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报名
2024上半年,CNS领域迎来了里程碑事件。
FDA批准了礼来的donanemab,该药物可与AD患者大脑中沉积中的β淀粉样蛋白结合,从而促进患者大脑中淀粉样斑块的清除,可用于治疗早期症状性阿尔茨海默病(AD),包括AD所致的轻度认知障碍以及轻度AD。这也意味着AD领域终于打破了无药可用的现状,为更多的患者带来新型治疗选择。
随着针对AD的FIC药物已获批,围绕着该领域的研发热度再度暴涨。有行业媒体紧接着统计了
2024
下半年最受瞩目的5种CNS疗法的临床数据报告,其中Athira
Pharma的Fosgonimeton赫然排在第一名。
同样作为单药治疗AD的药物之一,与礼来的donanemab作用机制不同,
Fosgonimeton旨在调节HGF/MET系统,激活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保护和抗炎通路
。在该机制上属于针对AD的FIC药物。
但近期Athira所公布的fosgonimaton的临床2/3期LIFT-AD研究的顶线结果却将这款药物宣判了死刑。
fosgonimaton被推举成为2024下半年最值得期待的CNS疗法之一是有迹可循的。
早在2022年,Athira层公布了一项fosgonimaton联合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轻度至中度AD患者的研究数据,虽结果显示联用疗法并未达到主要终点,但在亚组分析中发现,
fosgonimaton可通过调节HGF/MET系统,改善AD患者的认知能力和功能。
这一发现也为Athira打开了新思路,转向研究fosgonimeton单药治疗AD。
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Athira在今年3月举行的AD/PD2024国际会议上展示了fosgonimaton治疗帕金森病痴呆和路易体痴呆II期SHAPE试验的数据,显示了“令人鼓舞的安全性和促进认知的作用”,
支持神经营养HGF系统的正调节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治疗方法
。这些结果也进一步加强了投资者对fosgonimaton治疗AD
II/III期LIFT-AD试验中的信心。
如果达到主要终点,那就意味着fosgonimaton不仅成为能够改善AD疾病进程的另一新型机制药物,同时还有望与抗淀粉样蛋白或抗tau疗法联合使用,进一步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但随着9月份关键数据的读出,却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fosgonimaton
在主要终点全球统计测试(GST)和关键次要终点认知测量功能(ADAS-Cog11、ADCS-ADL23)方面均未表现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图源:公司官网
同之前fosgonimaton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联用相同,虽在主要及次要终点中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但在神经退行性变、炎症和蛋白病理学的血浆生物标志物数据显示,fosgonimaton与安慰剂相比具有一致的方向性改善,其中fosgonimaton治疗可使血浆中的pTau217水平降低0.12
pg/mL(p<0.01)。
即便Athira首席医疗官说到,通过整体数据仍相信fosgonimaton具有改善疾病进展的潜力,
但这款FIC核心管线的失败仍让公司在当天股价暴跌72%
。
同时瑞穗分析师也预测,考虑到推进AD候选药物所需的成本和资源,
fosgonimaton最终将会面临停产的高风险。
一语成谶,本周二Athira宣布了一项重组计划,将
裁员70%
,这一举措将减少大约1340万美元的年度开支,并有助于将其现金跑道延长至2026年第一季度。同时将
调整公司管线的优先级
,集中精力开发针对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疾病的ATH-1105。
在Athira的身上,似乎能看到许许多多败在CNS疾病药物研发上的药企的影子。
同样在今年3月份,一家德国老牌biotech
Vivoryon
Therapeutics也因一款针对AD疗法的核心管线PQ912失败,
当日股价跌去90%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管线是2021年Vivoryon与先声药业以5.65亿美元的交易达成。
在最终数据读出前,公众也对这款管线充满期待,其采用的是谷氨酰胺酰环化酶抑制剂(QCIs)的特殊机制,能够在人谷氨酰胺环化酶(hQC)的催化作用下,促进N3pG
Aβ形成,而N3pG
Aβ又恰好是礼来的donanemab单抗靶向的位点,可以说这两款药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但比Athira的研究结果更严重的是,
PQ912不仅没有在主要及次要终点中达到统计学意义,甚至在改善认知功能上也未有显著效果
,仅剩的生物标志物检测结果并不能激起投资人的任何兴趣。毕竟在公司财务状况入不敷出的当下,即便有潜在的可能性,也没有更多的资金支撑公司做下一步的临床研究了。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当下,CNS领域的药物研发成功率却一直居下不上。不仅因为
CNS疾病是缓慢退行性疾病,大部分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
,从而限制了药物研发只能对疾病的症状进行治疗,实验设计极为困难。
同时
血脑屏障作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新药的主要障碍
,能够进入神经中枢的药物分子非常有限,加之进入大脑中的药物浓度也无法进行直接的测量,药物浓度与临床终点的联系过于复杂,这也给造成了CNS新药开发造成了困难。
针对以上CNS领域的开发难点,
bioSeedin柏思荟也将联合浙江大学(临平)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
,聚焦
“精神类与神经发作性疾病研究与药物开发”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与药物开发”
两大方向,于
10月15日(周二)
在杭州举办“
突破与创新:CNS研究与药物开发新前沿”
论坛(
点击查看最新议程链接:
CNS多元话题探讨:AD PD 精神类与神经发作 | CNS研究与药物开发新前沿诚邀共聚
)。
本次论坛,将汇聚CNS领域的顶尖学者、药企研发人员和临床医生,共同探讨最新研究进展、创新药物开发策略,以及临床应用前景。通过促进学术界、产业界和医疗界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我们期望能够加速CNS疾病研究成果的转化,为患者带来更有效的诊疗方案。
(请注明姓名+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