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木文摘
清华学子创办,新媒体第一文摘,中国人的心灵读本,每日精选好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ONE文艺生活  ·  出轨不离婚,已经不稀奇了 ·  昨天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自己没被爱过,就给不了别人爱? ·  2 天前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自己没被爱过,就给不了别人爱?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水木文摘

每天静读一本书

水木文摘  · 公众号  · 美文  · 2019-06-20 22:30

正文

查看图书解读稿全文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点击“每日读书”菜单


水木君说:

晚上好,亲爱的朋友。今天要给大家解读的书是《执迷》。



《执迷》

作者:苏珊·福沃德


点击下方音频,放下手机

听水木君为你解读这本书

点击音频,边听边读



传说,在一次采访中,张国荣对张曼玉、钟楚红、李丽珍、柏安妮等大众女神各种赞扬,话锋一转,他说,自己对她们没有幻想,真正让他有幻想的女艺人只有中森明菜。


还有一个传说:中森明菜是徐克最中意的聂小倩人选,但中森明菜拒绝了邀请,徐克才找来王祖贤。


有些读者可能对中森明菜这个名字感觉很陌生。她是日本昭和时代三大歌姬之一,这么说吧,二十年前,她在日本歌坛的地位相当于华语歌坛的王菲和邓丽君。惊人的美貌和温柔的个性也很拉好感,使她成为一代人心目中的天后。



张国荣的梦中情人、徐克心中的聂小倩、日本昭和时代三大歌姬之一,这三组词,随便一个就足以让人羡慕嫉妒,更何况还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而这位女子却深深陷入一段无望的感情里。


她曾与艺人近藤真彦交往。她是真心喜欢这个人。她曾退出一项角逐,为了是把得奖的机会留给对方。但对方并非良人,一次次伤害她,甚至在与她交往期间,悄悄和她的竞争对手松田圣子交往。1989年,心灰意冷的她自杀未遂,抢救了六个小时才脱离危险。


近藤真彦被大众谴责时,中森明菜一次次为其开脱。她的深情感动公众,却没能唤回对方。在那段感情里,她的身心都遭到了重创,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都很难再回到从前。


这则故事令人嘘唏。现实中,这么极端的故事并不多见,但也有很多人却深陷一段无望的感情里,走不出来,甚至拒绝走出来。为什么有人会执迷于明知无望的感情呢?怎样才能真正学会爱与被爱呢?《执迷》这本书或许能为我们提供答案。


这是国际知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博士的作品。这本书被翻译成15国语言,温暖和治愈了无数处于感情迷茫期、脆弱期的人。



那些身陷执迷爱恋的人


“执迷”一般用于思维领域。所谓执迷的爱恋,可以理解为“强迫的爱”。


执迷爱恋有多种表现,比如,暗恋已婚同事,明知不能和对方在一起,但依然难以克制幻想,甚至到了影响工作的程度;为了挽回前任,不惜做出一些有损尊严的行为;猜忌心强的丈夫跟踪妻子,一旦发现什么可疑迹象,就大打出手。


执迷爱恋和健康的爱情不同,只不过是对自己没有的东西的渴望。那些深陷执迷爱恋中的人即便侥幸已处在一段感情中,也不会感到满足,他们期待甚至要求更多的关心、承诺和安全感。当对方离开时,执迷者过很久都难以放下。


执迷者往往具备四个特征: 满脑子都是自己的恋人,或想要得到的那个人;对执迷的对象有难以满足的渴望;已被明确拒绝,或者得不到;被拒绝或得不到后,自己的行为开始失常。


执迷爱恋与性别没有关系,也就是说,无论男女,都有可能成为执迷的人。而那些成为执迷者目标的人,不需要多么博学、睿智、成功,也不需要多么美丽、优雅,甚至不需要有什么过人之处。这听起来似乎有些荒谬,令人难以理解,但事实的确如此。


根据多年的职业经历,作者总结了四种执迷的类型:疯狂追求真爱;情感绑架;得不到就想毁掉;对方越坏我越爱。


第一种,疯狂追求真爱。 这有多种表现,比如:在一段恋情刚开始的时候,双方都在尽量表现自己好的一面。然而,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


但是在执迷者看来,对方就是自己命定的唯一,执迷者如飞蛾扑火一般喜欢上对方,除了他以外,眼里就没有别的人,对方的一举一动都让他们敏感。过段时间,执迷者也许发现双方不适合,但他们不愿承认这一点。当对方提出分手时,执迷者更放不下。


再比如,疯狂喜欢上了明知道没什么可能的人,然而,两人可能并不熟,甚至对方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存在。


从小到大,小说、影视剧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们相信,爱情就要像火光巨石,爱就要爱得轰轰烈烈,潇潇洒洒。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切实际的幻想往往换来的是失望,甚至是绝望,强迫的、太过炽热的爱带来的往往是伤害。


