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姥姥书稿将以连载形式在公号刊登,均为六姥姥主笔。此文为六姥姥专栏的第
1
篇。
我是六姥姥,罗罗和刚刚的妈妈,六六和七七的姥姥。原本我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年人,年轻时奋斗事业,养儿育女,跟丈夫磕磕绊绊,和儿女斗智斗勇,退休后在家照看孙辈儿,享受生活,平平淡淡也回味无穷。
但随着近年来微信公众号的兴起,当罗罗创建了“六妈罗罗”公众号,把我们家的故事一件又一件的讲给你们听,我忽然间成为了一个“不太一样”的老太太,受到了那么多人的喜欢和认可,有次出去办事儿都被工作人员认出来了,这让我非常激动。
我总是在默默的关注着女儿这个公众号,包括每篇文章下面的读者评论区。在里面看到了好些“想要听六姥姥讲故事”的留言,留言后边儿还带着许多点赞的小手。罗罗说那代表很多人都期待听我的分享,这让我的激动又上了一层楼。
我年轻时是做宣传工作的,用文字讲故事,拿手。再加上这么多年来培养了俩孩子,是切切实实有着一些感受的。所以我写了一些文章,关于孩子的性格培养、情商培养等等,用罗罗和刚刚成长中的一些事儿,来分享我的经验和感受。说实在的,我的一双儿女都是普通孩子,没有异人的天赋,也没有顶尖的资源,尤其是儿子刚刚,小时候甚至没有与人平行的起点。但是那些年来,通过一些引导和教育,他们具备了学习能力、社会能力、适应能力、终身成长的能力、寻找幸福的能力,并且懂得感恩,懂得手足情深。罗罗把创业做的有温度有激情,把生活过的有滋味有期盼;刚刚考上了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和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成了一个学霸,之后又回来帮助姐姐创业。他们总是在变得好一点,再好一点。我觉得,我挺满足的。
咱们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是普通孩子,这又有什么关系。
天赋是不可复制的,但教育的强大力量是可以复制的。
普通妈妈培养下的普通孩子,也可以成长为既有社会价值又有自我价值的,优秀的人。
我在评论区里见过一些妈妈抱怨,说家里孩子爸爸特别的指望不住,自己愁得不行,有的甚至吵到要离婚的地步。关于婚姻,关于教育分歧,我写了一些文章,也是我多年的切身感受。我年轻的时候,和孩子爸爸的教育理念差别特别大,他的各种甩手和指责,让我一度崩溃。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之后,回头想想,最庆幸的是,我没有放弃婚姻,更没有放弃自己。我一路努力,在事业关键期拼搏,在家庭需要的时候尽心,在单位拼到高管的位置,在家里把孩子们教育的勤奋懂事。更优秀的自己,让我在家里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存在教育分歧又有什么关系,
只要妈妈强大了,孩子就不会差,只有妈妈强大了,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好妈妈不是女人的最大成就,做好自己才是。
六六出生之后,我升级为姥姥,乐颠颠儿的去帮罗罗带孩子。可在最初的那些年里,关于怎样养孩子,我和罗罗也是矛盾重重。大到六六生病吃不吃药,是穿尿布还是尿不湿,小到六六在家光脚还是穿袜子,头发不好要不要剃光头、抹姜片,好些事儿都会闹分歧。我写了一些文章,关于我们是如何产生矛盾,又是如何化解矛盾的。原本,两代人有着同样的目标和一致的出发点,却也有着大相径庭的关爱输出模式和行为表现方式,这才是隔代养育的最真实状态。罗罗用了好多“小技巧”,让我逐渐从内心接受了科学育儿观念,变成了一个“成长型姥姥”。父辈和祖辈一同养育孩子,是很多家庭现实生活中的最优方式。我这些年最大的感受就是,用对了方法,实现了有效沟通,也可以将隔代养育与亲子养育,形成更大的合力。
就这样,我写写改改一年多,写出了几十篇文章。有针对评论区里关注内容的,也有我认为有价值想要跟你们分享的;
有我从长辈的角度想和年轻爸妈们说说的——老人的想法希望你们能懂,也有我想从同龄人的角度和姥姥奶奶们聊聊的——跟年轻人一起学习科学育儿,
真的挺好。
原本罗罗想把这些文章整理成书,她的评价是,“内容很有价值,可以给更多人,包括公号之外的朋友们很多启发和帮助”。可我还是有些心里没底儿,收费阅读,这个钱花的到底值不值,我怕辜负了大家。于是这事儿就一直耗着没成型。
直到七七出生,公号好多朋友给罗罗留言说自己也是二胎妈妈,好多朋友在跟罗罗分享育儿焦虑和困惑。
关于喂养、关于教育、关于家庭关系、关于个人成长、关于传统育儿和科学育儿的冲突碰撞、关于隔代养育与亲子养育的相辅相成……这些正与我写的文章内容相契合。
所以,我更加的坚定了想法:出书流程太麻烦,申请在公号开个专栏,把我那些文章免费分享给公号的朋友们。
罗罗同意了,给我开了个专栏,就叫《六姥姥专栏》。为了更好的和姥姥奶奶们沟通,罗罗会帮助我把文章都录成了语音。这样一来,把文章分享给家里的长辈,就更方便了。
《六姥姥专栏》,从这周起开始连载,希望你们能喜欢,也希望能够更加了解你们关注的话题,这样我就可以随时增加文章和你们聊天了。咱们评论区见。
这本六姥姥写了一年多的书,斗争许久,我们还是给按下了暂停键。虽然公号出书很容易也很流行,对作者更是会有实际好处,但六姥姥还是想作为公号闺女们的老阿姨,心态轻松地和大家分享些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她学中文的,对书的敬畏感很重,那就成全她吧。
上回在《
复工汇报,这篇里一定有你关心的
》里征求意见时,有朋友说还是希望六姥姥能亲自录音,那样老年人会更容易听得进去。所以,这个专栏以后不出意外,都由她来录音了,这次录了好多好多遍,有一次我打电话问她录好了没,她说,别跟我说话,我嗓子哑了,让我歇歇晚上再录一次。虽然最后这版我也没听出跟最初有多大区别,但也没再让她重新录。很不专业,但疫情期没办法出去找录音棚,她手机录,尽力也只能这样了。
还有朋友建议给六姥姥开打赏,我跟她提的时候,她也拒绝了。她说,大家认可她的内容,愿意把她分享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们,就是对她最大的支持。
今天是六姥姥的主场,我
就说这些吧,咱周四见:)
Read More
罗罗携六姥姥出书了||《从容养育》,我们可以,你也可以!