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对高债务企业这样描述:“经营这样的企业,就好像开车时方向盘上绑着一把匕首,路面一颠簸,匕首就有可能扎到开车人的心脏。”
最近,辉山乳业、齐星集团、天信集团等多家高债务企业风险爆发,动辄上百亿的债务,银行、民间借贷等数十家金融机构卷入,高债务这把“匕首”不仅扎伤企业,更深深刺痛了金融机构。
截至2016年6月,中国企业债务规模118.8万亿元,为GDP的167.6%,位于全球之最。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说,2017年最为紧迫的就是降低企业杠杆率,尤其是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当稳增长压力不再,去杠杆就迫在眉睫”。
“去杠杆将会使企业的融资难度增大,企业应该做好现金流管理,债务到期按时偿还,同时企业投资要谨慎,防止投资导致流动性下降,偿还不了银行贷款。” 3月30日,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华夏时报》记者称。
企业杠杆率过高,引起了银行的格外警惕,一些高债务企业想从银行输血活命开始变得困难。
3月29日,农业银行2016年业绩发布会上,农业银行行长赵欢称,我国居民家庭和政府的杠杆率比较低,但企业杠杆率偏高。今年将把降杠杆作为重要的方向推进,“将优化信贷资源的配置,控制对产能过剩行业信贷”。
一位股份制上市银行总行高管称,一些企业贷款很多都是信用、担保贷款,债务借新还旧,到最后根本无力偿还,“所以只有转型做零售业务才是出路”。
近日,接二连三的高债务企业迎来了风险敞口,巨额债务瞬间崩盘,许多金融机构深陷其中。
3月24日,辉山乳业股价暴跌撕开了背后的高债务风险,涉及资金接近150亿元,其中有23家银行踩雷,债务最多的某银行涉及30多亿元。如今,在当地政府主导下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开会,商讨如何度过债务危机。
2016年辉山乳业资产负债率虽然为69%,但其母公司辉山集团的负债率超过了100%。如今辉山乳业股价跌幅高达85%,通过股权抵押贷款输血这条路,也随之崩塌。
3月29日,齐星集团的债务风险浮出水面,在当地政府主导下清点债务,仅银行的债务就超过70亿元,此外还有社会债务约40亿元左右,加起来共计110亿元债务。据报道其涉及的债权方36家,贷款规模3亿元以上的有9家,另外还有24家贷款规模超过1亿元。
曾经的中国500强企业、年初破产重组的天信集团高债务风险也在近日爆发。根据山东东营法院发布的公告显示,天信集团及其关联公司中,有7家已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其中负债最多的是山东天圆铜业有限公司,其负债总额高达104.52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80.77%;其次为天信集团,负债总额为34.4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104.46%。结果同样是多家银行陷入其债务旋涡。
上述3家企业资金链断裂案例中,均背负超过百亿的巨额债务,自身或关联企业的负债率都超过100%,而一旦债务风险出现,往往牵涉数十家银行在内。
一牵涉上述债务的金融机构称,这些企业债务当中,往往最多的是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抵押贷款占比并不高,“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回款的难度很大。”
一个接一个的地雷响起,银行等借贷机构深陷其中,为了债务回款,银行等贷款机构只能协商解决,比如不抽贷不压贷等。企业高杠杆风险露出冰山一角,而一些企业债务问题沉在去杠杆的当下,随时可能发生风险。
企业债务的高杠杆率,似乎到了不得不去的地步。
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非金融企业债务规模118.8万亿元,为GDP的167.6%,而欧美发达国家企业负债率仅为90%左右,我国企业债务无论是规模、债务率都是全球第一。
惯性使然,未来我国企业的债务或许还会更高,李迅雷预计,今后每年的债务率增速由目前的9%左右降至今后平均每年5%测算,按社科院口径2015年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率156%计算,2020年非金融企业的债务率水平将增加43%,达到199%。
一些企业习惯高杠杆并在这条道上继续狂奔,借完银行再去向民间借贷。然而,今天央行与银行的态度全都改变了,这些企业将会倒在高杠杆路上。
