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业观察
关注医疗行业趋势,提供有观点、有态度的医疗行业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黑龙江生态环境  ·  决胜十四五 新年新气象——大兴安岭篇 ·  2 天前  
黑龙江生态环境  ·  决胜十四五 新年新气象——大兴安岭篇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业观察

欧盟考虑“报复”中国医疗企业,“国产替代”+集采被视为歧视

医业观察  · 公众号  ·  · 2025-01-20 10:58

正文

有观点,有态度

这是医业观察的第 2389-2 期文章


来源:医休研究院


近日,看到网上消息称,根据欧盟委员会本周发布的一份报告, 中国对欧盟的医疗器械和供应商实行“直接和间接歧视”。








报告发现, 中国对欧盟医疗器械和供应商实施了多种不同形式的直接和间接歧视,导致其在中国全境进入该市场的机会经常受到严重阻碍。 这种歧视影响到所有医疗器械类别。


委员会希望通过与中国的“建设性对话”来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警告说,如果找不到解决方案,他们可能会限制或排除中国公司竞标欧盟的政府合同。



欧盟公共采购市场是世界上最大、最容易进入的市场之一。此外,2015年至2023年,中国对欧盟医疗器械出口增幅超过100%,体现了欧盟市场的整体开放程度。


国际采购工具于2022年8月29日生效。该工具旨在恢复欧盟公司在欧盟以外投标的机会平衡,并促进开放和公平地进入世界各地的公共采购市场。其主要目标是鼓励公共采购市场向欧盟经济运营商和欧盟供应相互开放。 欧盟委员会于2024年4月24日根据《条例》针对中国医疗器械采购市场的措施和做法启动了首次调查。


通过调查,欧盟委员会收集了“国产替代”政策和集中带量采购影响的证据。 该报告描述了与“国产替代”政策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措施,委员会将其视为对当地供应商存在偏见的证据。

报告称:


1-进口货物采购管理办法遵循“政府采购的,应当采购国产产品”的原则。该委员会表示,“当‘确实有必要’时,采购进口产品有一个具体而繁琐的审批程序。”


2-中国的采购程序“严重缺乏透明度”,但现有信息“清楚表明存在歧视的措施和做法的系统性和经常性”。 委员会在分析样本中发现“87%的投标存在直接和间接歧视”。


3-歧视现象有所增加,数据显示 “明确禁止进口医疗器械”的招标比例从2022年的36%增加到2024年上半年的53%。 委员会表示:“明确禁止进口的医疗器械持续增加”。医疗设备属于重要的招标范围,”


4-调查还发现, 带量采购政策“特指支持国内产品的目的”。 总部位于欧盟和美国的医疗科技公司一再指出,旨在降低价格的带量采购是近年来制约增长的一个因素。


欧盟仍然致力于与中国进行建设性对话,旨在解决和消除歧视性措施。然而,在缺乏可接受的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委员会现在将仔细评估采取 IPI 措施的可能性。如果它发现此类措施符合欧盟的利益,可能包括限制或排除中国企业在欧盟的政府投标机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