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因为航班的延误,从机场到影城的汽车上,就得把妆画好,到了地方,换上衣服直接冲上舞台。
饭更是没时间踏实吃的,我要感谢各地影城的经理和工作人员,你们为我们准备的每一餐饭都是独具当地特色的美味,配以新鲜的水果、酸奶和甜品,可惜,我们只能囫囵吞下,暴殄天物。
影城最近有了新发明,在深圳,影城的工作人员把无人机飞进了影厅,为《我不是潘金莲》的主创拍摄视频。
我相信那视觉效果一定很嗨,但事实证明,这个做法不实际,因为有风,而且噪音比较大,观众被吹得乱七八糟的,还听不见我们说什么。特别是,我总是担心那玩意儿掉下来砸到人。
这两年,走进大学校园的路演方式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电影剧组接受,年轻的学子们对电影的热情高,擅长用自媒体表达感受,对口碑扩散有着良好的效果。
但是进校园的见面会往往就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再加上受学校假期的限制,依然有很多路演还是会延续传统的方式,跑院线影城。
有的影城只需要一家影厅,有的就需要每个影厅都进一次。一下车,主创就在影城安保人员的引领下,穿过围观的人群,先进休息室。
休息室不是为了休息的,短短的十分钟里,主创在这里要签海报和明信片、为影城按手印、和影城工作人员合影、演员要补妆、导演要和经理 say hello、人们要抢洗手间……然后进影厅,通常每次见面活动的时间不会长,15 到 20 分钟,因为还有其它的场次要放映,因为主创还要去别的影厅。
去年跑《山河故人》的路演,一天的最高纪录是一家影城十几个厅都跑遍了,说的全是一样的话。这样特别消耗精力和体力,一行人在台上都会把最灿烂的笑容绽放给观众,一旦出离影厅,疲惫就会像一盆凉水兜头泼下……
那天在影城的电梯里,冯导嘟囔:「这可比拍一整天戏累多了……」突然电梯失控,自由落体了两整层。后来,这一路,导演都没再嘟囔了……嗯。
和观众的见面,分映前和映后两种场次。
映前场,观众还没看片,主创不能剧透,彼此讳莫如深,交流起来很太极很武当,主要局限在一些诡异的话题上,比如「我都喜欢你八年了你的每一部戏我都看了我们家从我姥爷到我女儿全是你的铁粉我就一个请求能不能求张合影么么哒」,比如「我好喜欢这座城市啊上次来印象最深的就是驴肉火烧羊肉烩面清蒸狮子头你们才是最棒的感谢你们的一路支持拜托帮我们多宣传单独拍照时间不够了我们来张全体大合影吧……」
然后主创背对观众,自拍杆举起来,那位么么哒幸福地微笑举起剪刀手,但她很可能完全不在画里……映后场才是我们最期待的,因为大家终于可以积极地就整部电影进行探讨。
很荣幸,这次《我不是潘金莲》的路演全部是映后。在南京,一位女观众兴奋地告诉我们,她带了两位朋友来看我们的电影,一位是盲人朋友,这位特殊的观众,看不到我们的表演,也欣赏不到圆形和方形的画幅,但是他完全听懂了;一位是她的父亲,这位退了休的国家公务员看着我们的电影掉了眼泪,他说:是的,生活就是这样,这是真实的。
形形色色的观众会带来不同的观点和话题,帮我们完善着一路下来和观众交流的语汇。路演本身也像一部作品,台词、节奏,甚至「包袱」全靠观演双方不断的切磋和磨合。
观众也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动,让我们瞬间觉得作电影是幸福的、跑路演是值得的。
有时恰好一对恋人看罢电影,大声的告诉我们,他们见到我们很幸运,电影很喜欢,于是,他们决定明天就去结婚了!
那天正好碰上一对夫妻,他们当年准备分手,无意间看了冯导的《不见不散》,国立老师说,幸亏你们当初看的不是《手机》……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路演的人员构成,还应该包括观众,包括跟着我们跑去每一站的 fans,他们抱着鲜花,拉着横幅,举着我们的照片、名牌,他们买了每一场的电影票,却甚至来不及观影,就那么无怨无悔跟着我们跑遍每一个影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