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光荣与新梦想
没有哪个节日像春节这样,能充分诠释“家”的含义。辞旧迎新的时刻,
一家人围坐一起,看着春晚,闲聊家长里短。这种慢节奏的状态,会在恍然间让人有种近乎穿越的不真切感。我们似乎很享受这样的时刻,但又怕自己因此落后于别人,乃至这个时代。所以,即便在与亲友的迎来送往中,我们依然不忘努力给自己贴上各种各样带有光环的标签,给自己营造一种安全感。
网络交织的时代,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以见到许多“大世面”,仿佛觉得自己身处成功的光环之中,并由此产生了唾手可得的幻觉。在东张西望中,哪里热闹我们往哪走,慢慢陷入“寻常路懒得去走,不寻常的路又走不动”的尴尬境地。
回家,除了团聚,还是找回自我的契机。
旧的光荣,如同学生时代的张张奖状,那曾有的光环,终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一如随波逐流的人,终将被时代的潮流所抛弃。而那些忠于自己的内心的人,从来都是顺势而为——即便无人喝彩,也能不断吸收、打磨和耐得住寂寞。
梦想历久弥新,我们需要的光环,从来都不是来自外界,而是自己的内心——正如一份报纸的坚守。在过去的6000多个日日夜夜里,把“鸡”的造型放进LOGO的鲁中晨报在闻鸡起舞中追求真相而不是消费热点,用口碑赢得认可与尊重,从而成为鲁中地区第一主流媒体。如今依托鲁中晨报这棵大树,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也以不同载体抵达晨报用户,用家人一样的陪伴,成为一种习惯。
永远在线的时代,仿佛什么都在直播,对于那些没有新闻从业经历的人来说,或许很难理解如同传统评书“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那个词——“截稿”。但对于我们来说,新闻的一大魅力恰恰在于“截稿”,因为那些烙有明显截稿时限痕迹的定格往往更耐人寻味。
一事当前,无论用怎样的载体体现,我们的记者一直都在追求定格与还原新闻真相,并且让每一个字都经得起推敲。正如梅尔文·门彻所说,“新闻是易碎品,但要把它当艺术品去雕琢”。正是这种对新闻的斟酌与审慎,让用户停下来思考,而不是用手指一次次刷新,把一切都变成流水账。
新的一年,愿你我一样,回归初心,关注自身成长,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