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在《把自己娱乐死》一文中痛斥电视的发展会让人越来越不愿读书,不愿思考,直至把自己“娱乐”死。而今,互联网时代下的“懒人经济”在新一代年轻人中日渐兴起,可谓是让他们将自己“懒惰”死。此时,高校的禁令无疑为振聋发聩的一记警钟。
外卖、快递、打卡等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本无可厚非。但纵观当下,外卖已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一时之需、燃眉之急的办法,反而成了人们“赖以生存”的途径。更不用说在校读书的大学生,学校食堂仅在数步之遥,为偷懒,或为了安逸之享受而选择外卖、快递,怎求有宋濂那般“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潜心于学习的心境呢?
蒋勋在《生活十讲》中曾言:“物质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没有与之抗衡的力量。”当大多数学生的意志已被指尖的方便快捷磨灭殆尽的时候,学校的举措无疑是悬崖勒马。白纸黑字的规定之下,明确禁止外卖等行为,不仅有利于学校的管理,更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外卖小哥、快递小哥在校园中穿梭自如不可不谓煞风景,在此背景之下,杜绝外卖,既可一整昔日校园之混乱局面,又可在学生中日渐形成相互监督之正能量风气。这样的校园,才可堪称为治学之地,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是社会的有用之才,而非碌碌无为的新时代懒人。
大学生中的“懒人经济”盛行,实则为社会浮躁风气的一个缩影:外卖的惨白餐盒代替的餐馆中面对面的温情交流;手机上海量的碎片化阅读,吹散了泛黄书页间流动的笔墨香气;电视、网络侵蚀着人们生活的趣味和思考的空间......长此以往,人们难逃把自己“懒惰”死的命运。“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陆谷孙在《英汉大词典》的序言中如是说。在被西方人成为“坐监狱”的编词典工作中,他真正做到了“板凳坐得十年冷”,终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成就。这何不给“懒人们”注入一点动力:唯有磨练自己的意志,不在懒惰中徒费生命,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诚然,学校的规定有其过于不通情理之处,但在规矩之上的变通,固胜于无规矩下的自由散漫,不成方圆。而学校此举,也应引起其他高校,甚至是上班族们的重视与反思:如何在时代洪流中坚守自己的阵地---先从摆脱“指尖的懒惰”开始。
以志为基,以勤为阶,方能浇筑心中的块垒,方显新一代青年的蓬勃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