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这是黄凯很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工作里的宝典。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提问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
2015年,刚参加工作的黄凯进入了广西工程局,成为云南万家口子水电站工程经理部的一名出纳。初来乍到,面对熟悉又陌生的财务工作,黄凯的脑海中时常冒出各种疑问。“师傅,这个核算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呢?”当他向师傅抛出这个问题时,得到的答案是“这是以往财务人员的核算方式,用习惯了。”“还有没有更好的核算方式呢?”这个问题激发了黄凯对工作的深入思考。带着疑惑,他主动与经验丰富的前辈交流,探讨会计核算的各种方式。在一来一往的问答中,黄凯对项目财务状况逐渐心中有数,也慢慢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财会人员。
水电站大坝下闸蓄水前,黄凯敏锐察觉到大坝上游面消缺处理进度缓慢。凭借对项目的深入了解,他明白这个工作必须在下闸蓄水前顺利完成,否则后续渗漏隐患将严重威胁蓄水计划。是什么原因呢?经他一番了解,原来是部分资金没到位。
怎么办?情况紧急,黄凯迅速向上汇报并协同团队对资金分配方案展开严谨评估。在确保其他关键施工环节正常推进的前提下,合理增加了该环节的资金投入。时间来到2017年2月,水电站大坝成功下闸蓄水;2017年4月,1、2号机组混凝土浇筑顺利完成;到了年底,机组安装也基本大功告成。
看着重要节点一步步完成,项目领导对黄凯说:“都说有钱要用到刀刃上,以后资金分配计划就交给你了。”工作得到了肯定,黄凯心里却又泛起了嘀咕,他可没被喜悦冲昏头脑。在他看来,每一次成功都是新起点,还有哪些细节能优化?未来项目资金分配怎么更高效?这些问题,又在他脑海里打起转来。
2018年,黄凯走进了三亚市西水中调工程(一期)项目的建设现场,成为财务部主任。作为海南省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该项目在启动之初便备受关注,随着项目前期资金的到位,黄凯却感到了“甜蜜的烦恼”。
他察觉到,现阶段项目的施工情况还没有获得足够的进项发票来抵扣税费,这意味着项目将承受很大的税务压力。该如何破局?“三亚市税务局征税任务已经完成了,是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反复思量后,他决定与税务局进行沟通。幸运的是,当他耐心说明项目情况后,税务局的工作人员十分理解项目的处境,表示可以同意延迟申报预缴增值税。
不过,达成这个协议只是第一步。为了顺利实施这一延期政策,项目部需配合税务局的要求,督促分包单位办理申报手续并在当地进行税务申报。其中一家分包单位因距离远、流程不熟而萌生退意。黄凯多次与其耐心沟通,既强调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又点明关乎他们自身利益,并亲赴指导资料准备工作,确保办理过程顺利。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所有手续完备,他们成功延缓了项目在当地的预缴税费,也有效地节约了大量现金流占用,缓解了项目的资金压力。
随着项目集中核算中心的组建成立,黄凯回到公司本部开始管理岗位的历练。此时,工作范畴从单一项目拓展至公司整体项目管理层面,新的挑战与疑问如潮水般涌来。不用想,他也一定是满头的问号,他思索着:各项目会计核算方式能否统一?财务数据填报口径还能更规范一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