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企网(
www.maiqi-ld.com 5
月
6
号上线
)
:并购界第一微信公众号:
maiqi-ld-com
及
maiqi-ld-com6
;并购、股权买卖、定增信息速配平台。规则整合、精准对接、协作共赢
。
高管介绍:姚劲波,五八分类信息公司总裁及CEO。
提到姚劲波,很多人印象中可能只有58同城。
事实上,姚劲波早在2000年就活跃在中国互联网界,他创立了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姚劲波同时还是域名交易及增值服务网站易域网以及学大教育的创始人,其中易域网被万网收购。
他先后创业3次,其中2个项目登上纳斯达克,1个项目被收购,是一名成功的连续创业者。
经过12年努力,如今的58已经成为一个生态集团。
58赶集合并后不久,杨浩涌选择了离开,姚劲波成为最大的赢家。合并后的员工数量一度高达25000人,领导这个庞大的队伍,需要不凡的领导和管理能力。姚劲波也意识到“人”的重要性。
他公开表示过,58同城创立时,因为他一直是单打独斗,直接导致其发展缓慢。姚劲波后来反思认为,创业开始最重要的便是“找人”。他说:
如果让我回到当初的时候,最重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花30-50%的时间在找人上面。
在公司由小到大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都会面临人才、管理的难题,
今天分享的就是姚劲波在寻找人才、管理队伍上的经验。
一、
创业中每天一定要用20%的时间,见最优秀的人。
我是一个人创办58的,
目前58管理层八九个人,全部是最近三五年重新组建的
。
如果再让我选择的话,我一定不会一个人创业,要几个人一起做事情,这个非常重要,58最初之所以发展比较慢,就跟我们的团队不太健全有关系。
如果让我回到当初的时候,最重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花30-50%的时间在找人上面。
九年前(2005年)我几乎没有在找人上花任何时间,当时我自己认为自己是全能的,编程可以做,Logo可以做,上传服务器也会做一点点,做产品没有问题。
后来发现你跟别人打仗的时候老输,这里输一点那里输一点,人的信心从100分可以突然掉到0分,打了几个败仗,特别沮丧,于是忽然有一天醒悟了,重新开始在各板块全部组建一流的人:销售、人力资源、财务、产品、市场、服务器运维、美工、无线,全部招一流的人。
创业者要让人推着你往前走。有的人跟不上,他会拖慢这个业务,所以说找到最好的人是关键。所以不管怎么样,你一定要找这个领域最好,能够承担得起的人。我一定要知道,在我的视野范围内,最好的人在哪里,然后我就去拉这个人过来。
创业中每天要花20%的时间见视野内各种最优秀的人,挖最合适的人。
如果拥有合适的优秀的人才,基本上就会变成公司的优势。比如销售,同样的流量,中等人可能能做到80万销售额,好的人可能做100万销售额。你的公司的成本可能是80万,只能做80万销售额就没有利润。
但是你的对手,可能找到了一个优质销售,同样80万的成本做100万销售额,就有20万利润。这两个企业融资的时候,如果你的估值1000万,对手可能就是5000万,因为你没有利润,他有利润。
投行的人做模型出来,他就是比你高五倍的估值,于是你只能拿到200万投资,他拿到了1000万,于是你就必败无疑。任何业务都是这个道理,流量上面也是这样,用户产品合作上面统统是这样,
有时候你败得稀里糊涂,就是因为你找错了一个人。
二、
给大公司给不了的待遇,让人才留下来
对于优秀的人,如果够不着,可以通过会议、约谈培训指导、甚至投资人牵线的方式来。但是如果你想要的这个人,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加入你的队伍怎么办?
