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创集团(Evonik)周五表示希望裁撤数千个工作岗位,巴斯夫也已多次宣布紧缩计划。大型化工企业就像是整个行业苦难的象征。即使到明年也看不到复苏的迹象。
化学工业协会 (VCI) 于周五上午召开年度新闻发布会。
仅在几个小时前,总部位于埃森的化学巨头赢创集团宣布了其史上规模最大的重组。加上已经在进行的财政紧缩计划,集团内部可能会裁减多达 7000 个工作岗位,或者通过出售业务部门进行重组。
赢创集团的困境印证了整体困难的经济环境。VCI 总裁施泰莱曼(Markus Steilemann)在周五的发布会上表示“库存惨淡”,而行业的年度业绩更是“令人失望”。“唯一的亮点”,即“过去两年的快速下滑并未持续下去”。根据该协会的预测,2025 年也看不到回升的迹象。
总体而言,2024年化学制药行业整体产量较上年增长了2%。但与往年比较,该行业正在显而易见的下滑。与 2018 年相比,今年的产量下降了 16%。其中化工行业甚至下降了 17%。
化学制药行业今年的总销售额为 2210 亿欧元。与去年相比,减少了两个百分点。
德国销售额下降得尤其明显。从 2023 年到 2024 年,销售数字下降了 4%。海外业务下降了1%,此外化学品今年的价格也比去年便宜了2.5%。价格的下跌加剧了销量的下滑。
今年夏季,业界对业绩还比较乐观。2024年第一季度,该行业国外销售额环比增长3.6%,欧洲以外的客户对化学产品的需求有所增加。
VCI 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麦克(Henrik Meincke)当时欣喜若狂:“我们的行业终于再次顺起来了。对外业务非常重要。超过 60% 的销售额来自海外客户。”
然而到了年底,希望变成了失望。据 VCI 称,客户订单供大于求。需求的低迷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2024 年,该行业的平均产量利用率仅为 75%。因此,第一批工厂在近几个月内已永久关闭。” 根据 VCI 的预测:“可能会出现进一步的关闭。”
德国化学工业目前面临的压力程度还可以从化工巨头巴斯夫上体现。这家全球最大的化工集团在路德维希港运营其最大的综合工厂。该集团已经多次在路德维希港实施财政紧缩计划。
巴斯夫希望到 2026 年底节省共 21 亿欧元,其中位于路德维希港的总部受到的影响最大。该集团已经关闭了第一批工厂,且还在测试其他工厂的盈利能力。
周五,赢创集团再次宣布了紧缩措施。赢创在3月份就已经宣布,希望到2026年裁员约2000人。此外,位于Marl 和 Wesseling 的工厂拥有约 3,600 名员工,可以直接打包出售。
赢创还将通过出售额外的运营部门来裁减另外 1400 个工作岗位。总共可能会裁掉目前 32000 个职位中的 7000 个。此次裁员之后,赢创承诺到 2032 年之前,不会再因为运营原因进行裁员。
整个行业都在紧缩,看不到尽头。VCI 对 2025 年几乎不报希望。该协会预测销售将放缓且不会增长。原因当然是生产价格过高和订单不足。根据 VCI 的数据,到 2025 年,制药行业的产量可能会增长 0.5%,而化工行业的产量预计将停滞不前。价格可能下降0.5%。
VCI 主席施泰莱曼给德国评级为差。就活力而言,无论是整体经济还是化工行业,德国在国际比较中都落后一步。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缺乏竞争力,主要要归咎于高昂的生产成本和日益严重的官僚主义。“政客们正在谈论减少官僚主义。然而实际上,他们让我们陷入了更加狭隘的监管之中。” 施泰莱曼说道。
斯泰莱曼认为,行业出现问题的原因“不仅”在于联邦政府,还在于欧盟。“官僚主义的中心是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正在对欧洲进行监管,使其陷入停滞。” 斯泰莱曼说道。
为了再次具备竞争力,创新和投资是必要的。当前缺乏前景的形势和将导致投资项目被搁置和创新预算被削减。
施泰莱曼将明年二月份的新一轮总理大选视为“解放经济”的机会。VCI 正在对下一届联邦政府提出具体要求,例如具有竞争力的能源价格、减少官僚机构以及企业税改革。
至于化工行业何时会再次复苏,各个公司的评估不同。根据 VCI 对会员公司的调查,一些公司预计最早在 2025 年夏季或秋季就会出现回升。还有一半的公司预计订单需求至少要到 2026 年或更晚才会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