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药企方面,前三位的产品专利数遥遥领先,恒瑞医药依旧排在第一位,进入国内临床研究的药物也是排在第一位,但有19篇(37%)产品专利公开后的状态是无效的。位居第二的天津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国企)虽然有多达50篇产品专利公开,但近年也只替芬泰、知非沙班、泰格列净等几个新药被批准临床。产品专利数排在第三的广东东阳光药业近年重视新药研发的投入,厉害的一点是,目前还没有无效的产品专利。已批准临床的产品包括英莱布韦、伊非尼酮、克立福替尼、荣格列净、英利替尼等11个分子。上表也列出了其他药企为零或较少的无效数量,也映射了上文双环图中的无效比例情况。
科研院校方面,排在前五位的均为专业性研究所或大学,综合性大学则紧随其后。上海药物所以149篇产品专利高居第一,无效数量为42篇,占比达到28%。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和中国药科大学近十年分别公开了87篇和76篇产品专利,无效占比分别为22%和30%。低于平均无效占比的部分科研院校包括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16%)、沈阳药科大学(17%)、四川大学(10%)等。排在靠前的吉首大学和江南大学让人眼前一亮,说明这两所大学在新药研发领域也会占有一席之地。
另外,国内药企与科研院校的共同合作或者专利许可/交易也是一大特点。上海药物所和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表现的比较活跃,其中上海药物所的部分负责人创立了上海特化医药科技和上海海和药物研究公司,其产品专利权利人为两者共同所有。江苏恩华药业主要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合作,已有9篇相关专利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