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天下说法
用证据说话,为百姓反腐。有料,有种,有法治理想。请置顶本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法律评论  ·  蔡从燕:如何理解中国法院变革 · ... ·  昨天  
Kevin在纽约  ·  「谁是最终买下Tiktok的人?」马斯克近日 ... ·  2 天前  
最高人民法院  ·  濒临关门的工厂又来了新订单 ·  2 天前  
最高人民法院  ·  “偷偷搬运”微短剧?法院判了 ·  4 天前  
最高人民法院  ·  习近平会见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天下说法

不要用你的道德标准,苛求别人的付出

天下说法  · 公众号  · 法律  · 2017-07-05 00:01

正文


写微信公众号四年,有打赏功能一年多,偶尔接广告也才是今年的事情。但就有读者在后台留言,说微信公众号不应该接受赞赏,更不应该接广告,觉得这样有违初衷。


(咪蒙微信公众号的广告)


走资本运作的微信公众号越来越多,动辄融资几个亿

我相信绝大多数微信公众号的初衷,除了传播观点,还有商业化运营。尤其是那些动辄几十万几百万订阅用户的公号,随时都在做粉丝变现的事情,咪蒙去年的广告费加软文收入是五千多万人民币,papi酱每篇文章的打赏最少都有几万,就连周某某同志,靠贩卖爱国情怀,也是在微信公众号赚得彭满钵满,连结个婚都有粉丝打赏累计几十万。打赏多,被认为是一种荣耀。付费阅读本来就是趋势,打赏是对知识产权的尊重,是对作者原创的支持,打赏多说明读者认可。

在传统媒体时代,我们靠写文章获得报社、杂志的稿酬,我就曾经写过一些付费专栏,靠稿费完成了学业。现在,我们的写作平台到了移动互联网上,手机就能阅读,更为快捷、方便。腾讯微信公众号开通原创打赏功能的目的,也是为了鼓励原创,支持付费阅读。很多作者甚至推出了年费,用户跟订阅报纸一样。去年的网络写手,排名前三的稿费和版税收入都是几千万的,已然超越传统的作者。你说作者的初衷是什么? 每个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文字获得社会的认可,而且可以转变为支持自己继续写下去的物质基础。

当然,我前几年写微信公众号,确实没有一分钱的收入。我也做了很多公益和法律援助。面对读者的求助,我几乎每天回复几十条留言和邮件,几乎都是免费咨询。遇到重大疑难的案件,更是与专家同行磋商,如果当事人经济确有困难又求助恳切,难免会提供一些法律援助。不说别的,今年天津的杨松发案,广州的郑展江案,以及最近山西的张越轶案,都是没有任何收费协议,甚至连路费都要自己想办法解决。我的诉讼案件收费标准不低,但当事人家徒四壁,怎么收费啊?所以,收费案件和援助的案件一平均,我的收入实在不怎么样。

但是,不可能所有的案件都会法律援助,毕竟律师办案收费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多可怜啊,我多冤啊,你凭什么不帮我?”这种话我也听过,可 我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律师没有义务帮你。你又不是我家人,凭什么要求我必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呢?最近很多参与传销或者非法集资的受害者找我,也要求法律援助。你当初是冲着人家高额的回报去的,获利给过我一分吗?受骗了又要求人家免费帮你,敢情好事都得你占,倒霉就得大家分担啊?

我在微信公众号上揭露过很多非法集资或传销的,可为什么又会偶尔接一些金融方面的广告呢?首先,这些广告经过审查,合法性都没有问题,不是什么非法集资或传销,更不是骗局。至于投资,肯定有风险,存在没有风险的投资吗?如果你认为这个风险大,可以忽略,置之不理,对你根本不会有影响。既然在我的文章中读过那么多的金融方面的文章,就用这个广告考考你,让你自己判断风险。反正我在每一项广告中,都注明了是广告。每天都有找我做广告的,但我接的频率很低,绝大多数不靠谱的都被我拒绝了。

永远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别人。好像我必须不食人间烟火,为每个求助者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然后又不能有任何个人的经济诉求,仿佛谈到钱就不道德。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要不,换你来做行吗?你不是我,鬼知道我这些年经历了什么。


没办法像国民老公一样开启拼爹模式

2002年,我是背负一身债务到的北京,一文不名。很多人出身的时候就衔着金钥匙,要什么有什么,他们的起点,几乎就是我奋斗几十年的终点,这个社会本来就存在着很多不公平。可是,我肯奋斗。父亲去世时留下的债务,我们兄妹用了好几年才还掉。我读博士期间,写文章,写书,讲课,后来做博士后,直到 2007 年才完成所有学业,参加工作。这个时候很多同学已经在北京有房有车了,我的奋斗却刚开始。

我清楚地记得2008年时,我刚升任副教授,学校给我的工资收入大约是五千多。那时北京的房价均价大约是一万八,因为我当时在学校附近看过一个楼盘,叫学院派,开盘是两万五,在三环以内。但是,靠我的收入根本付不起首付。在等待中,房价又翻了一番,又翻了一番。等到我的工资收入一万多的时候,北京房价已经好几万了,收入的水平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大学教授一辈子的收入,都不够在北京一套房子的首付,这一点是肯定的。 学校收入一年十来万,不吃不喝一百年,才可以买一套体面一点的公寓。

后来我开始做兼职律师,我得让自己生存下去,让家人生存下去,我拼命地出差,拼命地代理案件。在教学、研究和工作之余,我开启了穷二代的奋斗模式。我无法拼爹,因为我父亲在我上大学时就去世了,除了债务没有留下任何东西。我终于赚到了几百万,但依然不够首付,北京的房价在这十年里翻了十倍,每次都在你刚要够到的时候,它就绝尘而去。我看中的那套房子,就在我住的小区边上,135平米的两居,二手房,最新的报价是 1200 万,卖家只接受全款。而附近的带书房的新房,都是大户型,几乎都是在几千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