为什么不必纠结于地震预报,而是应该从加强建筑物抗震强度着手,同时做好地质勘查,尽量避免在断裂带上建房子。事实上,日本和加州就是这么做的。如果你坚持要在断裂带上建房子,请愿赌服输。
反观中国,由于中国的科研决策部门充斥着大批民科,以及钱刚和王利波们的煽动,使得中国地震局直到现在都还把大量经费用于地震预报,而不是集中全部力量勘察国土,绘制出详细的断裂带地图。中国人的生命,就这样毁在了中国盛产的文艺青年们的手里。汶川地震的损失,有这几个人一份。
++++++++++++++++++
问:电动交通工具是不是把燃气排放转嫁到发电厂,而并没有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答:太多人有这个疑问了!前两天还看到一个诋毁电动车的帖子,满篇胡说八道,我必须花点时间澄清一下。
没错,现阶段电动车的节能减排综合效果并不好,因为大多数国家的电力都是火电,从二氧化碳的角度来看没有减多少(有些地方甚至还增加了),顶多是把空气污染从大城市转移到了拥有发电厂的小城市或者郊区农村。不过,即使是这个好处也是实实在在的,因为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毕竟更多一些。别跟我说什么不公平,大城市人口多密度大,这就是最大的公平。
虽然远未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我仍然强烈支持发展电动车,原因在于要想让汽车从烧油改为耗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可能等到发电厂全都转型成太阳能或者风能之后再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