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证指数上涨25.87点,收盘报2794.55点,成交量为1782亿元,如下图所示:
上证指数在持续暴跌之后出现反弹,这原本就是在预期之中的。
只是,当初被寄予无限希望的重要支撑位既已被跌破,现在就变成了强压力位了。
因此,在上证指数有效站稳于2827点以上之前,我们都将其视为空头结构。
而一旦事后证明,从5月6日至8月5日这三个月的盘整只是下跌中继的话,那么不用我多说,读者自己也能根据书中的讲解,计算出上证指数将来很有可能会跌至何方。
所以,还是那句话,做好后勤,云淡风轻。
昨天下午,姚尧推送了《
姚尧精读《声律启蒙》第1集
》,从读者留言来看,还是相当受欢迎的。很多人都在问会不会成书,什么时候出版?是这样,《声律启蒙》分为上下两卷、各15章,总共就是30章,每章有三段。昨天推送的《
姚尧精读《声律启蒙》第1集
》就是第一章的第一段,也就是说,如果要将这本书连载完的话,那就得连载90集。我初步的想法,是每周连载一集,那就是90周。一年是52周,两年就是104周,再去除中间的年节休假,全部连载完差不多刚好就是两年的时间。至于出版方面,第一集大约是4500字,如果以后每集字数都与之类似的话,那么全书将有40万字。考虑到书中还会有不少的插图,所以我们现在的想法是全书分为四册,每册10万字。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大约在明年春节前后完成第一册的初稿,再加上后续的画图、排版、编辑、校对,差不多最快也得要明年这个时候才能与大家见面。
大约是在两年前,姚尧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委婉地批评过
《中国诗词大会》,说它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不少观众对于诗词的兴趣,但它在形式上却是以比赛背诵为导向,这是我相当不以为然的。结果没想到,后台竟然引来大量的质疑批判之声。具体内容就不再引述了,反正都是你们用脚趾头也能想到的,比如背诗总比不背好,现在不懂以后会懂之类。当时,我曾打算认真写篇文章来驳斥这些质疑,不过后来想想还是算了,说句不好听的话,跟这些人辩论诗词,那跟对牛弹琴也差不了多少。甚至,可能还不如对牛弹琴,牛听不懂弹琴,最多就是昏昏欲睡,或者烦躁走开,它至少不会指责人弹错了,对吧?所以,有时候想想真挺好笑的,一群完全不懂诗词的门外汉,居然跟我说背诵诗词的重要性。背诗重要这事,我还需要你们教吗?难道,读者中会有那么多人觉得自己背过的诗比姚尧还多吗?不说别的,每天更新的股市前瞻都能选取两句诗词来作为全文的注脚,这件事除了姚尧之外,世界上还有几个人能这么干,敢这么干?说实话,很多时候不是姚尧不谦虚,实在是因为在那些什么都不懂却又喜欢叽叽歪歪的人面前,一旦我太过谦虚,他还真就以为他比我懂得更多,有实力可以教我了。
之前,我在文章中多次提到,我对现在的学校教育是非常不以为然的。然后,又是潮水般的质疑,理由说来说去也无非就是用脚指头都能想到的那几条。对于这些,我今天就不展开了。就只说一句,你们觉得,姚尧算不算聪明人?如果你们承认姚尧还算个聪明人的话,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这种连你们用脚趾头都能条件反射想出来的理由,姚尧这种熟读史书、研究战略的人会想不到吗?《商君书》第一篇就说:“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对于一般人来说,他们总是会把自己平常耳濡目染的积习视为不容挑战的天条。如果谁和他们的观点不一样,他们就条件反射一般
地
指责别人错了。
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如果你们的所思所想都和你身边的人一样,那你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就大事业,无不是因为他能够用创造性的方案解决别人习以为常的问题。
可如果你什么都和别人一样,请问创造力又来自何方呢?
很多读者看我批评学校教育,就
辩解说,很多私立学校
不至于如此,很多名牌大学不至于如此,很多外国学校不至于如此。这么说好了,我们先不谈理工科,也不谈英语,我们就谈中文。中文是我们的母语,在学校里学了十多年,平常也是用中文在沟通,可是请问,今天的中国有几个人是能读懂文言文的(且不说写作),有几个人是能写诗作对的?就不说跟古代那些大诗人、大文豪比,就说作为接受了十多年语文教育的大学生,平均水平至少不该比晚清秀才差太多吧?如果说,文言文读不懂,诗也写不来,然后你还硬要跟我说你那是贵族学校,是素质教育,是名牌大学,是热爱国学,那我也就只好摇头苦笑了。
所以,当我看到昨天很多读者留言,对姚尧讲解《声律启蒙》表示异常激动时,我心里就在想,你们真的是激动得太早了点,姚尧岂止是要给你们讲解《声律启蒙》而已?
姚尧将来是要教你们怎样写诗的!
《声律启蒙》只是入门的基础,你们先不要着急,一步一步慢慢来,我一定会在读者中培养出一大批真正能够自己读诗、自己写诗的人。
谈到诗词,很多外行人都会问一句话:“学诗词有什么用?”类似的问题还有“学哲学有什么用?”“学文学有什么用?”“学历史有什么用?”相关专业的老师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也总是讪讪地回答:“从功利性的角度来看,学XX是没什么用的,毕竟不能换来面包。可是从另外一些角度来看,学XX还是很有用的。”你们是不是经常听大学老师这么说?他之所以会这么说,就充分证明他是个专家。何谓专家?答: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也。他只能在他皓首穷经的那个小圈圈里打转,所以一旦出了那个小圈圈,他就立刻举手投降,说这不是我的专业。与专家相对应的,叫作通才,就是读书读通了,进而能一通百通的人。哲学不能用于功利吗?诗词不能用于功利吗?简直是笑话!《庄子·让王》上说:“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意思是说,圣人以修身求道为主业,业余的时间顺便成就了一把帝王功业。我这么讲,可能很多人觉得抽象,那我们就来谈个具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