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案君
文案分享类第一平台。广告文案︱创意文字汇︱品牌秀,听说都有。
51好读  ›  专栏  ›  文案君

咪蒙这篇文案结构值得学习!30分钟卖1万份课程

文案君  · 公众号  · 营销  · 2017-12-22 11:01

正文

文案,不止文案。 文案君(Mrcopywriter)你的文案学习站!


文为文案君专栏合作出品

来源:公号 木木老贼(id:mumuseo)

作者:木木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第一次开课卖课程,30分钟卖出1万份课程!


是的,咪蒙又做到了,这份成绩非常傲人。




前不久,咪蒙在其公众号推送了一篇名为《关于加薪,老板绝对不会告诉你的4个秘密》的广告推文,主要是卖她首次的加薪课《咪蒙教你月薪5万》。


标题算是很简单也很常见,典型的好奇型标题,直达读者“加薪”的痛点,引发好奇心。




推文发出去30分钟就有1万人下单!而上线一天,就卖了5万份!


据说是已经创了行业纪录,非常厉害。


而这除了靠咪蒙强大的粉丝基数以及KOL效应,老贼觉得这篇广告文案的结构布局也很重要,确实很值得我们去借鉴和使用。


这里来给大家简单拆解浅析一下。


在此之前,先简单说一个非常务实有效的知识点——《金字塔原理》一书中的SCQA模型。


所谓SCQA模型指的就是:场景(Situation)——冲突(Complication)——问题(Question)——回答(Answer)。




这个黄金模型在演讲、讲故事、授课、写作中经常被大神级的人物套用,记住,是经常用。如果你留心的话,会发现乔布斯、马云、查理芒格这样的大咖都会经常用。


先来看看这四个字母分别代表什么,这里主要针对写作或者演讲来说:


S=Scene情景或场景。 先描述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场景,这个场景往往跟大家息息相关或者就是一直以来的痛点,一说你就像被钩住了。


C=Conflict冲突。 在上面的场景中的一些 矛盾或冲突,一定是核心冲突,亟待解决。


Q=Question引出问题。 面对上述矛盾和冲突,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抛出这个问题。


A=Answer答案或解决方案。 这里就是对应冲突给出好的方案,能够解决上述矛盾和冲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好了,了解完这个,再对应到咪蒙的这个广告文案,咱们一起来看看她的SCQA模型应用。


首先是S,描述一个场景。


这里咪蒙给我们交代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认识的人比自己赚钱多,你觉得自己很努力,你工作年限很长,然而这些对于涨工资,没有什么卵用。


而这一点,很容易就激发起用户的兴趣。谁都希望涨工资嘛。




特别是其中说到:


“她觉得不服气、不甘心,自己经验比学妹多,也很努力,月入才六七千,那个傻逼凭什么拿那么多?太不公平了!


恕我直言,说这种话的人才是傻逼好吗。”


其实这不就是暗示:谁这个想,其实就是那个傻逼!


因为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所以马上就会被调动起来。


这样一个背景写下来,相信很多人都有一定的兴趣了,还会有一定的焦虑感。


心里默喊:怎么办?怎么办!


这个时候,咪蒙继续添一把火。


她开始丢各种 C(Conflict冲突), 描述或者说制造了4个现在大家特别常见又特别关心的一些职场加薪真相。


我觉得应该是覆盖到了几乎所有想加薪的年轻人。比如:


● 你以为工作年限长就会涨工资?经验才值钱,经历不值钱


● 你以为努力了就能涨工资? 屁!老板觉得你的努力毫无价值!


● 你以为能力好就会涨工资? 别傻了,你的能力要让老板看见!


● 你以为涨薪是由别人决定的? 错!涨薪是可以主动规划的!




这些点一说出来,马上就会戳中很多人的痛点,这说的不就是自己吗?越看越焦急。


偏偏咪蒙又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以上每一个冲突中都讲了一个故事,这样代入感更强,我们不仅仅是看进去了,最最最关键的是,我们信了。


这样广告已经成功一大半。


广告文案的本质可以说是沟通,而讲故事是一种很高明的沟通策略。


毫无疑问,特别是在这个年代,有故事的文案往往比一般文案拥有更强大的传播力和说服力,消解了用户对广告的排斥感和对故事的喜爱。


故事以一种更巧妙更成功地方式吸引眼球、走进用户心智,并且有更大的几率引发用户情绪,促使用户行动。




咪蒙是一个故事高手,很多故事都是手到擒来,运用灵活。这里,老贼也给大家分享几个在广告文案中讲故事的注意项:


第一点, 就是一个好故事需要有一定穿透力,能让人有心理起伏,不痛不痒的东西叫事实,那不叫故事。好的故事需要有洞察,像一根能刺中用户痛点的刺。


第二点, 则是情绪,好的故事往往都是情绪诱饵,它更容易激起用户的情绪,产生代入感。怎么做到击中用户情绪呢?要真实。拿怎么讲故事才真实呢?这就需要下一点。


第三点, 讲故事要多描述细节,充满细节的故事才是好故事,才能打动用户。就像一个电影角色,只有有细节,这个角色形象才会更立体,才能打动观众。


好了,几个故事看下去,也没多少人挺得住了。


这个时候,用户估计已经急得团团转了,感觉说的都是自己。


这样下去加薪无望啊,怎么办?


然后咪蒙顺理成章地引出Q(引出问题), 终于抛出了用户心中的这个想法:


有没有一种方法,让你能快速涨薪呢?


这个时候,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里了。


最后,就是回答A,或者说给出最佳解决方案。



在这里,咪蒙除了抛出最终的答案,还强调这个课程是干货,提前给出了大家比较关心的2个话题:提加薪和跳槽问题。


这也可以说是抛出诱饵,为了告诉你:你看,这里都是好技巧,真材实料。



然后咪蒙做了课程品质背书,经得起考验:




之前请几个老板和高管来试听,他们说课程真的有用,但不会让自己的员工听,都涨薪成功那还得了。


这个背书挺牛的,老板和高管都说好了,员工还不得屁颠屁颠的来听。


另外,还做了个零风险承诺:


3年后你的薪水涨幅没有超过50%,课程费用将双倍退款。


乍一看,确实很激动啊。


其实很有意思,你想想看,如果你现在薪资,5000,3年后 薪水涨幅50%,那就是7500,其实正常来说就算不上课这差不多是这数了,而且3年后的事有多少人会追究呢?


不过,这确实是个很好的技巧,大家可以好好用用。


最后,还是少不了 促销,咪蒙也做了优惠:



课程原价99元,活动期间只要49.5元。

一张电影票的钱,就能换来一个改变人生的机会。


这里咪蒙还小玩了一把营销中常用且非常有效的参照对比手法,把一张电影票的钱作为课程的价格参照,就是告诉大家一点都不贵。


这一点老贼多说一点,因为 参照对比这个手法真的好用。一个好的参照物,能让消费者很快就了解产品核心特点,评估其价值。

之前我举过一个例子,南孚出过一个迷你充电宝,这个充电宝相对于之前充电宝更加小巧轻便,方便携带。

要怎么突出这个卖点呢?

大家知道,最常见的方法肯定是直接列出这个迷你充电宝的尺寸,比如9.2cm长*2.3cm,然后怎么怎么的小,加一堆形容词。

这个消费者压根就没感觉,也不知道到底有多么迷你,到底多么小。

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