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我们都听说过啄木鸟在树上捉虫子的故事,在我们心中都是一个“森林医生”的形象。但在生物学家深入研究后发现,啄木鸟对啄木有着异常的固执。
即使把树木啄得面目全非,甚至可以用开膛破肚来形容,啄木鸟也不会停止啄木行为。这颠覆了我们对啄木鸟以往的认知,那么啄木鸟真的是“庸医”吗?
啄木鸟会脑震荡吗?
啄木鸟的啄洞能力是动物界的佼佼者,啄木鸟平均一天啄木1万2千多次,每次啄木的加速度相当于100倍的重力加速度。这种力度相当于人类以68公里的速度撞向挡风玻璃的撞击力的6倍以上,可见啄木鸟每次啄木时脑袋承受着超强的撞击力。
但是啄木鸟并不会出现脑震荡的现象,这与啄木鸟特殊的身体构造有关。首先从啄木鸟的啄木的过程分析,啄木鸟在啄木的时候并不是一直用力的,而是当喙部用力0.5秒后啄木鸟就会停止用力,避免用力过度导致脑袋振幅过大。
啄木鸟结构图
同时喙部与树木呈垂直角度,确保精准用于一点。而且啄点是不断变化的,这样就减少了脑袋某一个点重复与骨头的撞击。啄木鸟不会脑震荡最大的原因就是啄木鸟的特殊的身体构造。啄木鸟的头骨特别厚,同时脑袋较小与头骨的接触面又大,使啄木的时候降低碰撞带来惯性。
鸟喙处的骨头薄且韧,可以通过微小的变形来缓冲一下冲击力。而作为保护脑袋的颅骨比其他鸟都要厚得多,科学家通过断层成像扫描仪发现啄木鸟颅骨中骨小梁之间距离非常小,而骨小梁的三维结构就决定了颅骨有着不小的硬度。
最特别的是啄木鸟的舌头,我们有一个错误认知,以为啄木鸟是用嘴巴来捕捉虫子的,但其实啄木鸟是用舌头来捕捉虫子的。啄木鸟的舌头非常长,甚至伸出来比它们身体还长,而且它们的舌头长满倒刺,能牢牢抓住虫子。
啄木鸟舌头
最神奇的是,当啄木鸟在啄木的时候,它的舌头居然绕头骨一圈。舌头首先从上颚骨出发,然后穿过右鼻孔,舌头然后再分叉从颅骨的上后方绕过去,呈一个包裹状态,然后再从下颚骨出来。所以说啄木鸟的舌头是天生的避震神器,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啄木鸟根本不会有脑震荡。
啄木鸟何罪之有?
在我们一般认知中啄木鸟啄木的原因无非是捉虫子和筑巢,但是一些啄木鸟还有啄洞储粮的习惯,特别是橡树啄木鸟。橡树啄木鸟主要分布在北美的橡树林中,为了避免冬天的时候没有食物,橡树啄木鸟会在冬天来临之前存储橡子(橡树的果实)。
不过它们不会集中一个地方来存储,而是在树上啄出一个一个的小洞来存储粮食。最致命的是一个种群需要储存非常多的橡子,所以每次都需要整个种群出动进行储粮。导致树木上的小洞非常多,甚至一棵树上能有50000个小洞。
不仅如此,在存储的过程中橡子会脱水收缩,这时原本的小洞就显得太大,这时候橡子就会从小洞脱落而便宜了其他动物。所以橡树啄木鸟就会把橡子进行转移,转移到一个更小的洞,从而导致更多的树木受害。
橡子
橡树啄木鸟算“敲骨”的话,然而还有更加可恶的啄木鸟,那就是会“吸髓”的吸汁啄木鸟。吸汁啄木非常喜欢吃树汁,在森林中如同“吸血鬼”般的存在。吸汁啄木鸟会对含糖量较高的枫树下手,首先在树木的韧皮部位打一个小洞,然后开始吸取树木的汁液。
如果树木“结痂”了,啄木鸟就会在旁边再打一个洞,从而导致树上的小洞越来越多。不仅如此,树枝分泌出来的树汁残留在地下时,就会吸引众多的昆虫前来,这样啄木鸟就能不费吹灰之力把昆虫一起吃掉。吸汁啄木鸟打的洞更加深,对树木的伤害更加大,一旦树木的导管被破坏严重,那么树木的寿命就大打折扣。
啄木鸟到底是益鸟还是害鸟?
听完上面描述啄木鸟似乎是害鸟,但其实并不是所有鸟都有如此恶劣的行径。其他啄木鸟在打洞的时候,一般不会啄太深。这是因为有虫子生存的部位往往比较脆,啄木鸟比较容易啄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