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环球科学》的各位小伙伴们,3月刊的阅读进度如何呀?从2023年10月刊开始,为了和喜欢环科的你们有更多互动,
杂志推出了“读来编往”栏目
(杂志的第96页)
,读者、译者和编辑都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
。
在这个栏目中,你会发现不同专业的译者在翻译文章时,都有很多切身的感想和体会。而编辑们也在编辑中和文章碰撞出了许多奇妙的火花。来看看他们怎么说吧!!希望大家的分享能为你的阅读带来一些新的体验。另外必须提醒一句,
可以在每一期纸刊的“读来编往”栏目扫码留言哦,
有机会获得一本编辑部好评的图书!(
抽到真的会有感觉赚到了
)
译者的话
3月刊:
《熵的多重身份
》
物理学家常认为,物理量是完全客观的。可本文作者指出,
熵并非完全“客观”,而是有些“主观”性质
。这是熵与其他常见物理量的区别,也是其晦涩难懂的原因之一。如今,物理学范畴逐渐从物质世界扩展到信息世界,涵盖从信息处理过程的热力学到机器学习中的涌现等诸多问题。可以预见,信息熵等概念未来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3月刊:《失速的演化列车
》
作为人类活动干扰演化的经典案例,或许你也听说过桦尺蠖的故事。
但当这么多案例同时摆在眼前时,依然会让人再次感叹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之巨。
尽管进入“人类世”的提案已被否决,但对于这些生命来说,它们的确迎来了截然不同的世界。不知在飞快的变化之下,有多少生物足够幸运,可以成为那些黑色的桦尺蠖。
编辑的话
3月刊:《横扫太空垃圾
》
卫星过去代表我们对科学的渴望,如今它们却很可能成为探索太空的阻碍。不断增加的太空垃圾可能跨过危险的临界点,引发凯斯勒效应,最终让太空垃圾指数增长,让所有地球轨道都不再可用。所以,太空垃圾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当然,就像大多数环保手段一样,
治理太空垃圾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方式,往往综合考虑卫星的全生命周期,从一开始就避免产生太空垃圾
。不过,和其他环保问题最大的区别在于,全人类共享同一片宇宙空间,它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
3月刊:《昆虫的静电世界
》
难以想象,如果我们人类也生活在昆虫般微小的世界里,会是怎样一番景象。静电力对我们来说通常微不足道,但在那个世界里,它或许会赋予我们“超能力”——不仅能隔空取物,更能御力飞行千里。这种看似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场景,却是许多昆虫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当我们以不同的尺度感受世界,虽然物理定律未曾改变,但与之互动的方式却截然不同了。
再次提醒,
可以在每一期纸刊的“
读来编往
”栏目扫码留言哦,有机会获得一本编辑部好评的图书!
《环球科学》
2025年3月新刊
正在热卖
戳图片
或
阅读原文
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