这不是说人不应该在爱情中投入,也不是说,人不该追求浪漫,而是说,不该眼里只有对方,不该在一段感情中期待越来越多,更不该在被拒绝之后,越发执着。



第二种,情感绑架。 被拒绝、被分手往往会给人带来痛苦,健康的爱恋者会积极面对,尽量放下已经无法挽留、没必要挽留的人。执迷的人不同,他们有可能会伤害自己,为的是宣泄痛苦,或者让自己没时间沉浸在感情结束带来的痛苦中。


比如,有人会暴饮暴食,有人会长时间酗酒,有人无心工作,有人将自己封闭起来,更极端的是,有人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作者认为,人之所以会惩罚自己,归根结底是因为愤怒,是因为把对他人的愤怒转移到自己身上。有些人甚至在潜意识里认为痛苦是自己和对方之间残存的最后一点联系,让自己痛苦能说明自己重视这段感情。


执迷的人还可能会做出其他一些行为,比如,电话骚扰对方,跟踪对方,制造各种机会和对方接触,甚至死缠烂打,祈求对方和自己在一起,尽管他们得到的是一次次拒绝,对方甚至会因此而产生反感。


第三种:得不到就要毁掉。 在知道没有希望后,被拒绝、被分手的人可能会想要“复仇”,多数人只是想想而已,但有些人会付诸行动,做一些伤害对方的行为,比如,破坏对方的财物,毁掉对方的名誉,甚至夺走对方的生命。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你可能不只一次听到这样的社会新闻:女友提出分手后,男子一怒之下将其伤害,手段凶残。这就是得不到就要毁掉的典型表现。


第四种:对方越坏我越爱。 善良、家世良好的女孩爱上了经历悲惨的坏男孩,这样的情节在戏文里出现过,在影视剧中出现过,甚至多到有些俗套,以至于有些编剧已经不屑编类似的故事。


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故事并不少见。对方有可能是不得志的人,可能是落魄的人,有可能是酒鬼,甚至有可能是罪犯。


被这些“问题人物”吸引的执迷者认为对方实在太惨了,自己一定要拯救他,否则他就麻烦了。于是,他们像救世主一样,一次次为对方解决问题,他们相信,只要帮对方解决了问题,对方一定会成为良伴。然而,结局往往令他们感到失望。



执迷爱恋的根本原因——童年时期爱的缺失


为什么有些人会成为执迷的人呢?这是与人的早期经历分不开的。


当人还在婴儿时期时,有任何不舒服都会哭,会闹,这时,母亲的怀抱会让我们感觉安全,一杯热牛奶会让我们感到温暖。我们慢慢会意识到,原来父母和我们不是一体的,而是彼此独立的。


在某些时间,我们有可能无法和父母在一起,比如,当妈妈要离开家去上班时,家里有新成员加入时。意识到这一点时,我们本能地会感觉到恐惧,甚至有被抛弃的感觉。而另一方面,我们可能也渴望独立。这种矛盾、纠结可能会伴随人到成年。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是幸运的,父母会尽可能地爱他们,尊重、鼓励和保护他们。父母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被爱的,这有利于他们慢慢建立起对自己和他人的信任,平稳地、安全地度过分离阶段。


有些人却没那么幸运。父母可能吓唬过他们,虐待过他们。多数人小时候没有被虐待的经历,但父母一些有意或者无意的行为可能会让孩子有被抛弃的感觉,比如,孩子意识到父母更爱的是兄弟姐妹,或者孩子总是被父母挑剔。


这些行为会让未来的分离阶段变得很痛苦。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难建立起对自己和他人的信任。



在和家人分离之后,几乎每个人都渴望回到那个温暖的港湾。对于执迷的人来说,重回依恋关系就不仅仅停留在渴望的层次,而是几乎成为一种强迫。


这些孩子长大后,很有可能在潜意识中,将恋人当作父母情感上的替代。他们甚至会不顾一切。比如,一个从小被打骂的女孩长大后可能会爱上街上随便经过的路人。


举个例子。张爱玲曾因胡兰成而“低到尘埃里”,然而,有人认为张爱玲的才华远远高于胡兰成。究竟谁的才华更胜一筹,这一点见仁见智,但很多人认为,张爱玲实在没必要低到尘埃里。


对方一次次的背叛没有使张爱玲从心底放弃这段感情,哪怕对方已经和别的女性在国外一起生活了,张爱玲还用稿费资助他们,这一点更让很多人费解。


或许,张爱玲的早期经历能够告诉我们,为什么她会有这样的行为。


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家,她被交由姨奶奶照顾。从很大程度上说,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母爱是缺失的。后来,父亲另娶,继母不疼爱她。在她和继母发生口角后,父亲狠狠责打她,甚至把她拘禁起来,直到半年后,张爱玲逃了出来。