一家金融机构的总经理告诉记者,一些企业靠续贷、债务展期来活命,“这只能不断增加债务,最终会撞到冰山上,沉入海底”。
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在实施多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本轮政策周期已经接近尾声。他还称,中国的货币政策将强调“稳健中性”,并继续采取措施逐步去杠杆。
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预期增长均为12%左右。2016年定调M2增长13%,而实际上仅增长11.3%。所以市场预计2017年M2实际增长将低于11%。
货币政策已经悄然转变,这对习惯了高杠杆的企业来说,就是融资路上的“急刹车”。
去杠杆、抑泡沫、防风险,成为了2017年金融政策的方向。银行对一些高杠杆企业避之不及,纷纷寻求零售转型,更加重视个人业务。招行行长田惠宇在年报致辞中称,2016年,招行零售金融在贷款余额、营业收入、税前利润占比三个指标上全面占据半壁江山,成为我们抵御经济周期波动的“压舱石”,也是招行面向未来的资本和底气。
中国企业的高杠杆,是以温和手段进行,还是铁腕坚决去杠杆,甚至不惜引发一些企业风险?在李迅雷看来,从各国去杠杆的结果看,通常都是通过危机爆发的方式来去杠杆,这是最快速的方式,过程可能很痛苦。但长痛不如短痛,其实危机真爆发了,也不会太可怕,但一味去谋求“无痛疗法”,最终则不得不接受更大的痛苦。
央行表现了更为坚决的态度,3月下旬起银行间资金面紧张,3月30日,为季末最后关头,当天沪、深交易所1天期回购利率均大幅上行,分别冲高至32%、26.81%,但央行对资金面紧张一反常态,不仅未在本周净投放资金,反而在季末这一敏感时点持续暂停逆回购操作,本周累计净回笼资金已达2600亿元。
也就是说,面对季末资金面紧张,央行不但没有放水,反而在市场上回收资金,令金融机构资金面紧上加紧。
一些企业在高债务中不能自拔,除借银行的债务之外,还涉及民间借贷,超高利率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与这些企业相向而行的是,一些优质企业在原本就很低的负债之下,继续降杠杆,未雨绸缪格外谨慎,以应对经济的不可测。
近日,李嘉诚创办的长实地产公布2016年业绩,截至2016年底,长实的净负债率仅为2.7%;银行结存与定期存款高达626亿港元。李嘉诚表示,集团目前现金充裕,负债比率维持于低水平,具备有利条件投资于多元化的优质环球行业。
李嘉诚在企业的负债上采取的策略是,经济上升期负债扩大,而经济下降甚至接近金融危机时准备大量现金,以备抄底逆势扩张。
距离上一轮金融危机已经10年,10年一轮的金融危机,这次会更远吗?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距离金融危机已越来越近,而高杠杆企业要想活下去,通过降杠杆、收缩业务和偿还借贷,将是最后的“时间窗口”。
房地产巨头万科的年报也显示,其已做好房价下跌的准备,3月26日,万科公布的2016年报中,对12个城市13个项目计提了“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为13.8亿元,较2015年底增长82.3%”。万科称,原因在于部分城市房价、地价持续调整、公司基于审慎的财务策略,对仍存在风险的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在李迅雷看来,高杠杆更多的是国有企业,也包括一些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由于债务率高,银行限贷,迫使这些企业被动去杠杆”。
如何降杠杆?政府已经多管齐下,例如采取债转股、加快股票市场直接融资、改善企业的杠杆水平;另外也采取了转移杠杆的办法,比如想方设法将企业杠杆转移至相对较低杠杆率的政府和个人。当然,最重要的是收紧资金面,使得金融去杠杆,融资更难的情况下,倒逼企业主动去杠杆。
近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旗下研究院举行了第五期闭门研讨会,会议报告称,要实现去杠杆和降风险,需要针对杠杆率较高的国企做文章,解决国企的公司治理问题,并努力优化国企的资本布局。
上述报告还强调,在去杠杆的时候,政府要坚守底线,当且仅当市场严重失灵,比如严重的流动性危机,且对就业带来可预计的显著负面影响的时候,政府才需要出手。除此以外,政府应尽可能保留实力,尽可能地让市场自身力量化解风险,不要因为政府干预而增加新的风险。
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