那就一年之内找他谈五十次,每两周跟他见一次面,谈理想,总有一个时刻,他在原来的公司做得不开心的时候,觉得没劲,如果你的理想能和他匹配上,你给他高的工资,福利等,你可以给他别人给不了的,他可能就来了。
即使再挖不动,也可以保持朋友关系,经常请他来讲个课,多多交流,也许他会给你推荐不错的人选。同时还能作为你决策分析的外脑,帮助你思考和解决问题。
还有一点,大公司一级一级设定好,每个人管很窄的一块,你挖的人在你这里可能是副总裁,但是在百度腾讯可能就是很小部门的,可能连马化腾都见不到,但是在这里能天天见到你,你可以给他3-5%的股权,他永远也算不出来他在百度和腾讯有多少股权。
所以学会分享股权和分享未来很重要,永远要让你的人拉着你的业务走,而不是让你的业务推着你的人走,始终让你的人比业务高一级别就对了。
另外就是速度,有的创业者允许公司以10-20%的速度增长,在互联网行业这是不可思议的,
如果58有一天速度发展低于50%,我肯定觉得太糟糕了,我始终要把企业带到快车道去。
发展速度也是一样,你速度不达到一定的临界值,你是留不住好人的,因为你没有办法给他创造更好的回报,创造更好的空间。比如他今天带五个人,他明天带十个人,他现在月薪一万,他希望明年三万,
如果没有这样的加速度和增长速度,你没法给员工创造很好的环境,真正留下的人就是比较平庸的人。
所以始终把你的企业带到快车道去,在互联网行业不仅仅是安全的需要,更多的是生存的需要,因为互联网很难。
三、
识别一个人是否优秀,要注意这3点
识别一个人是不是优秀的,不管是中级人才、高级人才还是低级人才,很简单,就是多看。
人的优秀是一种习惯,优秀的人会一直优秀。
如果一个人大学也好,找工作也挺好,在企业里也是优秀员工,那么他做事情也比较容易做成,创业也能做成功。有些人天生对自己要求就比较高,他做什么事情成功的可能性都比较大。你就要去找这样的人。
另外,你要警惕换一个公司变一个职位的
人。
比如在A公司是员工,在B公司就是主管,到了C公司是经理,到D公司是总监,这样的人并不一定是优秀的人,可能只是每次跳槽的时候比较会谈判一点。
我跟别人分享这个规律的时候,很多人都很赞同,一般来说,只有在一个公司里被提拔的人才是有真材实料的人。
还有一点很重要——如果有人跟你提出离职,那就不要留了,因为留没有用。
原因有两个,第一,以中国人的性格,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离职”这句话很难说出口。所以既然已经说出口了,那就意味着问题已经难以解决、难以挽回了;第二,这个时候即使你争取把他留下来了,能用的办法无非就是更高的职位和报酬,这很容易因为个案造成不公平。
一个人向你提出离职,再留下的可能性就很小了,我自己就吃了很多亏,到最后发现,挽留其实都是没用的。他向你提离职的时候,可能新公司已经签好了,花了再多精力可能都不成功,即使偶尔有留下来的,过不了半年可能又会走,此时你的努力劝说还会让你有挫败感。
对于一个老板来说,能吸引什么人为你工作,跟你的理想有关。
如果你的理想是做最好的公司,可能就会吸引到最好的人;如果你的理想是做中国最好的公司,可能就会吸引中国最好的人;如果是想做全世界最好的公司,可能吸引到的就是全世界最好的人。只有理想足够大,别人才愿意跟着你。他们的股份可能很少,位置可能也不大,但是他需要一个大的舞台展示自己。
四、
不盲目跟风、不玩新词儿、踏实去做一个领域的专家
①
创业要趁早,追逐正在奔涌来的模式就已经晚了
创业要趁早,不能踩点创业,什么模式奔涌来了,你就去做什么。看到一个靠谱的方向,早一点动手比晚一点好很多。互联网金融应该是三年前做,O2O应该两年前做,早做就好组织资源,比如人才、资本、运营经验等的积累。
②
选一个细分领域,做绝对的专家。
连姚记一个做扑克的都上市了,还有什么方向比这个方向更小的?58一开始就是做租房,要跟关于租房的所有人打交道,把这件事做好,大家都知道在58上能租到房子。如果足够细分,你在这个行业就是绝对的专家,用户就会喜欢。你一定要能解决一个问题,让用户知道解决这个问题就找你。
③
别动不动就谈概念,用户只在乎好不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