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传媒研究
传媒圈里圈外,新闻台前幕后,这里大概是离新闻一线最近的地方,给你不一样的视角,新闻从未如此有趣。关注我们~~~因为你除了帅,还有脑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  ·  这一次,轮到潍坊了 ·  昨天  
人民日报  ·  【夜读】新年开工第一天,布局你的2025 ·  2 天前  
新华社  ·  夜读|成为一个自信的人,一点也不难 ·  3 天前  
人民日报  ·  【夜读】明天开工!是时候刷新自己了 ·  3 天前  
河北省应急管理  ·  高速几十辆车连环撞!春节返程高峰警惕→ ·  3 天前  
河北省应急管理  ·  高速几十辆车连环撞!春节返程高峰警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传媒研究

解构与重塑:短短十载,移动互联网重新定义“过除夕”

新京报传媒研究  · 公众号  · 社会  · 2020-01-24 19:54

正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每除一次夕,都增长一岁的枯荣。21世纪进入了期待已久的20年代,刚刚过去的这十年间,移动互联网改变了全人类的生活方式,这其中就包括一个源远流长的话题:中国人怎样过除夕?


今天推送的这篇文章,结合信息传播方式和互联网平台营销的流变,复盘十年来“除夕方式”的大小变化,同大家一起迎接新的一年。
让除夕更有趣,
互联网做到了吗?


01


春晚——从固定大屏到移动小屏
十年关头一回顾,始知时代大跨步。一年一次的春晚,重复的套路中也有悄然变化。
从阖家团圆式地围绕一个电视大屏看全程,到如今将电视当作背景音,各自捧着手机在社交软件上看春晚精选片段,无论你是诚心守候还是欢乐吐槽,自1983年以来,“春节联欢晚会”始终是大多数中国人欢度除夕必不可少的重头戏。
当时光回到十年之前,虎年春晚上,“小虎队”重出江湖,王菲再唱《传奇》,魔术师刘谦凭借着“见证奇迹的时刻”进入内地观众视野……那时候,只需要一个液晶电视屏幕,一家人就可以徜徉在盛宴之中。
后来,一部分人的目光转向了电脑,不再受到固定场景的局限,用户可以在网页上边看节目,边跑到论坛、贴吧、微博讨论区抖个机灵。 屏幕的切换,意味着碎片化接收节目信息的开始,全家人看春晚的仪式感,开始被抛掷脑后。
再后来,手机网络成为年轻人的首选,受众的自由度进一步扩大,完全从“固定的空间和时间中”解放出来。观众不需要坐在电视或电脑前,而是根据网络热点、个人喜好,有选择性地观看其中某些片段。观看经过二次剪辑的春晚,已经成为新的娱乐素材。

02


年夜饭——从为家人准备到为朋友圈准备
很多人可以接受缺席春晚,但绝对接受不了缺席年夜饭。
一直以来,年夜饭的筹备都极为讲究。但在过去,年夜饭往往是一种带有圈层意味的家族活动,不少地方的年夜饭甚至是封闭式的,很少有人会拿出去分享、展示。

今时不同往日,近两年,每到除夕晚上,朋友圈反倒成为了年味最重的地方之一。这边家里还没准备好菜肴,那边朋友圈的“满汉全席”早已蓄势待发;这边人还在翘首以盼,那边的手机摄像头已经先“睹”为快。
晒年夜饭,正在成为除夕夜里风行的社交货币。这种诱发传播的因素极易引起互动和模仿,用户既可以展示自我,也可以快速寻找到同类,发展到现在,晒年夜饭已经成为朋友圈里一年一度的竞技活动。

03


发红包——从手递手到手机传手机
技术渗透进入生活的同时,为沿袭千百年的压岁钱文化提供了迭代的契机。当电子支付悄然占据日常生活的高地,曾经的实体红包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014年,微信红包测试版上线,用户们争先恐后地体验拼手气红包、新年红包等新鲜功能。
到如今,用电子红包已然成为网友春节生活中的又一大乐趣。这些红包支持个人对个人和个人对社群,也不再局限于长辈发给晚辈,同龄的年轻一代反而发得更起劲,大大超越了时空的束缚。

短短几年,手递手发出的压岁钱越来越少,电子红包则衍生出更多玩法。 例如:需要正确发音的口令红包、答对就拆的答题红包、各个微信群里比拼手速运气的红包抢夺战……到今年除夕,专门定制的红包封面开始被广泛使用。



04


隔空拜年——传递祝福的N种方式

21世纪前十年的手机使用者,多半都是重度的短信用户,每逢除夕夜守岁过后,各种真挚淳朴的短信祝福在手机上嗡嗡作响,是属于70后、80后的独家记忆。
体会一下这几条来自2010年的古早祝福短信,是不是有内味儿了?

“新年来临百花香,一条信息带六香。 一香送你摇钱树,二香送你贵人扶,三香送你工作好,四香送你没烦恼,五香送你钱满箱,六香送你永安康! 祝春节快乐!
“虎年送头虎,全家乐悠悠。 虎蹄为你开财路,虎尾为你拂忧愁,虎耳为你撞鸿运,虎背为你驮康寿,让这头虎伴你左右,你不虎也虎!
“在新的一年祝大家虎年大吉,虎气冲天! 身体健康如虎! 总之一切虎! 虎! 虎!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社交软件的火爆,短信失去了霸主地位,即时通讯的魅力吸引了广大的互联网用户。通信方式的更新,在除夕夜这样一个短时间内信息急速攀升的节点表现得更为显著。

微信语音拜年、表情包拜年、短视频拜年……在各种特效、软件的加持下,祝福的传递已经衍生出N种方式。移动社交的成熟,使得远程拜年的效率和趣味性都得到大幅提升。


05


平台“撒币”——红包大战年年升级
2020年,各大互联网企业都在变着花样撒钱,用尽浑身解数。
这其中竞争最激烈、力度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当属“春晚红包”。从2015年起,除2017年外,央视每年都与国内互联网企业开展了“春晚红包”互动合作。

2015年,腾讯率先与春晚达成合作,微信“摇一摇”红包引发全民互动狂欢;
2016年,阿里巴巴夺得春晚独家合作权,以手机支付宝“咻一咻”及“集五福”形式送出8亿红包;
2018年还是阿里巴巴,这一次,观众可使用手机淘宝与春晚跨屏互动,红包总值6亿;
2019年,百度登场,观众通过百度客户端瓜分了9亿红包;
2020年终于轮到短视频平台,快手成为新晋的春晚独家互动伙伴,红包金额提升至10亿。
红包大战的背后,隐藏着平台拉新促活的增长目的。支付宝著名的集五福活动,便是2016年春晚红包合作的产物。当年第一批集齐五福的幸运网友瓜分了2.15亿元人民币,人均入账271.66元。

今年,除了春晚互动和集五福这两个常规项目,各大平台砸钱力度大幅升级。搜索“互联网春节红包”,京东3亿、支付宝5亿、百度5亿、快手10亿、聚划算20亿、抖音20亿……以除夕为高潮,平台间的竞赛从节前持续到节后,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望“钱”兴叹:“天上真要掉馅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