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有媒体实测发现,微信已为搜索功能接入DeepSeek-R1模型,处于小范围灰度测试中。部分用户可在微信搜索框中点击“AI搜索”,并选择“深度思考”模式,便可获得由R1模型经过长思考提供的更全面的回答。有网友评论,“国运级AI+国民级应用,真正的王炸组合”。(2月16日 天眼新闻)
社交搭载“智慧”,期待碰撞心灵相通火花。微信接入DeepSeek,让网络情感联络与社交互动多了“深度思考”,以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搜索体验,寻找“我”与“世界”之间的默契,以“智慧”方式找到自身在网络情感图景中的“精准画像”,赋能更好与世界相处,涵盖工作、生活、学习、情感等各个方面。所以说,当社交有了“智慧助手”,降低不仅是全社会的社交成本,也构建了彼此更加互信尊重、谅解包容的纽带桥梁。从某个角度上,科技创造美好,创新改变世界,正是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坦诚相待、充盈智慧。
当然,“深度思考”不能代替“自我意识”,更不能让真情实意缺位社交礼仪。有个关于社交焦虑的新热词叫“预制人”,即在社交过程中提供无用信息的人,找不准重点、抓不住关键,“答非所问”、不知所云,让社交互动陷入尬境与“死局”。不得不说,微信接入DeepSeek,AI结合聊天记录等提供个性化答案,让开源属性与微信生态同向发力,必定能拓展网络社交等服务场景,增进人与人之间互信与理解,满足人们期待被世界包容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但是,“智慧助手”本质上还是“工具人”,构筑起人间烟火与情感网络的核心在“人”。从侧面来说,若过度依赖“深度思考”,让“自我意识”陷入惰性模式,独立、真实的社交张力被无形剥夺,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如学习上的思想碰撞、工作上的协同合作以及情感上的轻松互动,均被对方的“深度思考”所替代,那么“人与人”的真情实感退化为“AI与AI”之间的过招,定然与科技伦理与价值理念形成“悖论”。所见,微信接入DeepSeek,期待社交多些“深度思考”,更呼吁社交涵养理性与人文情怀,让“人”的价值与个性得到充分诠释与彰显。
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向着更有利于“人”的方向转变。微信接入DeepSeek,是给人的社交全方位发展,如快速拥有更多知识、打开多元搜索体验等,其目的在于从更稳定、实时、全面、准确的信息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部分,以个人独特见解与思想加工进行激浊扬清、去伪存真,达到阐述真实自我、提升本我、升华真我的最终使命。所见,微信接入DeepSeek,是网络社交“深度思考”的一次革新,也是自我“智慧延展”的一次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