也许正是早期的经历让张爱玲渴望有一段可以依恋的关系,才使她在看清胡兰成的为人后,依然难以放弃和胡兰成的这段感情。



愿每个人都不再被执迷的牢笼锁困


在一段感情中,执迷的人往往会感觉非常辛苦。他们感情寄托在对方身上,对方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自己的心弦,左右自己的喜怒哀乐。如果对方的态度好,自己就高兴得上了云端,对方的态度不好,自己就像进了冰窖。这实在不是好的现象。


那些成为执迷者目标的人,开始时也许会兴奋,但时间久了,也会感觉压抑厌烦,还有些人也许从最开始就唯恐避之不及。


总而言之,执迷对于双方,对于一段感情的持续,都是不利的。


深情、执迷如张爱玲,最终也决定放弃这段孽缘,在给胡兰成的分手信里写到:“我爱你,为了你的幸福,我愿意放弃一切,包括你。你死了,我的故事就结束了,而我死了,你的故事还很长。”


虽然这封信让人感觉她依然爱得卑微,但也能说明,她已经下定决心要放下了。


那么怎样才能彻底走出执迷的牢笼呢? 最重要的是必须把注意力从恋人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不要因此认为自己是自私的,这是应该的,人理应找回失去的尊严、自信、自我价值感,找回好好恋爱的能力。


作者给出了长期的、成系统的治愈路径。


在开始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执迷者要做的很重要的事情是为执迷写日记。当感觉心里满满的都是对方时,或者与对方接触时,就记录下来。


日记的形式不固定,可以详细,也可以简略。无论是哪种形式,最重要的是记清楚以下几个方面:是什么触发了这个想法?自己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自己想做什么?最终又做了什么?事情的结果怎么样?


执迷的人不用完全不见对方,但要注意的是,任何形式的执迷行为都要记下,哪怕是消极的执迷行为,比如,长时间发呆,一整天待在家里,拒绝与其他人联系。


过了记日记的阶段,执迷的人需要给这段感情放两周假,在这段时间里,不要见对方,尽量避免与对方接触,只关心自己。如果两个人已经结婚了,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但要尽量做到。



要提前为这个阶段做好规划,可以去参加一场很久前就想参加的培训,可以去画画,跑步,下棋,甚至可以去打游戏,只要做的事情能使人集中注意力就好。


要尽量少接触那些能使你想起对方的事物,比如对方的照片,对方送的礼物,两个人以前经常一起去的餐厅。当感觉非常想要联系对方时,或者长时间想念对方时,不妨让家人或朋友来陪伴自己,可以和他们一起吃顿饭,看一场展览或电影。


在情感假期的最后一天,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重新评估这段感情。经过前段时间的记录和训练,很多执迷的人已经发现了这段感情的本质,甚至能意识到这段感情存在问题,只是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放弃执迷的感情往往会让人感觉痛苦,然而要相信,伤痛终究是可以被治愈的。


当决定放弃一段执迷的感情时,不妨写下这段感情对你的意义以及这段感情的结束对你的影响。这是一种仪式,但比仪式感更重要的是,当你一遍遍朗读这些文字,你会更深刻地审视这段感情,释放自己的情绪。


还有人发现,也许自己和恋人之间还有希望,这段感情还没有到结束的时候,那么接下来要做的是,诚实面对这段感情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改善这段感情,改变自己,而不是试图改变对方,否则就很容易失望。


回到对方身边并不意味着治愈的结束。三个月之后,可以再重新评估一下这段感情,如果这段时间,你也许会发现这段感情进展很顺利,你也有可能发现这段时间的状况依然很糟糕,这时就要判断是否要继续这段感情。



愿你能找到真正的爱情


治愈期过后,你也许会放弃那个曾经让自己执迷的人。再过或长或短的时间,你可能会遇到其他让自己心动的人。


然而,曾经的经历也许会让你犹豫不决,担心过去的问题再次出现,你也许会积极行动,然后可能会被接受,也有可能被拒绝。但是无论如何,请你相信,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是你的原因。



也请你相信,即便是曾经长时间执迷于一段感情,你也依然有可能会找到真爱。与此同时,要敢于承担一定的风险,不要让曾经的经历给自己留下太大的心理阴影,更不要过于为新感情的未来而担忧。


不要为放弃一段曾经执迷的感情而有心理负担,因为这并不能说明你不是深情的人,也不代表你放弃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这只是为了让自己告别内疚、自卑、不安、混乱和占有欲,从而收获一段真正的爱情。


愿每个人都能遇到真正的爱情,学会爱人与被爱,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适合的方式爱自己,这才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课题。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了。对于这个栏目,如果你有什么建议意见,欢迎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水木文摘”,在文章的留言区跟我互动。我会挑选最优质的留言,每期送出一本好书。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这本书,点击下方图片,可以直接购买。晚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