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明青海
培育核心价值,弘扬青海精神,传播文明实践,感受道德力量,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安利云学堂  ·  直播预告|【姐姐在忙】女性美花社群红宝书 ·  21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这里,才是中国最会吃火锅的地方 ·  昨天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最高25℃!安徽气温大回暖就在下周 ·  2 天前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最高25℃!安徽气温大回暖就在下周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春日旅行第一站,去看大地的“五线谱”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明青海

文化中国行 | 青海省博物馆助力“开学第一课”

文明青海  · 公众号  ·  · 2025-02-25 15:02

正文

2月23日,青海省春季新学期首日,青海省博物馆走进西宁市第十三中学,为300余名学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感受山宗水源,多元文化的青海魅力”主题讲座,充分发挥博物馆“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助力青少年历史文化素养提升,挖掘本土文化底蕴,增强青少年对青海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感受山宗水源,多元文化的青海魅力”主题讲座在西宁市第十三中学开讲。

助力青少年历史文化素养提升,挖掘本土文化底蕴。

讲座聚焦“青海历史文物展史前部分”,围绕青海省内重大考古发现展开。宣讲老师巧妙地以青海湖、祁连山、昆仑山等学生熟知的青海地标为突破口,揭示了地理环境与文明起源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互动提问,引导学生领略史前先民“逐水而居”的生存智慧。同时,结合柳湾遗址、喇家遗址出土的“双大耳红陶罐”“彩陶靴”“碳化粟”等珍贵文物,生动再现了先民“刀耕火种”的生活场景,深入解读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和宗日文化等史前文化的丰富内涵,探讨本地稻作起源与早期聚落的发展历程。

作为博物馆“开学第一课”的创新尝试,此次活动以乡土文明教育为出发点,将“地域性史前文明”转化为生动的德育素材。讲座内容与统编教材《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相辅相成,为校本课程增添了鲜活案例,成功达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的教育目的,更以实证史观帮助青少年理解“何以家乡,何以中国”的文明脉络。

“馆校合作”促使文物知识与历史文化走进校园,秉持“山水即课本”的理念,唤起青少年对家乡土地的敬畏与热爱,让文化自信在感知家乡文明的灿烂中萌芽生长。目前,青海省博物馆正全力开发“博物馆的思政课——青海省博物馆大思政课”课程体系,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将考古发现、先民智慧与家国情怀教育有机结合,搭建文物资源与思政教育的价值桥梁。未来,该馆将持续完善馆校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学校教育重要补充”的独特作用,推动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让中华文明的基因润泽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来源 | 青海新闻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