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新区首座提篮式钢拱桥
——科学城北路西段跨泄洪道大桥
顺利完成了钢拱的合龙
标志着该桥主体结构已基本成型
据悉,大桥预计于2018年年底前建成通车。大桥建成后,将打通科学城北路西段,连接天府大道和益州大道,进一步加强鹿溪河生态区的交通,对完善区域路网、促进区域一体化及推进组团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感十足
日前,在建设现场看到,大桥主体结构已经基本完成,最后一块预制拱圈节段已经制作完毕,等待合龙。整座大桥横跨鹿溪河,河流两岸,树木葱郁青翠。由于所处地势较高且跨度较大,桥梁在蔚蓝的天空下显得极为壮观。
成都天府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总工办副主任王琪介绍
科学城北路西段跨泄洪道大桥作为鹿溪河上四座重要桥梁之一,整座桥梁设计风格以“创新、科技与现代”为主调,采用提篮拱形式,远远看起来像落在鹿溪河上方的一个竹篮子。大桥主拱净跨129.91米,净矢高52.1米,其主梁采用钢箱梁,跨度长达138米,全宽46米,按照双向6车道加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设置。
作为新区首座提篮式钢拱桥,与其他桥梁有何不同?王琪解释说:
相比混凝土结构,钢结构较大地减轻了结构自重和体量,降低施工期间对环境的污染;
本桥采用的提篮拱形式,两片拱肋内倾,于顶部汇聚为一体,利于整体受力和抗震稳定;
如此设计,也让整座桥梁充满了现代感。从大桥效果图上看到,在落日的余晖下,白色的桥身体俊美挺拔,桥拱上承重的吊杆整齐分布,如同一根根琴弦;
在桥头,还设计了观景台,路过的行人可驻足休息,眺望整个鹿溪河沿岸的生态美景。
成品部件组装方式进行建设施工
精度要求极高
如此一座大型提篮式钢拱桥,建设施工难度如何?
由于整座桥梁采取成品部件组装的方式进行建设,整个桥梁在施工过程中有不小难度。
首先体现在桥拱脚的预埋。大桥的拱脚长约5.7米、宽约3.5米、高约3.2米,重量达到80吨。桥拱内隔板较多,且拱内有150根长达7.7米,直径22毫米的钢筋要穿入拱内长达5.7米,每根钢筋需要对齐4个纵隔板。因此,对施工的精度要求极高。
其次,整个桥核心部分的钢拱合龙段,都要消除每拱段因焊接引起的误差,更要在合龙段对线型、调杆位置进行校准。每一个截面的多个角都需要准确定位,加上拱上附着的锚索位置的方向不同变化,拱的高度达到38米,还有支撑架的遮挡,对测量增加不小的难度,有时需要变化不同的位置进行测量,并配以红外测量仪器等。
尽管施工难度不小,但对于桥梁的质量和施工效率的把控并没有松懈。施工期间正值汛期,陈洪胜便组织工人实时监测鹿溪河水位,对上下游河道进行清理。一旦水位过高,则采取调整施工顺序的方式确保桥梁建设进度。
“桥梁所有材料出厂前已进行质检,在施工期间,我们会定时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由于桥梁大量使用焊接技术,我们定期采用超声波、磁粉等检测焊缝是否严实、是否有气泡,一定要确保焊接质量过关。”陈洪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