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律读库
法治新媒体阅读管家,传递常识,启迪法治。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每日向用户推送优质法律类文章1至4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深化交流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深入推进 ... ·  2 天前  
最高人民法院  ·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环资审判 ·  3 天前  
中国法律评论  ·  【综述】第五届“未来法治与数字法学”国际论坛 ·  6 天前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全国人大代表评议最高检关于人民检察院行政检察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律读库

从今天起,我们更要彼此珍惜!

法律读库  · 公众号  · 法律  · 2016-12-06 00:01

正文

作者五花马,执业律师、简书作者,微信tiankong9981。法律读库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2012年的冬天,某个工作日的黄昏,凄风苦雨,下班后的办公室越发清冷静寂,那一天,我在网上读到了倾城兄的一篇博文《发如雪》。


他说,现阶段谈法治信仰,不免太过遥远,太多人对法律的认识还停留在求“送子观音”的功利主义阶段。

他说,夜阑卧听萧萧竹,岂有文章倾社稷……

他说,对扎堆的喧噪和廉价的怨天尤人早已敬而远之。不畏浮云遮望眼,反求诸己,在这个蝇营狗苟的大时代,做一个坚强的小人物。

是时的我,身在异乡为异客,又日日焦灼在涉诉信访的火线上,眼见人心涣散,事事乱弹。

倾城兄的文字,细细碎碎,殷殷切切,底色却是悲情沉重,在某一个脆弱时刻,一读之下,百感交集,黯然泪下,曾随手写下过这样矫饰滥诉的句子:

永远有多远,又凄美了谁的盛宴?竹杖芒鞋,吟啸徐行,穿林打叶,风雨无晴,千载而下,那是苏轼永远的风范;山林已逝,东坡不见,隐士啸歌,竹林聚贤,多么梦幻的画面;拿酒来吧,红尘一醉,岁月微醺,情怀未竟,雄关漫道,原来真的冷硬如铁;举杯邀月,乡关何处,泪水模糊了大地清辉;未曾倾城,发已如雪,末路狂奔,纷飞了多少眼泪;伊说还有一种姿态,逆风飞扬,破茧成蝶,让梦想照进现实,现实关照传统,雪中足迹,足以慰藉失落的年代......

此去经年,城头变幻,司改既起,那些身怀理想,满副意气的“小人物”们却纷纷离开了法院。

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是,那个曾经在微博上写勒尼德·汉德法官的人也辞职了。(汉德法官:“正确结论来自多元化的声音,而不是权威的选择。对许多人来说,这一看法现在和将来都是无稽之谈,然而,我们却当作决定命运的赌注。”)

2016年10月,倾城兄以《趁现在还有勇气说离开》一文确认辞职传闻:“如您所问,我辞职了。从此槛外相望,世情判若云泥。”

红尘千般好,归路发如雪。怎不令人伤感唏嘘?

这几年,陆陆续续读过倾城兄不少文字,他像是一个敦厚意气的兄长,更如一位睿智明亮笃定的师者,幽幽转转,语重心长。

我记得他在《法院这个道场》里说:在官本位国度,几乎所有最有权势的“官”都在主席台上,只有法官例外。绝大多数法官,哪怕终其一生也没坐过主席台,但一定都会有自己的道场——法庭。在这个道场里,他们的位置必须最高最居中,再如何权势熏天的人,没有执法槌的资格,也得乖乖坐在旁听席上。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官,这个大院的主席台上也是常把新桃换旧符,他们之中有的会踏石留印,有的风过了无痕,有的则终其一生都没有机会坐上这个席位,敲响法槌,气正腔圆地说一声:现在开庭!

这个国度的法官头上没有多少炫目的光环,脱下法袍都不过是为生计奔忙的普通百姓,喜乐悲愁与凡人全无二致。每当我看见一些年轻的同事,耐不住缓慢增长的职级薪资,郁闷于党政系统里同学的晋升速度,忙着考试,忙着吐槽,我都想对他们说一句,评价人一生成功与否,全看自身定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场,在这个大院里,守住法官的道场,其实比什么都好。

另一位已故的年轻法官,寂寂无闻,活着和逝去,都不曾闪亮职业的光华,但他在网络世界里威名赫赫,嬉笑怒骂,声色俱厉,与人论战,万夫不当之勇,他的网名叫“老杀在此”。

杀兄实则赤子之心,悲悯情怀,他在给法科学生的信中说:“要有理想,并深深的珍藏之,但不要轻易示之于众。从你踏入法院大门的第一天起,你就要明白,中国的法治之路会很漫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它也许需要我们不止一代人的奋斗。不管社会流俗如何评价,你自己内心要珍视它,才能在实际行动上维护它的神圣性!”

唉,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

总是在发生一些事后,我们才能明白最简单的道理。比如,法官的道场和理想。

..........

