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朗自学
自学就是孩子内在生命的自我生长;越小自学能力越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内蒙古教育发布  ·  明日开讲!《安全同行 ... ·  昨天  
微行动联盟  ·  山西省2025届中考模拟方向卷(一) ·  昨天  
编程技术进阶  ·  DeepSeek 效率暴击 21 ... ·  2 天前  
编程技术进阶  ·  DeepSeek 效率暴击 21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朗自学

自私,是一个妈妈最好的样子

小朗自学  · 公众号  ·  · 2024-03-15 12:00

正文



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娜·多纳丝曾发起过一项调查,问:

「如果你能带着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回到过去,你还会选择做母亲吗?」
「从你个人的角度来看,做母亲的收获大过损失吗?」

她采访了不同年龄、教育背景、职业和阶层的23位妈妈,但她们共同的特点是,都承认自己后悔成为母亲。

还有很多妈妈表示,当妈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进退两难”。


因为在育儿的过程中,每个女性几乎遇到过相同的困境:如何当个好妈妈。

因为太多妈妈脑子里时刻绷着一根弦, 提醒自己应该有一个“好妈妈的样子”,用条条框框将自己“角色化”


长此以往,初为父母的愉悦感被消磨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永无止尽的焦虑、厌倦、暴躁、力不从心……

有调查显示,超四成的母亲处于中度焦虑状态,超一成母亲处于极度焦虑状态。

孩子的教育和抚育是母亲最大的焦虑源,近六成母亲为此焦虑。

难道一个优秀的妈妈必须时刻围着孩子转吗?

不是的。为自己活,自私,才是一个妈妈最好的样子。

“做个60分妈妈”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 当妈后,你最受不了别人说你什么?

获赞最多的答案是: “你这妈是怎么当的?!”



是的,就是这句话。看到这个,妈妈们都不淡定了,下边评论也都深有同感。

@小景子
不管孩子是冷了热了,摔倒还是喝水呛到,我总是被质问,你会不会当妈啊?你怎么当妈的?看到孩子受伤,当妈的心都是揪着的,还要一再被指责质问,凭什么?

@宣
有一次孩子在小区玩,不小心磕着后脑勺了,哇哇大哭,边上的大妈阿姨顿时围过来把我一顿训,我也吓得不行,赶紧抱着娃回家了,一路上自己很内疚。没想到孩子进门前擦擦眼泪说:“妈妈我不哭了,别告诉姥姥!”估计她怕回家姥姥知道了又会像刚刚的大妈一样说我,贴心的孩子搞得我差点哭出来!

@小何
那天吃饭我扶着孩子在凳子上,宝宝抓着椅子。孩子爸过来扶我就放手了,没想到孩子立马倒下去不过被接着了。老公直接一句:“我真不晓得你怎么带孩子的”。我当时就怒了。然后一个人在门口流泪。那心情真的不知道怎么说。太委屈了。


孩子哭闹了,怪妈妈不会安抚;孩子生病了,怪妈妈失职;孩子消瘦了,怪妈妈偷懒不做饭...一句“你怎么当妈的?”指责,就抹杀了妈妈们所有的努力。

其实妈妈也很伤心,不用旁人责备,自己都会内疚自责。


英国的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提到一个名词:good-enough mother,翻译过来就是 “足够好的妈妈”

但是, 这个“足够好”并不是指100分,而是60分。

谁说当妈就必须得做到100分呢?60分就恰到好处!


既满足孩子的基本需要,又留给孩子40分的自我发展空间。重要的是,妈妈不会因为孩子失去自我。

就像之前看综艺《妈妈是超人》,包文婧在给饺子做饭的时候,孩子闹起来,为了哄孩子,饭都烧糊了还不知道。

饺子拉完臭臭洗屁屁,换水时虽然千叮万嘱,急匆匆跑着来去,孩子还是摔了个底朝天,她心疼的抱着孩子一起哭。

晚上哄睡,饺子非要看动画片,不肯乖乖睡觉,在经历了哄、摔东西、扔娃娃、情绪爆发等一系列动作之后,包文婧心力交瘁,歇斯底里的跟孩子对着哭,冲着孩子喊:

“我天天为了你,连一点自己的时间都没有,你还想怎么样?”。


评论里很多人在指责包文婧不会带孩子,太娇气,不该这样不该那样。

我反而觉得心里莫名很痛快,当了妈妈也敢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真的太赞了,她说出了广大宝妈们的心声啊。

妈妈不是“超人”,成为“自私”且“真实”的妈妈,才可能成为真正快乐的妈妈。

失去自我的母爱,
是全家人的枷锁

失去自我的母爱,最容易走向两个极端。委屈求全型,与严厉控制型,无论哪一种,都是妈妈与孩子的双重枷锁。

看过《82年生的金智英》这部电影的妈妈应该会很有共鸣。

有一句台词是: “作为别人的妈妈,别人的妻子,偶尔也觉得挺幸福的,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像是被困住了。”

是的,成为妈妈后,很多人也会觉得自己被困住了。


女性在婚姻里承担了很多,除了带孩子,还包括很多“隐性付出”。

比如男人仍了垃圾,女性会随手套垃圾袋

还有家里各种日用品的采购、每到换季时,衣橱的分类和整理,被子厚薄的更换等事,多半是女性在做。

还有家里一日三餐的安排,即便家里请了做饭阿姨,但定菜单这样的事情多半也是女人在负责。

更不要提在儿童医院,带孩子看病的多半也是妈妈,上学时老师找家长联系时,多半也是找的妈妈。


......

除了隐性劳动,别忘了女性付出的其实还包括情感劳动,以及各种人际关系上的操心。

女性生来具有的生育和哺乳能力,在社会意义上被自然的视为义务。


但婚姻里需承担的责任,从来就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

因为“丧偶式育儿”太普遍了。就像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 这个时代对女人是不公平的,它将女人推向了世界舞台,却忘了将男人拽回家庭。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是世界对女性最大的恶意。

当人们对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标变成男人的收入,职位高低,房子大小,车子价格时

也应该去关心一下这个家里的女人在做什么,她们内心渴望是什么,她们在养育孩子上的烦恼与困惑。


妈妈不开心,整个家庭氛围就不会幸福,看似在一味为了孩子,为了家人在付出,最后也可能吃力不讨好。

失去自我的母爱,会是全家人的枷锁。

妈妈爱孩子
但更要爱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会身负多种身份标签,但是在成为任何一个标签之前,最应该先成为“自己”。

好在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女性站出来为女性发声。好在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已经觉醒。

一个共识是 “妈妈好,孩子才可能好。” “带好孩子的重点是要把关注放回自己身上。”


就像最近的热播剧《烟火人家》里,控制型妈妈孟明玮和女儿李依锦是最典型的中国式母女关系了。

李依锦忍不了妈妈控制,终于爆发,争吵到要断绝关系。

而当孟明玮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与“软饭男”丈夫离婚,愿意去买新衣服、做头发、逛公园,有自己的生活时,母女的关系也终于和解、温馨起来。


是的。 要为自己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