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振原的小屋
用幻灯片创造美
51好读  ›  专栏  ›  振原的小屋

观众如何观察事物

振原的小屋  · 公众号  ·  · 2019-03-07 17:19

正文


这篇文章内容来自于视频教程《蔡振原的 PPT 极简术》的第六讲。当编剧将演示文稿的内容梳理好之后,设计师开始介入,使用他的专业技能将编剧的想法和内容梳理成视觉化的一张一张的幻灯片。



要扮演好设计师这个角色,就必须要像设计师一样去思考问题。


设计师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呢?设计师关注用户,以用户为中心。设计师关心用户如何观察和使用事物,关注他们使用的时候有怎样的心理感受,关注他们有怎样的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


而演示文稿在这一点上,用户即观众。



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观众是如何去观察事物的。这篇文章相当于《设计师要懂心理学》这本书的一个读书笔记,同时还结合了一些格式塔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知识,选取了很多对制作演示文稿具有指导意义的要点做了一个梳理。



①  人们认为相邻的物体必相关


这第一点其实和罗宾四大原则中的亲密性是高度一致的,其实由这一点还可以推论——人们认为越紧密的两个物体的相关性越强。



我在对比举例中用了不同排列的圆角正方形,这种亲密性的不同使得两个排列在视觉上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左边是横向延伸,而右边是纵向延伸。



②  人们倾向将事物进行分类


分类也可以算是一种贯穿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通用法则了。人们总是倾向对事物进行分类,这便于他们记忆、管理和查找,笔记本电脑上的文件夹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金字塔原理中,按照不同分类依据对内容进行梳理也是常用的方法,既有利于编剧梳理逻辑,也有助于观众进行了理解和记忆。这第二点简单的记忆就是四个字——“物以类聚”。



③  大脑优先处理色彩和简单形状


第三点这个例子比较有意思,大家看下年这张幻灯片,同样的内容,只是形状和色彩有一些简单的区别,就传递出完全相反的信息。



我们的大脑是习惯性偷懒的,相比文字,会优先处理色彩和简单的形状信息,这也可以成为我们对某一个信息进行强调的手法——比如在苹果官网的上,购买产品的按钮设计就是在网页右上方的一个蓝色小按钮,面积不大,但是很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在演示文稿中,我们也是可以借鉴这样一种手法的,运用颜色和形状就能很有效地对信息构建起对比,并进行强调。



④  人们喜欢看脸,习惯拟人化


人们对人脸的注意度是非常高的,而在面部上,眼睛又是尤其吸引人注意力的。我们平常看到一些网页经常会用人物的照片吸引注意,并通过视线方向对页面进行引导。



拟人化的习惯也很常见。人们习惯将抽象事物与自己已然熟悉的事物之间去寻找某种联系,比如在动画中将汽车角色赋予脸谱和表情、汽车的臀线设计、可口可乐瓶的收腰设计等等。



⑤  容易被大面积色块和图像吸引


下面这个例子其实是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大数字广告牌,广告牌上的大面积蓝色和人物照片明显是最吸引人注意力的地方。



在演示文稿中,当我们使用全图或者大面积的鲜艳色块的时候,同样能带来较大的视觉冲击力,营造出想要的氛围。



⑥  勾人六事


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六件事物分别是:危险、食物、性、移动、人脸和故事。其中,前面三者与在原始环境中的生存需求紧密相关。当动物接触到一个事物的时候,它头脑里马上弹出三个问题:


这东西有没有危险,会威胁我生存吗?

这个东西能不能填饱我的肚子?

这个东西能不能性交,完成繁殖?



移动的物体其实经常与危险相关,在演示文稿中,合理使用动画也可以对信息或者主题进行强调。人脸前面其实已经重点说过,最后一点是故事。


故事是一个好东西!故事想比于单纯的文字和图像更能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形形色色的故事是人们的硬需求,即便很套路,没有新意,人们还是愿意去听去看,甚至产生看电影等消费行为。



当我们安排演示结构的时候,如果遇到一些衔接点不太顺的时候,那就讲一个与主题相关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吧!



⑦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我用奥黛丽·赫本的一张照片做了一个形象的解释。这一点比较偏向思维方法论层面。整体于部分的关系其实在超级多的事物中都有体现,从整体到局部是非常常见的思考逻辑。



在演示中,不管是编剧来安排剧本,还是设计师来进行视觉呈现,包括人们观看演示时的记忆习惯,合理的逻辑都应当是从整体到局部的。


编剧不能一开始纠结于某一个很细小的措辞;设计师不能一开始只关注如何做好一张图;观众同样不能执着于演说者所说的某一个片段。



⑧  容易把视觉不好归因为内容不好


对于这一点,大家其实应当是早有体会的。以前读高中写作文的时候,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强调的最多的大概就是——哎呀!你们一定要把这个字给我写好啦!


究其原因就在于:人们容易把体验不好、界面混乱归因成内容逻辑混乱。这大概就是「颜值即正义」的认知心理学依据吧!



为什么一份视觉处理更优的演示文稿有竞争力呢?还不是因为只有当人们看到一份漂亮的文稿的时候,才有继续去了解它具体内容的欲望。



⑨  人们难以同时进行多项动用大脑资源的任务


很多人觉得大脑可以同时进行多项任务,但是其实人脑和计算机完全不同,人脑是很难进行多线程工作的,强行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的结果就是效率会下降。



还是以演示中观众获取信息的三种方式为例进行解释。


我们知道,信息传达的方式主要是:视和演、听和说、读和写。其中前面的视演听说对大脑资源占用是更少的,而读写对大脑资源占用较多。


这意味观众在演员和满是文字的 PPT 之间,只能选择其一。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减少 PPT 上文字的数量,足够精简和明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