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荩草游侠
公众号:荩草游侠 吹皱一江春水,时光从此老去。 不知少时模样,杏花开无消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调研纪要  ·  机器人破圈 ·  20 小时前  
调研纪要  ·  机器人破圈 ·  20 小时前  
ChatAI42技术与产品  ·  估计KL散度的艺术:平衡偏差与方差的实用指南 ·  昨天  
山西省人民政府  ·  山西商务事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开始申报 ·  昨天  
老乡俱乐部乡宁站  ·  选址公布!全球500强企业再与山西签约... ·  2 天前  
JC万事通  ·  晋城降雪!最新消息!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荩草游侠

植入一粒种子: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荩草游侠  · 简书  ·  · 2018-02-20 08:10

正文

图片发自简书App



前几天有一首歌火了,准确的说是一首诗。

出于好奇,特意搜出来听,竟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的《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在这个唐诗宋词都读不完、唱不完的时代,袁枚的诗还能被传唱出来,如果他泉下有知应该很感到欣慰了吧!

这首小诗穿越三百年,在贵州乡村支教老师梁俊和他的学生口中焕发了青春。

我读过这首诗,二十个字,平淡之中蕴藏着力量,借苔藓的精神赞美那些身处逆境却勇于拼搏的人。

细想一下,我们读过的励志诗并不少,被改编成歌曲的诗也有很多,为什么这首小诗能够感动忆万观众呢?

有一个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人跳了出来,他就是自媒体写作的高峰——六神磊磊。

四年前他放弃记者身份,专心搞自媒体写作,以解读金庸吸粉百万,此后又解读唐诗。

他的作品《六神磊磊读唐诗》,故事生动,人物鲜活,我读完后仿佛亲临了一次大唐的盛宴。

宴席上,“初唐四杰”、“李杜”、“七绝圣手”、等都来了,我和他们举杯谈诗,互加微信,愉快地刷朋友圈。

言归正传,六神磊磊把唐诗比喻成一个被围起来的花园:

我就是一个翻墙的人,帮你翻过唐诗的那道墙,去折出几支带露的花来,拿给你看,喜欢的话,你就可以自己去找正门参观。

千百年来,在做这件事的人多不胜数,六神不是最后一个,也不是最好的一个,但我认为他是最成功的一个。

我觉得梁俊老师与六神殊途同归,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把诗歌的美告诉周围的人。

如果六神带给人们的是花,那么梁老师带给孩子更像是一粒粒种子,他用现代的方式将诗歌的种子植入孩子的心中。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山区的孩子没有因为环境自卑,没有因为苦难放弃,在深山里像牡丹一样绽放,活出自己的精彩。

我想正是他带给孩子们这份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打动了观众。

如果换一个环境会怎样?比如大城市的某一座学校。

老师用独特的方式教学生读诗,也可以刷爆朋友圈,学生家长的评价也许是:

这个老师很牛,懂得创新,我家孩子跟着他,一定会爱上古诗。

诸如此类的话,那么《苔》只能是一首励志诗,却不能直达心灵。

每年春节回家,我总是问大侄女,之前教你的唐诗还会记得吗?

她用清澈的眼神望着我,不假思索地朗诵起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