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药智网
汇聚医药政策法规、行业资讯、热点新闻、数据分析等,打通医药信息屏障,架起产、学、研沟通最佳桥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药渡  ·  抄底资本再出手 ·  2 周前  
医药经济报  ·  聚焦非标市场,价格治理与集采会师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药智网

【独家】国内药企及科研院校的产品专利统计分析

药智网  · 公众号  · 药品  · 2017-05-18 17:02

正文

如果您喜欢药智网推送的这篇文章

欢迎点赞和转发哦~


创新药物的研发具有高投入和高风险的特性,开发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就是保障创新者利益的一种重要机制。其中涉及申请人/发明者核心权益的产品专利(化合物专利)的申请保护尤为重要。本文就近十年(2007-2017)国内药企及科研院校公开的1950余篇小分子和生物药产品专利进行统计分析。(注:已合并专利家族,不包括工艺专利,制剂专利,新用途专利等专利类型及医疗器械专利,部分单位公开低于3篇产品专利未纳入统计)


产品专利数量统计


从下图可以看出,产品专利的公开数量逐年增加,国内药企总共约740篇,科研院校总共约1310篇,约有100篇专利归属于国内药企和科研院校共同权利人。在2013年-2016年区间,国内药企的产品专利公开数量年平均增长率为51%,在2016年达到194篇。但对于科研院校(约)而言,2015年就达到顶峰,公开了317篇产品专利,在2016年则下降至269篇,由于是公开日期,追溯原因应往前推测,部分归因于新药研发政策的变动及高校科研的改革,如允许高校教授“下海”创业等。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Marketing Authorization Holder,MAH)的实施应该会使下图科研院校的曲线在2-3年后的产品专利公开数量再次上升。


注:2017为截至2017年5月的数据


产品专利法律状态分布


这里对产品专利的法律状态进行简单整理统计,即包含授权、审查和无效三类。从下图可以看出,产品专利申请后,大约一半能获得授权。此文统计的专利申请日期最早也在2005年,且产品专利均属于发明专利,享有20年的保护期限,所以这些专利都没有过期。所有公开的产品专利中,发生权力转移的比例约为8%(~160/1950)。对于产品专利的无效占比情况, 科研院校(21%)要比国内药企(12%)高出9%,除了部分撤回或未缴费等原因,也说明一些科研院校申请产品专利缺乏新颖性、创造性或实用性,其质量还有待提高。国内的无效专利涉及的专利纠纷/诉讼其实并不多,还需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从而加强研发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



申请(专利权)人统计分析


下表是近十年各国内药企和科研院校公开的产品专利数量Top50排序,这里包含授权、审查和无效专利,某些专利转让后的申请(专利权)人的统计则为变更后的专利权人。

 

国内药企和科研院校公开的产品专利数Top50


国内药企方面,前三位的产品专利数遥遥领先,恒瑞医药依旧排在第一位,进入国内临床研究的药物也是排在第一位,但有19篇(37%)产品专利公开后的状态是无效的。位居第二的天津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国企)虽然有多达50篇产品专利公开,但近年也只替芬泰、知非沙班、泰格列净等几个新药被批准临床。产品专利数排在第三的广东东阳光药业近年重视新药研发的投入,厉害的一点是,目前还没有无效的产品专利。已批准临床的产品包括英莱布韦、伊非尼酮、克立福替尼、荣格列净、英利替尼等11个分子。上表也列出了其他药企为零或较少的无效数量,也映射了上文双环图中的无效比例情况。

 

科研院校方面,排在前五位的均为专业性研究所或大学,综合性大学则紧随其后。上海药物所以149篇产品专利高居第一,无效数量为42篇,占比达到28%。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和中国药科大学近十年分别公开了87篇和76篇产品专利,无效占比分别为22%和30%。低于平均无效占比的部分科研院校包括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16%)、沈阳药科大学(17%)、四川大学(10%)等。排在靠前的吉首大学和江南大学让人眼前一亮,说明这两所大学在新药研发领域也会占有一席之地。

 

另外,国内药企与科研院校的共同合作或者专利许可/交易也是一大特点。上海药物所和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表现的比较活跃,其中上海药物所的部分负责人创立了上海特化医药科技和上海海和药物研究公司,其产品专利权利人为两者共同所有。江苏恩华药业主要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合作,已有9篇相关专利公开。

 

发明人统计分析


对于发明人的统计,这里没有限定为第一发明人,下表中的发明人基本是项目/课题负责人。国内药企中东阳光的张英俊(暂没有无效专利)、恒瑞医药的邓炳初(40%产品专利无效,曾就职于海思科)、天津药物研究院的汤立达发表的产品专利数居前三位,其中天津药物研究院(国企性质)的众多发明人上榜,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专利互相挂名的现象,同样也可以在科研院校的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发现这一普遍现象。

 

下表中来自东阳光药业的张英俊/张健存/刘兵、海思科制药的魏用刚/邱关鹏、南京圣和药业的王勇/张仓、浙江海正药业的白骅等,暂时还没有被无效的产品专利,一定程度上说明其研发效率较高。科研院校方面,也有吉首大学的肖竹平和厦门大学的夏宁邵两位学者公开的所有产品专利均已被授权或正在审查中。

 

产品专利发明人统计Top25


小  结

本文完全从产品专利的角度进行国内药企和科研院校的统计分析,会与其他发表的排序结果有所不同,因为针对的是含金量较高的创新小分子和生物药类别,另外,许多小微企业/科技孵化园中的创业型企业也有自身的核心产品专利,本文可能疏于整理统计。但整体上,国内产品专利的增长,也在国内1类新药申报增加上得到体现,但成果转化率还有待提高,比如科研院校里“重复”性质的课题/项目还是少一点为好。企业内部的立项除了领导经验,系统的信息调研和分析也是重中之重,除了数量,我们还需要质量,使专利交易/转让/保护更具价值。


以上均属笔者观点,如有不恰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媒 体 招 募

2017年6月01日- 11日——“第二届-选出您心目中的药品研发帝国”微信票选活动

2017年6月26日- 28日——上海——第三届药学前沿高峰论坛”

2017年9月08日- 10日——重庆——“世界智能科技大会(医药分论坛)2017医药创新峰会”


两会一活动,媒体招募火热进行中......


拿出你的热情,伸出我的双手,一起拥抱这疯狂的夏天!

媒体合作连线


电话:023-62988285转8045


QQ:2947917754


微信:qian1649792167


“世界智能科技大会(医药分论坛)2017医药创新峰会”参会报名,美女客服等你来咨询。

023-62988285转8045

记得打给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