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某一个昏昏欲睡的下午,The Push的选题资料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我的收件箱,让正被困意席卷的我眼前一亮。这本书的作者阿什莉曾经是供职于企鹅出版社(加拿大)的公关总监,她每日的工作内容就是和形形色色的作家和媒体打交道,并发掘出更多的畅销书作家。所以,当一个掌握了行业规律,知晓畅销通则的前同事,成为了选题资料中的作家,这身份的转变瞬间引起了我的好奇。
(Ashley Audrain - photo credit Alex Moskalyk)
刚刚粗略看了介绍和开头几章,我就立刻发邮件要了全书审阅样张。不仅因为深谙行业规则的她,把所有宣传可用的痛点和大众预期的畅销潜质都拿捏的刚刚好,而且作为一位新人作家的处女作,它的文笔和结构的设置也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
虽然我是一个偏向经典文学的策划编辑,但也一直非常希望可以做一本自己喜欢的惊悚类作品。这么多年,审阅过很多惊悚小说的选题,却没有一个能让我最终下定决心买下来的。在我看来,惊悚小说是一个非常考验作家写作功力的文学类型,大多数畅销流行的惊悚小说都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明确卖点,一句话就能把你带入到当时的情境中,让人产生想一探究竟的欲望。但往往在迫不及待的翻看完前几章后,便会变得有些气力不足,撑不起读者想要了解过程的好奇心。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前五十页没能保持快节奏的紧张感,或出现一个还不错的小高潮,我往往就会开始跳过冗长的推断过程直接看结局,希望可以有非常不错的反转。可最终呈现的大部分都是牵强的杀人逻辑或狗血的爱恨情仇,再不然就是与开头卖点的引子毫无关系的一个新故事,连自成体系的逻辑都没有。
(图片来自《消失的爱人》)
《我本不该成为母亲》这本书的主题对于当时刚生完孩子没多久的我来说,时间点打的稳准狠。从开头到结尾,每一章都有让人能产生共鸣或共情的地方,无论是三代母女之间的疏离及情感挣扎,还是女主角布莱丝现下生活所面临的困境,字里行间都让我看到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影子。尽管我的童年很幸福,但依旧会为了小时候的布莱丝经历的那些感到难过和心痛。
母职的探讨成了部分男女敌对起来,恶语相向的重要阵地之一。说实话,我的女性独立主义在结婚之前并没怎么觉醒,大多数时候只是处于观望状态。但自从身份转变,从单身变成已婚,从已婚变成已育,我就像被迫一夜长大的孩子,被突如其来的各种变化打得措手不及。好比你为了不落后众人,对一个不太熟知的游戏类型产生了一点点兴趣,打算顺应潮流,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回了家,结果发现游戏不能退出,不能删档重来,整个游戏还在不停更新,升级难度挑战,直至有一天,你不但要保证自己在游戏中存活,还要带着一个没什么战斗力的队友四处拼杀的时候,大抵你就能明白,生娃后一年,我的心理状态改变了。
“我认为女性就应该在孩子的事情上多付出。”“我觉得大多数孩子都是跟妈妈亲吧。”“我也很努力,你不能要求我做的像你这样,我就是做不到啊,男的本来就没有这么细心。”类似这样的话,我相信出现在好多人的生活中,而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吐槽,也会一次次成功地在家庭核战争的余波里,发挥着辐射和尘烟的组合伤害,让那些为人母的女性们,在本来就疲惫的心情下,生出了更多的委屈。
(图片来自《82年生的金智英》)
我总对身边的朋友说,我不后悔生孩子,因为他很美好,我不应该后悔,但我后悔结婚,因为有时候我觉得婚姻才是带给我母亲这个身份的罪魁。孩子带来的幸福确实很多,闪闪发光像太阳一样温暖,但他带来的束缚和烦闷,也同样漫到盖住了家庭生活的快乐。这不是可以互相抵消的两股力量。他们是完全不在一个跑道的平行线。痛苦和快乐是并存的。我并没有能像普罗大众对我的期望那样,因为怀抱着神圣的母爱,而原谅他所有的无理取闹。我也没办法忽视自己的委屈,认为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人母的职责与天性。
(图片来自《生门》)
在《我本不该成为母亲》这本书里,从主人公布莱丝被推入产房的那一刻,我就与她同呼吸共命运了。她对生孩子的恐惧,只有你躺在冰冷的产床上,才能明白。有的书评说,文字描写过于真实生动,引起了很大的不适,也有人觉得女主角成为母亲后的偏执和抱怨过于琐碎,她的自怨自艾无法引起共鸣,只觉得她神经质。而这些恰恰是当初我看稿子的时候,最打动我的地方。因为这才是最真实的母亲,最真实的家庭生活。
本来我对它的期待是一本惊悚畅销小说,用引人的噱头,走“小孩是坏种”的老套路。审阅选题初期,国外每天都传来版权售卖的好消息——在短短两周内,版权售出34个国家和地区。这更加深了我对这书的刻板印象,但真正看完的时候才发现,就算你在第一章就坚定的得出了终局的结论,但真正走到那一步的时候,一路过来的心碎,挣扎,和对母女三代人各种不幸的感悟,都将意料好的结局,推向了一个情感的高潮。
(图片来自电影《春潮》)
故事的发展就摆在那里,没有什么意外。女主的生活就摆在面前,同样没有什么可推敲。但意料中的震撼反而更加深击脊骨,让你将所有经历过的细节重新再串联起来,引发了新的战栗。而生活中的那些无奈与委屈,也正同女主的日常琐碎一样,渗透进方方面面,无论你怎么甩,都摆脱不来那份不适感。
这本书无论是从内容还是文字本身,都生动的让人害怕。作为一位审阅过众多惊悚选题的老编辑,《我本不该成为母亲》是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心理惊悚小说,带来的余韵足够让我在母职的束缚下,继续负重前行了。
毕竟,好像世界就是这样啊。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加拿大]阿什莉·奥德兰
译者:李雅欣
2021年1月
定价:58元
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