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东北林业大学徐志超课题组
在国际知名期刊《
Advanced Science
》(中科院一区,IF:15.1)在线发表了题为“基部双子叶植物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结构多样性形成机制(
Lineage-specific CYP80 Expansion and Benzylisoquinoline Alkaloid Diversity in Early-diverging Eudicots
)”的研究论文。基于本草基因组学研究策略,报道了催化青藤碱等苄基异喹啉生物碱(Benzylisoquinoline Alkaloid, BIAs)生物合成骨架形成的新颖酶,发现种系特异的CYP80基因扩张及新功能化驱动了防己科物种苄基异喹啉生物碱(Benzylisoquinoline Alkaloid, BIAs)结构多样性,为BIAs药用活性物质的绿色合成及药物开发提供支撑。
BIAs结构类型多样,药用价值高,如镇痛药物吗啡因、抗菌药物小檗碱等,广泛分布在双子叶植物的早期分化类群及木兰类中。
近年来,陈士林院士团队相继完成毛茛科黄连(Liu et 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罂粟科毛黄堇(Xu et al., Plant Journal, 2022)、防己科千金藤属(Leng et 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4)等物种中BIAs的代谢合成、起源进化及抗病毒活性等研究。
然而,多数BIAs结构多样性形成及修饰的关键酶仍然未知,如防己科物种积累的双苄基异喹啉(千金藤素,抗病毒)、吗啡烷类(青藤碱,抗风湿)等,其结构多样性形成及进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团队以防己科中药北豆根(
Menispermum dauricum
)为研究对象,破译其高质量基因组,追溯其物种进化、全基因组复制事件及染色体进化历程,提出“北豆根基因组可作为研究双子叶植物进化的理想模型”;研究人员进一步通过代谢组追踪了北豆根不同部位BIAs的结构类型差异;通过比较基因组发现防己科物种CYP80基因的显著扩张,该基因家族扩张及组织特异性表达驱动了BIAs不同结构类型的多样性。重要的是,创新性发现了催化牛心果碱发生C2'-C4a酚耦合反应生成清风藤碱(多花罂粟碱的对映异构体)的新颖酶MdCYP80G10,该酶具有严格的立体选择性,特异性识别(S)型牛心果碱。本研究为“基因组进化驱动植物代谢多样性形成”理论提供新的范例。
图1 CYP80基因扩张和组织特异性表达驱动了防己科BIA结构类型的多样性
该研究由东北林业大学联合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等单位联合攻关完成。东北林业大学
安周捷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高冉冉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陈姗姗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田亚
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东北林业大学
徐志超
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
陈士林
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孙伟
研究员、北京化工大学
范华昊
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高冉冉
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项目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309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