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
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到底为了什么?
2006年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开启了中国企业全面系统性的建设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大潮。在随后的几年,首先在中央企业层面,建组织、建制度、建流程、建手册,有的企业成立了风险管理部、有的企业明确了风险管理职能部、有的企业还设置了首席风险官。
那么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实际价值是什么?
需要明确的告诉大家,以发展的视角看,这套理论的价值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值钱、企业肯定也会越来越重视! 这不是在自卖自夸,是大势使然,关键的问题是将这个体系阐述清楚、完善好、定位好、应用好。
拍着胸脯说的话说完了,那么什么是风险? 风险就是影响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
那不确定性又是什么?
从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提出,到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的发布,标志着从整个科学发展、社会发展到商业组织关注的重点由原来对确定性的认识转移到了对不确定性的理解,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最热门的研究领域。 按照未来学家埃尔文·托夫勒的说法,这是我们从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再过渡到第三次革命浪潮(我们目前还无法准确命名第三次浪潮的名字,信息社会亦或是智能社会,但显然工业4.0已无法涵盖)所必须要理解和面对的。
所以,企业要想在未来生存和发展,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如何在快速变化的不确定环境下,把握和处理不确定性的问题。 正如管理哲学之父查尔斯·汉迪在《超越确定性》所说: 一切不再是过去趋势的线性延伸,未来属于只确信一切都不确定,且有能力进行全新思考的人。
那再一个问题,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在哪里?
我们先来研究一只水母。
水母有头有爪大家都知道,那么企业中面临的 不确定性 就可以说是水母的头,这个头部既有一项工作从开始到后期发展的意思,也有从上级职能向下逐渐传递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确定性逐渐降低的过程,而最大的矛盾点就是在头部,就是企业根据内外部环境做出决策的过程,仔细想一下,这个过程其实最核心的要点就是 如何把握和处理未来不确定的过程。
所以,前期很多风险管理工作者觉得工作不好开展、不好实施,关键就是在矛盾最大的决策环节没有参与,而决策阶段对不确定性的判断如果出了问题和偏差,后面根本无力解决,因为那个时候的不确定性已经转变为确定性问题,已经确定的了问题就是问题本题,而不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