冤案昭雪,举世瞩目,风云同悲。真正可怕的错案,是那种即便从办案当时的证据标准和司法认知水平来看,也存有很多疑点的案件。

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在《关于冤假错案的两点思考》一文的开头即尖锐指出:综观近年披露的冤假错案,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尤其是这些案件都经过了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刑事诉讼的全过程,为什么会一错再错、一错到底?我们对错案进行分析后认为,客观原因不是主要的,人的原因是主要的;就是司法工作人员在办理这些案件中都犯了错误,而且基本是低级错误。

雪崩的时候,没有任何一片雪花认为自己酿成了雪灾。

任何一个人都没有那么大的能量可以成为长期阻挠翻案的阻力,它是一个不按法律办事的体系。但,任何制度体系都有其成长的土壤,恶之花不会凭空出现。

阿伦特在《反抗“平庸之恶”》中指出,现代社会广泛存在的一种恶,这种恶不思考人,不思考社会,却默认并实践体制本身隐含的不道德甚至反道德的行为,虽然有时良心不安,但依然可以凭借体制来给自己的冷漠行为提供非关道德问题的辩护,从而解除个人道德上的过错。因为你我常人都可能堕入其中,所以这是一种“平庸的恶”。

当个体处于麻木状态,缺乏一种自我反思和批判的能力时,“平庸的恶”就会存在,而且不断地危害社会。

我们不会因为爱的风险太大而去放弃爱,为什么?因为公正和爱,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价值,实现这些价值,生命才会美好。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说:伤得最少的爱,不是最好的爱。当我们爱,就必须承受伤害和失去之险。

呼之欲出的是.....错案追责!重若千钧,却又不得不发!

可是,即便,就事论事,并非针对任何具体人的评判,我的心情仍是沉痛愤懑的。我家三代人皆从事政法工作,普通岗位,平凡人生,但亦属敬业秉公,我对这些行业角色既熟悉亲切,又五味杂陈,莫衷一是。

履职十余年,忆往昔,岁月峥嵘,如同带着镣铐跳舞,曾以“心在哪里安放”为题纾解个中滋味,亦曾以“从神探狄仁杰看司法万象”调侃诸多见闻,更甚以“非诚勿扰之法治的罗马城”漫谈工作愿景。

职业经历不是一种标签,而是沁入到骨子里的一种情感,渗透到思维里的一种牵连,形成本能的一种反射。两年来,我从未忽略对司法动态和焦点问题的关切,从不同的角度,表达着对法官生态的关注,对法院工作的建议,以及对法治事业的热望。苍天日月可鉴,这一切都是出于真心的爱。

可是,心头仍不免些许彷徨,这样的爱,到底对不对?司法政策和社会矛盾的纠拧,案件数量的激增,考核指标的异化,管理模式的僵滞,在不该模糊的地方模糊,在不该妥协的地方妥协,在不该姑息的地方姑息,在不该放弃的地方放弃。所以,在一次又一次与法院法官有关的新闻事件中,更多着眼的不是案件与当事人,也不是社会舆论,更不是个人得失,关注的是我们的司法体制,工作模式,考核制度,管理制度,故障在哪里,解决之策在哪里?

在这个艰难的时代,每一个法律人都须反躬自省。

公平、公正、公开,这六个笔画简单的汉字看似简单,其中却饱含着鲜血、泪水,乃至于生命、名誉、自由等等无穷无尽的大命题。这是法律的灵魂,现代司法的灵魂理所当然应该成为现代文明灵魂的一部分。民众对法律职业和法律人的期望寄托着他们对真理的追求。

然而,法治的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评价法治的标准也从来不是完美,不是没有阴影和错误,远离卑下和怯懦、消灭权谋和猥琐,而是就整体而言,在特定历史时空中,它是否合乎情理地没有更好的替代。任何法治都不可能是一块玲珑剔透、洁白无瑕的羊脂玉雕,而可能如同龙门石窟的卢舍那佛,尽管水迹、霉斑、风蚀,甚或有残缺,但在它面前,仍令人肃然起敬。

貂裘换酒,弯弓射雕。心向明月,月照沟渠。而我就这样生生的以无可救药的温情与一如既往的明亮平衡调和着这并不喜感远非理想的现实。

尼采说,这个时代的特性是分裂,这个时代再也没有真实感了,人们再也无法找到自信让自己立足于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活在明天里,然而这些人再也没有明天。

个人的生涯与历史的嬗变、时代的进步是分不开的。没有任何东西比一个信念更为珍贵,也从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有如此之多的困难,有如此之多的希望。只要致力于参与推动中国的法治进程,文明进步,就是走在属于自己的光荣之路上。

在光荣与梦想中有一双泪眼,在喧哗与骚动中有一种沉默,它让我把时间攥紧,用诚实劳动报答黑夜灯光。

祝福每一个为自己奋斗的人,祝福每一个为他人的利益而努力的人。多么希望,若干年后,我们可以问心无愧地说:为了法治,为了公义,为了幸福,我们曾经竭尽所能。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低首凝眸,我仿佛看见,我们无数的兄弟姐妹,在不同时间留下的泪水与欢笑。就让时间和光,串起这晶莹剔透的泪滴,折射照亮前行者的路程和梦想。

2016年12月4日,第三个国家宪法日,从今天起,我们更要彼此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